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庐山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瓶颈及对策

2017-11-07龙朝明

艺术评鉴 2017年18期

摘要:本文阐述了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的分类和数字化建设存在的瓶颈,并提出四方面对策。通过研究發现东林寺部分音乐文化遗产较为分散,如未对散落于东林寺的图片、石碑和木刻等历史遗迹上的音乐文化符号以及分布在古代名人诗词中的相关音乐文化信息进行系统核查和编目。要对东林寺的音乐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建设,还存在数字化建设经费不足、缺乏专业化的数字建设和管理团队等瓶颈。提出应完善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的核查和编目;充分调动政府和社会资源,多渠道筹措数字化建设经费;推动寺院进行数字化合作共建,实行资源共享;与其它先行完成音乐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寺院或单位,共享数字化建设和管理人才等意见。

关键词:音乐文化遗产 核查和编目 数字化合作共建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134-02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国家对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日益提上日程,对传统音乐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建设和保护,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相继涌起。相较于其他省市和传统文化的其他领域,江西省庐山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还显得有些滞后,并存在一些瓶颈。本文主要从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的核查和编目、对音乐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的认识、数字化建设的经费来源、推动寺院进行数字化合作共建和共享音乐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和管理人才四方面展开研究。

一、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的主要分类

东林寺从东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开始破土动工,历时两年建成,至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东林寺孕育和吸收了丰富深厚的音乐文化成果和资源,并一直延续至今,在现代化过程中,对这些音乐文化成果和资源的核查与编目还有待加强和完善。东林寺的音乐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以下四类:第一类,留存于东林寺图书馆中的与音乐有关各种纸质文献、图片、音像资源及其它;第二类,存在于东林寺法事仪式仪轨中的音乐和音乐符号;第三类,散落于图片、石碑和木刻等历史遗迹上的音乐文化符号;第四类,分布在古代名人诗词中的相关音乐文化信息。

二、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瓶颈

(一)对音乐文化遗产的核查和编目有待完善

通过多次考察和前续研究发现,对留存于东林寺图书馆中的与音乐有关各种纸质文献、音像资源和存在于东林寺法事仪式仪轨中的音乐和音乐符号的保护相对完善,这是因为图书馆有专项经费和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法事仪式仪轨会定期举行,如朝暮课诵、盂兰盆会、放蒙山法会,打佛七等,这些都给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而对散落于图片、石碑和木刻等历史文化遗迹上的音乐文化符号和分布在古代名人诗词中的相关音乐文化信息的核查、分类和编目还有待加强和完善。由于未能对存在于静态实物上的一些音乐文化符号和记录于古代名人诗词中的有音乐文化信息进行详细考察和研究,也缺乏专项经费支持,致使对这些音乐文化遗产和资源的核查和编目还存在一些疏漏。

(二)数字化建设经费不足

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主要是运用数字技术对东林寺全寺的音乐文化遗产进行扫描、编目和后期维护,其主要手段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信息化的音乐文化资源便捷地提供给需要的用户。从目前来看,要对东林寺的音乐文化遗产全面进行数字化建设,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如:需要购买数字化设备(磁盘阵列系统、采编系统、互借系统、防火墙等)和部分资源(图书馆藏书、图片、音像等资源)版权,但购买这些设备和资源版权要花费相当的资金。从另外一方面看,地方政府和寺院对音乐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认识也还有待提高。

(三)缺乏专业化的数字建设和管理团队

对庐山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建设需要专业的数字技术人才和团队。如果是自主开发,涉及的技术更为复杂,如信息存储与压缩技术;分类、索引和检索技术;网络传输与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人机界面交互技术等。①另一方面,日常还需有专人或专门的团队对数字化建设成果进行维护和服务,这些都需要建设一支比较专业化的数字化建设和管理团队。由于磁盘的寿命通常在3至5年,这使得数字化资源的面临的长期保护问题非常突出,因而5年左右需要对数字化资源的存储设备和相应技术进行定期维护或更新,这些问题都需要有专人或一支专业化的数字建设和管理团队。

