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贷款利率上浮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影响探析

2017-11-07徐元迪

中国经贸 2017年20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小微企业商业银行

徐元迪

【摘 要】由于银行与企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对称,贷款利率上浮不可避免地会使借款企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带来信贷风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双重作用导致了信贷配给的产生。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带来的系统信贷风险的必然选择应该是信贷资产组合。

【关键词】贷款利率上浮;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一、我国商业银行在执行贷款利率浮动政策時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来,我国的贷款利率上升幅度不断加快,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正在加快形成。何谓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贷款利率市场化将会更加完善,同时也意味着会有更严峻的信贷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如何处理小微企业贷款所带来的收益与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从人民银行开始执行贷款利率区间浮动这一政策以来,一直存在明显的规模和对象差异,在利率上浮上也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商业银行在面对国有企业、上市企业、股份制公司时,出于扩大自身贷款规模与增强自身市场份额的考虑,只会执行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甚至会选择下浮利率;而面对中小企业时,出于防范风险的角度考虑,小微企业往往会成为利率上浮的主要对象。在发放贷款时,往往会涉及到贷前审查与贷后管理的问题,在面对大客户时,银行尽管采取利率下浮的贷款政策,但是仍然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而在面对小微企业时,同样是出于风险防范的角度考虑,银行往往会利率上浮的政策来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从而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态度。

站在小微企业的角度考虑,由于自身的盈利能力较弱,资金链相对紧张,本身对财务成本的要求就很高,同时由于要与银行达成利率上浮协议,贷款所产生的财务成本又会进一步增加。中小企业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自身融资难的问题,就很难适应当下利率市场化这一发展趋势。同时,各家商业银行在确立利率上浮标准时,并不是根据贷款企业的资信情况确立的,而是统一根据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来确定贷款利率。

二、分析当下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高,贷款成本高的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信用缺陷”

(1)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不完善,违约成本低

由于我国央行征信系统不够完善,缺乏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企业信用评估专门机构。在企业融资,市场准入和退出等制度安排中管理体系建设滞后,未建立起作为信用体系基础的信用记录,征信组织和监督制度。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很难获得完整的信息,从而增加了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防范。

(2) 中小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

由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的管理层缺乏管理经验,风险控制意识不足,所以导致了企业管理混乱,企业的产权不清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不清等一系列不好的现象。加之小微企业缺乏内控,平时为了企业的生存,企业往往会私人账户与公司账户合并使用,导致管理混乱,报表数字虚增。使得银行难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市场波动对中小企业的冲击较大,企业缺乏担保

由于资产负债比率不合理,导致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所占企业的资产份额少,取而代之的是流动资金和负债。这种资产结构在面对经济周期上的波动时,会毫无抵抗能力。同时,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如果缺乏第三方担保机构,银行对企业的防范意识会进一步加强,从而恶化银企关系。

2.银行体系内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机制缺陷

(1)银行布局结构不趋于合理

国有商业银行实力雄厚,网点覆盖面广,资金来源充足,这是其优势。但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贷前审查需要提供的资料多且杂,很多小微企业是敬而远之。地方性银行和农商行虽然面向农村基层,办理手续相对也要简单很多,但是其对融资定价等方面的要求较高,也不利于中小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所以现在国内很少有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发展而开办的银行,这也使得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难以获得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2)对银行业务监管,严格的业务准入及操作标准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近年来,由于各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增幅较大,银监会对于银行发放贷款的审核更加严格,同时要求各大银行合规经营,手续繁多,中小企业往往由于难以提供全面的企业信息材料,而这又与银行合规经营产生矛盾,使得中小企业更难申请到自己急需的贷款资金。

3.银企信息不对称

商业银行与借款企业存在着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信息源占有不对称、沟通目的不一致、识别手段不对称和成本代价不相称。

(1)信息源占有不对称

企业在申请贷款时,因为对自身的财务状况与经营能力是非常了解,同时也对企业本身存在的经营风险了如指掌,所以银行在与企业的沟通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局面,难以准确的把控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与盈利能力。由于双方掌控着不对等的信息,银行会更偏向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上浮贷款利率,以此降低自身不良贷款率。

(2)沟通目的不一致

企业与银行的沟通申请贷款是为了解决自身资金的问题,而银行与企业的沟通是为了确认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盈利能力,从而划分信贷等级。

(3)识别手段不对称

目前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能力的判断还是基于企业提供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无法全方位获得企业信息,识别手段相对落后。

(4)成本代价不相称

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往往会将本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包装”,以达到自身融资的目的,如果他们在某一家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失败,他们还可以换另外一家商业银行进行申请贷款,对企业本身而言,成本较低。而银行则不同,如果贸然放贷,事后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二者的成本代价不相称。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与信贷风险的效应分析》 天津市商业银行 宋华 文章编号:1007-4392(2005)11-0026-04 .

[3]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与信贷风险的效应分析》 天津市商业银行 宋华 文章编号:1007-4392(2005)11-0026-04.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小微企业商业银行
金融科技助力防控信贷风险研究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