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弹唱的误区及教学改革研究

2017-11-07曹亮

艺术评鉴 2017年18期
关键词:弹唱钢琴高校

曹亮

摘要:弹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在当前的高校音教专业的教学中,普遍对学生弹唱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本研究将从高校钢琴弹唱的误区、弹唱能力提升的途径、弹唱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等方面来分析钢琴弹唱课程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 钢琴 教学 弹唱 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084-02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政治文化水平的发展,钢琴教学越来越被重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师,钢琴弹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音乐师范生即使有声乐、钢琴某项专长,却不具有相应的弹唱协调能力,因此,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这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钢琴弹唱教学的误区

(一)忽视唱的重要性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弹唱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钢琴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钢琴启蒙阶段的学生来说,弹唱的作用十分显著。而传统的钢琴教学活动中,钢琴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与弹相关的事项上,比如学生弹奏钢琴的手型是否符合标准,学生在弹奏过程中的音高和节奏是否正确等,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唱的引导。这种缺少了唱元素的钢琴教学方法往往会导致学生不习惯、不喜欢看钢琴谱,视谱能力较弱,甚至有学生误认为自己在弹奏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因为唱谱影响到了两只手的协调性。因此不少学习钢琴的学生变成了钢琴弹唱“哑巴”,这种现状无疑令人遗憾。

其实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绝对不能忽略唱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钢琴教育启蒙阶段的学生,教师一定要重视钢琴教学的唱,积极引导学生在弹奏钢琴的时候培养唱的习惯,以唱促进弹,让学生在弹的时候唱出来,加深学生对于弹的印象。以弹提升唱,培养学生在弹奏钢琴时眼、耳、手、口、脚的相互协调性,弹唱结合,促进弹唱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纠错方式较乏味

钢琴的学习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初学者,出错再所难免。其实客观上来说,在钢琴弹奏的过程中,出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基本功不够扎实、心理紧张、精神不集中、节奏错误、音错、认错乐谱等各式各样的原因。因此面对不同的错误,钢琴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学生错误的原因,并针对学生不同的错误原因,给予学生积极的纠正,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反复的练习。在种种纠错方法方面,有一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错误的产生概率,又可以最大程度地纠正学生的出错情况,这种方法就是弹唱结合。弹唱结合可以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协调手、脚、眼、口,同时促进学生识记乐谱,在弹的过程中刺激学生的听觉和大脑,增进学生记忆力,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弹奏出错。

(三)误解弹唱的作用

从乐器的学习和弹奏规律上来看,弹唱是密不可分的,对一首曲子的娴熟弹奏和对一首歌进行流畅的演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某种角度来说,弹奏和歌唱是相通的。然而要想熟练地弹奏一首曲子,必须有一定的技巧,对于启蒙阶段或初学某首钢琴曲子的学生来说,弹唱相结合的钢琴教学方法无疑是非常必要的。而现阶段下,钢琴教师普遍对于唱有所误解,不少钢琴教师认为边弹边唱会破坏乐曲的优美旋律和音乐曲子的完整性,实质上在进行钢琴弹奏的时候,如果能把曲子的力度、节拍、和声、旋律、节奏等通过嘴唱出来,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练习钢琴的盲目性。这其中唱也有一定的策略。一般来说在学习初期,钢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大声地将曲子的力度、节拍、和声、旋律、节奏等唱出来,等到对钢琴曲谱有了一定的熟悉之后,学生就可以由大声唱出來转变为不出声的默唱。通过将默唱与弹奏相结合,在弹唱中体味钢琴乐曲的节奏、意境和神韵,从而使节奏更加严丝合缝,整个曲风也更加流畅自然且充满感情。

二、钢琴弹唱能力提升的途径

文学艺术家对于弹奏和歌唱的关系表述为“歌唱是器乐演奏之本”,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了歌唱与乐器弹奏的关系。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钢琴教学工作的经验和相关乐器论著来看,弹奏与唱谱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钢琴教学部分。弹奏和唱谱相结合主要的目的是锻炼手、脚、眼、口的协调能力,从而更深入地感悟钢琴弹奏的精髓,将弹奏演绎的出神入化。笔者将从手口协调、眼手协调、全身协调三个关键点来分析以何种顺序进行练习才能使唱谱更好地配合弹奏,从而促进钢琴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学生更精准地表现音乐作品中的节奏、音准,更流畅娴熟地演绎音乐。

(一)手口协调

在进行钢琴学习过程中的手口协调训练时,需要先熟悉曲谱的弹奏,在弹奏曲谱的过程中逐渐地融入唱谱,通过唱谱向大脑传递钢琴的曲谱信息,深化大脑记忆,随后大脑指挥着手来摸索找出钢琴键上上相对应的音谱音阶位置。如此反复练习,缩短弹奏与唱谱的协调磨合时间,充分使弹奏与唱谱密切结合,这是训练全身各部分器官在钢琴弹奏时相协调的基础训练,也是最初阶段,只有练习好这一阶段,才能进入接下来的下个眼睛与手指协调的训练。

