APP下载

校园营销要关注三点

2017-11-07

通信产业报 2017年38期
关键词:运营商群体消费

近年来,随着监管机构政策趋严,校园营销价格战、产品战甚至肉搏战的乱象得到遏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规范当前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通知》(工信管函〔2015〕420号)和中央综治委《2017年全国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要点》(校园安全办〔2017〕8号)等文件精神在运营商校园营销活动中的追踪落实、督办,使得校园营销环境改善成效显著。

结合今年校园营销呈现出来的诸多现象,笔者认为校园营销,要在认知和行动上达到以下三点。

校园营销是品牌营销,是传递品牌理念的过程。随着互联网消费群体的低龄化,学生群体对通信运营商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从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到中国联通“沃”品牌,再到中国电信“天翼飞Young”,无不是针对年轻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的品牌塑造。事实上,品牌塑造不仅仅只是开学季的校园营销这一种手段,校园俱乐部、各类校园竞赛和社团活动等,均可以成为运营商品牌营销的舞台。校园营销不仅仅是狭义的开学阶段对新生的营销行为,更是全时段在校园的品牌渗透活动。

校园营销是未来营销,今天的大学生是明天通信信息消费的主力军。校园营销一方面是品牌塑造的过程,另一方面更是未来客户群培养的过程。随着手机长市漫一体化等通信资费和政策的推出,长期使用同一号码成为常态;相反,由于各类APP和互联网服务通过手机号码绑定,以及传统认知习惯,换号成本越来越高,意味着成功抓住现在的学生群体,就搞定了未来长期的用户。

校园营销是试验营销,校园是通信新产品新模式的最佳实验基地。作为未来通信消费的主力军,大学生群体本身就是一个通信产品的试验场。如中国联通推出的腾讯大/小王卡、滴滴橙卡、支付宝大/小宝卡、百度大/小神卡等B2I2C战略性重點产品,就在中国传媒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学校得到了推广。这些大学校园消费习惯和对通信产品的接受程度,直接决定了其后期在更大范围群体内的推广效果。在校园内实验新的通信产品,真实度最强,试错成本最低。

校园营销,貌似仅仅为运营商在市场基本饱和的状态之下争抢增量市场的竞争行为。但换个角度思考,校园营销的焦点并非仅是数量有限的新生客户群,而更是运营商未来发展赖以生存的品牌、信誉、商机的来源。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营商群体消费
国内消费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新消费ABC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三大运营商换帅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