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立体电影给受众的视觉底蕴与美学冲击

2017-11-07王悦

艺术评鉴 2017年18期

王悦

摘要:3D技术的进步,给电影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给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石。而且,3D技术给电影作品带来的视觉盛宴真可谓是空前绝后,这种文化底蕴与美学意义势必会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并将科技进步与艺术创作完美融合,延伸出新的生产力,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立体三维技术 空间立体形式 美学冲击

中图分类号:J9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128-02

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开发与探索,不论语言叙事风格还是画面表现形式都需要数字技术来支撑与烘托。21世纪,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不同媒介在电影创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性与功能,无形中孕育了3D技术。3D技术在电影创作中的大量运用,将画面与音频高度结合,通过荧屏或屏幕将直观的视听形象呈现在受众面前,令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视听盛宴。在这场盛宴上,受众能够看到别具一格的叙事性影像,亲临美轮美奂的场景式意境,将角色造型以空间立体形式传送到受众的眼前或身边。这里面所蕴含的视觉文化与美学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也是意味深长的,散发着一股独特的电影艺术魅力。

一、3D电影所具备的独特艺术性

3D是一种关于空间、人物以及景物的立体呈现,将3D应用于电影之中,无非就是通过现代科技将电影的画面效果由二维平面转化为三维立体。简单地说,观众戴上3D眼镜后,将会观看到与现实生活中所见到的立体事物与人物,真实与近距离的感官体验令人震撼与新鲜。与传统电影相比,3D电影所要传达的电影主题与观念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传播效果上更具特质。

(一)虚实相间:3D技术在电影作品中的应用,将虚拟环境与现实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艺术形式灵动地传达着电影主题与情节。在计算机虚拟设计出来的影像空间里把人物或动物的动作立体呈现出来,给人亦真亦假的双重感受,这种虚实相间的镜头语言,给受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二)视听盛宴:对比传统的成像技术,立体成像技术更为先进,它是利用摄像中的长焦镜头和大光圈技术,显示出一种立体多维空间感,使得影片更加逼真,制造出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并运用多声道立体声在听觉上加以强化,达到立体听觉效果,增强电影的观赏价值。

(三)想象丰富:很多神话故事形象与场景都可以通过新兴的拍摄手法与画面制作技巧来设计,使虚拟影像更富有立体性,人们的视觉感受更全面。观众一方面欣赏到影片中客观存在的形和制作者的意,而且对这些影像产生主观想象,从精神心理方面重组和塑造,从而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视觉空间创造力。

二、立体电影所呈现的视觉文化底蕴

受众通过视听享受,结合其他感觉体验,注意力会逐渐被带离出观看场所,进入到视觉经验积累出来的中心,并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觉能力。这种能力就被称为视觉文化,实际就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形成,往往意味着受众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在这种视觉文化影响下,以往电影中语言的中心地位逐渐被图像所取代,图像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在3D电影呈现的视觉文化中,视觉引领着人们的感官功能,人们习惯按照一定顺序将不同画面重新排列组合,构建人与周围环境或事物之间的关系网、立体空间感以及价值观,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形成一定的视觉文化底蕴。

(一)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电影的创作艺术与客观存在的实际物体、视觉传达、影视构图等关系建立以后,图像的组合、画面的构图、色彩的搭配等形成一种视觉感受,带给观众视觉感官体验。

(二)特效技术的使用,将图像近大远小的纵深构图运用,将镜头前的前景与后景放在视觉中心点,呈现出一种景深的立体影像,形成刺激的感官体验。

(三)导演的不同,会采取不同的创作手法。如夸张、拟人、戏剧等手段,对立体电影的影像进行深度制作,给观众带来集美感与空间感、形式感合为一身的感官体验。

在上述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产生生理感觉之后直击心灵,形成心理层面的知觉与视觉感受,逐渐向文化心理方向发展,这就是立体电影在精神观念和意识形态层面上的视觉文化底蕴。