(二)眼手协调

学习钢琴的学生尤其是对于初学者,在视奏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困难和障碍,因为这一动作既要用到眼睛又要用到手,也就是说大脑同时支配眼睛和双手。所以钢琴教师要想使学生快速养成看谱弹奏的习惯,必须引导学生加强眼睛与双手的训练,一方面要增加练习的频次,增加熟练度;一方面要在练习钢琴的过程中集中精力和注意力,养成既可以快速扫视乐谱上的乐句、节奏、音高等,又可以用大脑思考、手指协作,逐渐摒弃掉依赖眼睛在钢琴的键盘上到处寻找音的不良习惯。做好眼手协调训练的方法其实有很多,不过钢琴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学生的年龄、钢琴学习基础、相应年龄的认知特点等,来选择不同的眼手协调训练方法,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地提升学生在钢琴练习过程中的眼手协调能力,从而最终提升学生学习钢琴的效率。

(三)脚与全身协调

脚与全身协调对于练习钢琴、运用钢琴更娴熟地演绎乐曲有着积极的作用。钢琴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尝试着运用耳朵来分辨和声的转换和音响效果,然后有意识地指示脚的动作,在此项动作熟练的基础上,学生要学习耳朵、脚与手部的配合协调。随着耳朵、脚与手部的配合协调,钢琴教师接下来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唱谱,如此一来通过调动耳朵、脚、手部和口的相互协作,可以很轻松地解决钢琴乐曲演绎过程中的难点。不过这种脚与全身的协调训练难度比较高,教师一定要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有耐心地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达成脚与全身协调的训练目标。

三、弹唱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注重音高与节奏的练习

第一是对音高的模唱。首先通过对音高的模唱有助于识谱。从学生练习学习钢琴的规律来看,学生在最初的识谱阶段,头脑中先记住的是音的位置,如此一来就很容易出现学生看见音会进行弹奏,但是却说不出音名。而对音高的模唱则可以很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唱谱可以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来熟悉音名,进而熟识五线谱。其次对音高的模唱有助于改错音。学生在钢琴训练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音的情况,尤其是对于钢琴启蒙阶段的学生,对于错音的情况依靠耳朵根本分辨不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悉心地指导学生在弹奏的时候大声地唱出来,通过反复的边弹边唱练习,可以唤起学生耳朵对于声音的敏感,一旦出现错音情况,学生可以很灵敏的察觉到,进而做出改成和规避。

第二是对节奏的模唱。对节奏的模唱在这里主要是指对复杂节奏、休止符、节奏转换等的模唱,在对这些节奏练进行弹奏把握的时候,如果可以附以唱谱,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和乐曲感悟,从而使钢琴乐曲的演绎更加完美流畅。

(二)把握速度和完整性的提升

在这里主要是要求在钢琴弹奏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起速稳定、弹奏平均。首先起速稳定,是刚开始弹奏的阶段,一定要把握好速度和节奏,在最快的时间内调动手、眼、脚、口的协调,走上弹奏的正规道路上。弹奏平均是弹奏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的一个关键点,弹奏不平均的原因有很多,为了保持弹奏平均的状态,一定要沉着冷静,让注意力集中,控制好手指机能,避免缺音、滑音的现象。

(三)坚持技术难点的克服

在进行钢琴弹奏训练时,技术难点不可避免,其中典型的技术难点主要有同音换指和跳动较大的乐句方面,这个时候就需要钢琴教师耐心指导,将解决相应技术难点的方式技巧教授给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情况式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跨越困难。

(四)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个体在先天条件和后天学习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声乐比较好,有的学生的强项是钢琴,造成一些学生“能唱不能弹”或“能弹不能唱”的情况。针对“能唱不能弹”的学生,除了要熟悉键盘,加强钢琴弹奏练习,掌握各常用调的和弦连接以外,在伴奏上盡量采用不带旋律的固定音型伴奏法,以公式化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样就可以使钢琴弹奏变得简易流畅。针对“能弹不能唱”的同学,要鼓励他们多唱,加强声乐演唱练习,钢琴弹奏还可以适当增加带旋律伴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弹唱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钢琴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有着意味深远的意义。以唱谱促进弹奏,以弹奏提成唱谱,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成就,最终化解钢琴演奏的难题。因此作为钢琴教师,一定要在实际的钢琴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思维认知,积极地引导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分情况地进行弹唱结合式的钢琴演奏训练,从而最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钢琴弹奏知识和技巧。

猜你喜欢

弹唱钢琴高校
论乐理视唱对幼教专业儿歌弹唱教学的影响
不会乐器也能“秀”弹唱“玩”编曲
南山赋
儿歌弹唱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
纸钢琴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