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热潮中对西藏门巴族萨玛民歌的保护、传承方式的思考及建议

2017-11-07章小燕

艺术评鉴 2017年18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非遗经济效益

章小燕

摘要:门巴族是西藏境内人口较少数的民族,主要居住于中印边境的山南市错那县与林芝地区林芝县与墨脱县。山南市错那县门巴族无本民族文字,主要使用藏语。文章主要针对“非遗”热潮中,山南市错那县勒布沟门巴族利用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作为文化旅游资源,以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活水平。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为了将旅游文化的内容更好地服务于旅游者,造成了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相矛盾的局面。本文对此现象提出对门巴族萨玛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门巴族 萨玛民歌 经济效益 非遗 保护 传承 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136-03

2013年门巴族萨玛民歌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对门巴族萨玛民歌的完整保护。通过对勒布沟近几年的文化旅游开发情况的观察,可以看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非遗保护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應当在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的同时,合理利用和开发民间艺术文化资源。

一、关于萨玛民歌与萨玛酒歌的称谓的不同界定

2013年错那县勒布沟门巴族以“门巴族萨玛酒歌”的名义成功申请了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笔者与其他同行专家对勒布沟门巴族的多次实地考察后发现,当地麻玛乡乡政府及县政府机构等官方机构对萨玛民歌的称谓是“萨玛酒歌”,并将勒布沟所有的门巴族民歌都定为萨玛民歌。但在当地民众对“萨玛酒歌”的认定是“萨玛是萨玛,酒歌是酒歌”,认为萨玛与酒歌是不同的。通过对勒布沟四个门巴民族乡进行采访及相关数据的采集整理后,笔者认为,萨玛民歌是勒布沟门巴族独有的一种民歌类型,指的是寓意吉祥,赋予美好祝福等之意,并用门巴族特有的民歌曲调和风格演唱的一类歌曲。萨玛民歌按使用的场合和功用,可分为不同种类的萨玛民歌,如“几囊萨玛①”(skyid nang sa ma),主要指表达美好祝福之意的歌曲;“央若萨玛”(gyang rog sa ma)主要指婚礼中的祝福新人的歌曲;“梅朵萨玛” (me tog sa ma)主要歌唱当地的三种花,借物抒情;“总循萨玛” (vdzoms kzhon sa ma)指年轻人相聚时所唱的歌曲,表达彼此之间的祝福之意。除了这些的萨玛民歌之外,还有“扎西萨玛”“羌即萨玛”等表达不同内容的萨玛民歌。可见,从萨玛民歌民歌的称谓上看,一般在前面带有意指的前缀,通过称呼来表示对某一萨玛民歌具体内容的概括。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梅朵萨玛”,梅朵指花,即指花之歌,意指歌唱花的歌曲,借物抒情。勒布沟门巴族民歌中并不是所有的民歌都是萨玛民歌,除了萨玛民歌还有其他的民歌,如以对唱方式考核对方智慧与歌唱能力的对歌“卡擦西擦”;还有山上放牧时所唱的牧歌“佐鲁”等,这些民歌在当地都不能称为“萨玛民歌”。

二、“非遗”热潮中对萨玛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的思考

(一)萨玛民歌非遗传承人的利益维护

当前,勒布沟门巴族的萨玛民歌非遗传承人共有两位:一位是基巴乡嫁到麻玛乡的次仁群宗,女性;另一位是基巴乡的边巴次仁,男性,此二人是亲戚关系。2017年年初,通过对两位非遗传承人的采访,了解到萨玛民歌成功申报非遗后,两位传承人已拿到非遗传承人资格证书,却一直未拿到任何的非遗补助资金。我们知道,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资金是国家、自治区政府设立的非遗专项资金,是政府部门为了调动非遗传承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传承人更好地开展非遗传承活动,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在2016年11月26日发布的信息中,可以得知西藏自治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资金的标准从每人每年5000元提高到了10000元。因此,了解到两位非遗传承人的情况之后,我们建议他们到当地的非遗管理机构去了解和询问相关情况,找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反映情况,维护自己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正当利益。目前了解到两位萨玛民歌的非遗传承人已向有关部门反映,但分发到手的补贴只有五千元。作为学者或是研究者,我们有义务在研究民间音乐文化的同时,去保护它。大部分的非遗传承人都是农民,他们并无固定收入,相关政府部门应当让非遗传承人享受其该有的权益。让其更好地发挥其非遗传承人的光与热,更加有效开展非遗保护与传承活动。

(二)对不同文化形态中非遗传承人申报与获批的建议

通过勒布沟门巴族萨玛民歌与门巴戏的采访和调查中,可以知道萨玛民歌是通过演唱者的个体表演得以实现,因此其非遗传承人也以个体作为申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而门巴戏这种无论是从表演形式还属表演人数上看,都是集体共同完成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从全国各地非遗传承人的申报形式上看,大部分民间艺术的非遗传承人都是有个体承担。类似于门巴戏这类的综合性民间表演艺术,它的非遗传承人是否可以团体的方式申报和获批,以便更有利于团体性民间表演的非遗文化的保护于传承。