举例说明,科幻电影多采用3D技术,在场景的设计上更突出色彩感,极富想象力。比如,《阿凡达》这部影视大片中,树木会发出荧光,人踩在地上也会发出晶莹般的蓝光,山体与藤蔓都会漂浮在空中,犹如人间天堂般虚幻且迷人地呈现在受众眼中。这种场景设计说不上是奇幻,却极度唯美,直击人心,为影片增添了无限魅力,将其打造成3D立体空间,人们的真实体验感更强。人们的视觉功能逐渐被放大,感官刺激愈发明显,连通着人们的通觉与统觉,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经验尽情地对梦幻般的视觉场景加以补充与丰富,强化视觉效果的同时更能让受众者的意识与该场景相互呼应,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与精神力量。

三、3D电影所展现的视觉美学冲击

作为一项艺术,电影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像展现,具有强烈的美学价值。电影所呈现出来的美学价值往往体现在文学性、绘画感、音乐感、戏剧性、摄影艺术等方面,语法规则相对严谨,逻辑结构相当缜密。在3D技术的带动下,电影更是以多维立体的视听特征征服了人心,让叙事性行走于真实与虚幻之间,塑造个性鲜明的特征,形成一定的审美观与艺术观,逐渐延伸出独特的电影美学冲击力。

(一)敘事美:文学作品若要接受美学,首先就得肯定读者会接受意识决定作品意义,并综合考虑读者的生活经历、文学修养、欣赏水平以及艺术趣味性等,尽可能地在一个阅读期待值内让读者主动接受。电影中的叙事美势必要有关于接受美学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做支撑,再考虑观众的审美接受力以及时代审美需求等因素。3D电影就是使用了前所未有的立体图像与虚实相结合的情节构成的,积极地调动了受众者的参与性与互动性,诱发受众者接受视觉刺激,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叙事美。

(二)意境美:文艺美学最高的境界就是追求意境美。为了更好地表达创作者的意图,这就需要画面、声音、造型等齐上阵,将图像的直观有限性与意境的无线想象力合二为一,构造出电影独特的意境审美。这其中必定要以传统文化为底蕴,运用传统艺术的空间意境营造手法来构图。相对而言,3D电影增加了光影维度,视听效果更追求声画同步、声画分立等,在受众者有限的视觉与听觉空间范围内无形中放大了想象的空间。关于意境的营造也逐渐从静态变为动态,从抽象变得更具体,真实或者形象地还原或重现客观环境,塑造出唯美的虚拟环境,使受众者身临其境,在传达影片主题与故事脉络的同时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美。這一点在国产3D电影《画皮2》中就有很好的表现,比如霍心镇守边疆的唯美画面,令受众者在领略大自然风情万种的同时产生万般的意念,与营造出来得空间场景容易产生互动,引发受众者的无限想象,将电影的主题与意境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虚拟美: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拟表达来满足人们的精神慰藉。立体电影使用数字技术后,结合了虚拟现实客观存在的美学理念,在观众的头与眼睛方向进行虚拟场景的转换,用故事情节来带动受众者的情绪,将受众者直接带劲虚拟世界中,尽可能地消除受众者与影像空间的界限,在自己思维空间中虚拟出想象画面,自我营造出虚拟影像美感。比如美国3D大片《泰坦尼克号》中航船场面大部分都是虚拟制作而成,也就是把老版拍摄出来的画面制作成立体图像,远景中船上的游客、海中的海豚、船行驶过程中激起的朵朵浪花以及远景的天空都是虚拟出来的,但却给人唯美至极的感觉,使受众者毫无虚假的怀疑。这种境生象外的虚拟美景,能使受众者自然而然地进入画面,充分调动自身的内心去感悟、去想象,将虚拟美直接延伸到受众者的内心深处,产生强烈共鸣。

电影产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3D技术的推进,而3D电影所带来的视觉文化底蕴与美学冲击也是不容小觑的,在电影审美形态上获得了丰富,在电影艺术格调上也获得了提升,并且增强受众者的对艺术审美的鉴赏力与理解力,更大程度地展现了电影作品的主题美、艺术美以及文化美。

参考文献:

[1]张超.3D电影持续燃烧的美学价值[J].魅力中国,2011,(21).

[2]胡毅.3D电影美学初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04).

[3]王淑华.论电影艺术的审美接受[J].东南传播,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