三、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的核查和编目

东林寺的音乐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四方面:留存于东林寺图书馆中的与音乐有关各种纸质文献、图片、音像资源及其它;存在于东林寺法事仪式仪轨中的音乐和音乐符号;散落于图片、石碑和木刻等历史遗迹上的音乐文化符号;分布在古代名人诗词中的相关音乐文化信息四大类。目前,存于东林寺图书馆中的与音乐有关各种纸质文献、图片、音像资源和存在于东林寺法事仪式仪轨中的音乐和音乐符号两大类相对保存完整,但流散在图片、石碑和木刻等历史遗迹上的音乐文化符号还较为分散,未进行过系统核查和编目,历史遗迹的字迹和图案比较模糊等特点,也未对散落于古代名人诗词中的音乐文化信息进行专门整理。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地方政府或寺院牵头,组织非遗专家、传统音乐专家和寺院的高僧大德开展专项核查,并进行整理、分类和编目,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的永久性保护,并加以开发利用。

(二)调动政府和社会资源,多渠道筹措数字化建设经费

地方政府和寺院应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多渠道筹措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和日常维护经费,如: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社会人士捐赠、旅游产业收入,这三个渠道应成为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和管理经费的主要渠道。在经费管理方面,更要引起重视的有两点:第一是要分析东林寺现有经费的来源渠道,现有经费来源的数量和质量在每年呈现的趋势,找出现有经费来源的特点和规律,然后对症下药,多渠道提升经费的来源;第二是要对数字化建设和管理经费施行专人专项管理,对经费的使用做到公开、透明,并定期通过寺院官方网站对外发布,提高经费在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和管理上的使用效率,提升资金支持方(政府)和捐赠方(社会人士)对寺院合理使用经费的信任度。这样会加强政府、社会人士、寺院等多方的认同度,使得政府财政支持、社会人士捐赠、寺院高效使用经费等多方面在后续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三)推动寺院进行数字化合作共建,实行资源共享

为实现音乐文化遗产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数字化建设经费使用的高效和节约,可推动江西全省乃至全国的寺院音乐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合作共建,达到打包购买设备、技术和服务,并在数字化建设完成后,实现资源共享。就目前现实情况来看,单个寺院要实现完全的数字化建设和维护,并有专门的团队对数字化建设成果进行管理和后续维护,确实面临较大的困难,目前從全国来看,也仅有敦煌莫高窟基本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全面数字化建设和管理。具体可通过政府、HA行业协会和其它行业组织采用协同合作的办法,建设江西省音乐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程,同时也可由政府牵头成立江西省音乐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工作组,推动江西省音乐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工程。这样可以实现江西省音乐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高效整合、开发和利用,降低经费使用率,实现全省的音乐文化遗产资源共享。后续甚至还可以利用全省音乐文化遗产的数字资源平台,打造音乐文化旅游品牌,实现经济创收。

(四)共享数字化建设和管理人才

庐山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需要一些精干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和运营人才,这些人才既需要熟悉计算机网络和资源档案管理业务,也需要熟悉音乐文化遗产的特点和属性。庐山东林寺音乐文化遗产要实现数字化管理和运营建设,引进或共享信息化的高技术人才是关键,如果采取自主开发数字化建设系统,开发成本和难度会更大。因而,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通过与有一定实践经验,并通过和已完成数字化建设的寺院协同开发与合作,实现数字化建设和后期维护的人才共享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目前我国数字信息化人才比较短缺的情况下,采取资源和人才共享的方式既可以节约资金成本,又可以实现数字化建设和运营人才的高效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注释:

①张以淳:《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瓶颈”及发展策略》,《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版第2期.

参考文献:

[1]田芳.数字化档案室建设中的瓶颈[J],山西档案,2011,(s1).

[2]张以淳.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瓶颈”及发展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2).

[3]龙朝明.庐山东林寺图书馆馆藏音乐资料分析研究[J],艺术评鉴,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