三、勒布沟门巴族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思考与建议

(一)勒布沟门巴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

“要致富,先修路”。2011年政府部门对勒布沟开始修建公路,现今已由早年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当地政府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举办门巴族旅游文化节至今。2012年民歌文化节名为“勒布沟首届萨玛旅游文化节”,以萨玛民歌为主线贯穿于旅游文化节;2013年开始更名为“西藏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通过增加旅游景点、经济商业贸易交流、文艺演出类别等形式来扩充当地的文化旅游内容,提高当地群众的经济收益。

图表中,可以看出错那县勒布沟参加文化旅游的人数逐年递增,经济效益逐年提升。从2012年首届门巴萨玛旅游文化节方案中整个文化节主题和主要内容上看,在音乐文化表演活动中门巴族民间音乐文化特色节目主要是萨玛民歌(比赛)、门巴戏表演,除此之外就是勒布沟的四个门巴民族乡的景点介绍和篝火晚会。同时四个门巴民族乡当时的行政管理部门勒布办事处③设计了“勒布门巴萨玛酒歌收集录制方案”,对勒布沟的基本情况、 萨玛民歌拟传承人的基本情况等,作了文字说明和影像的录制,并对四个门巴民族乡的景点作了宣传小册。

2013年勒布沟的旅游文化节更名为“西藏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之后,为了扩大影响力,旅游文化节的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文艺演出方面,虽然也有门巴萨玛民歌和门巴戏的表演,但它们不再是文化旅游节中当地主要的民间音乐表演,而是作为文化旅游节的特色节目。其中更多地加入了山南各县的藏族民间文艺节目以及新编排的舞蹈歌曲节目。这些改变虽然丰富了旅游文化节的文艺表演,但从民间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角度考虑,却产生了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之间的矛盾,即文艺节目内容的调整或改变虽然丰富了旅游文化节的表演内容,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但是却减少了门巴族当地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内容的展示,不能更好、更完整地向游客展现当地门巴族的传统音乐文化。

(二)对勒布沟门巴族文化旅游现状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勒布沟门巴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方式与内容的变化,也可看出当地政府意在利用门巴族民间音乐——萨玛民歌与门巴戏,融进文化旅游产品中,打造勒布沟门巴族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带动当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是政府惠及民生、造福百姓之举,意在提高百姓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但从非遗保护的角度看,非遗保护是对民间文化的原样保护,它与政府部门的创新之举有所冲突,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式的传承与创造。如何在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创新的同时,做到对民间音乐文化的非遗保护?对此笔者提出一些想法与建议:

1.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当地文化旅游的价值

在文化旅游中,作为非遗保护与传承对象的萨玛民歌及门巴戏,我们应当做到传统与现代的分离与融合。一方面,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角度上,我们要对萨玛民歌与门巴戏这样的民间音乐文化做到原样保护与传承,使其保持原有的艺术形态;另一方面,从文化市场发展与文化创意上看,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同时,合理利用民间音乐文化。在开发当地的旅游文化时,可以结合政府相关政策及当地民间艺术文化资源,通过现代科学手段作为宣传平台或途径与方法,更好地宣传和开发当地的旅游文化。

2.处理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相矛盾的局面

在文化旅游开发中,将民间音乐文化作为文化展演的主要内容时,要注重民间艺术文化在文化旅游产品中的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发。萨玛民歌与门巴戏是门巴族当地特有的民间音乐文化,在旅游产品开发中,政府与有关及文化产业机构应当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慎重思考并处理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相矛盾的局面,即以何种方式和手段向游客展示出富有门巴族民族特性的民间艺术文化,而不是为了迎合市场或是一些低俗的游客心理,开发“面目全非”的民间音乐文化“改造品”。

四、结语

纵观勒布沟门巴族近几年的旅游开发状态,从门巴族民间文化的专属场地到加入周边其他民族艺术文化,这一变化虽然有利于丰富民间艺术文化内容表演,但其中门巴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比重却减少了许多,削弱了门巴族民间音乐文化完整性展示。对此,我们应当考虑如何在勒布沟门巴族文化旅游中更好、更完整地向游客展示门巴族的代表性民间音乐文化,并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与古迹,吸引游客,从而向游客展现门巴族的历史文化与民间艺术魅力。文化旅游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它应当给游客带来一种精神文化的享受。通过不同区域、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等内容的了解与欣赏,让游客了解不同的文化及其所展现的魅力,扩大游客的文化视野,从而提高旅游大众的文化审美能力。

注释:

①萨玛在当地方言中指的是“歌”的意思。

②此數据由错那县麻玛乡乡政府提供。

③目前已撤除该行政办事处,该办事处已直接改为麻玛乡乡政府。

参考文献:

[1]刘亚萍,金建湘.生态文化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2][澳]戴维·索罗斯比.文化政策经济学[M].易昕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3]牟延林,谭宏,刘壮.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马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变迁中的地方社会——以歌谣为中心的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非遗经济效益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