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时期贵州城镇发展的进程及特点

2017-11-06黄昊

卷宗 2017年29期
关键词:明清城镇贵州

黄昊

摘 要:明清时期,贵州的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许多新兴城市不断诞生,为贵州融入国家体制创造了条件,本文主要就明清时期贵州城镇的发展脉络和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明清;贵州;城镇

明以前贵州的城镇,基于贵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贵州城镇数量的增加以及人口的增长都十分有限。在一定历史时期来看,贵州城镇的兴衰与中央集权的行政区划是密不可分。

1 明时期纳入集权统治的贵州屯堡城镇

明永乐十一年二月初二日(1413年3月3日),设置贵州布政使司。废思州宣慰司与思南宣慰司,保留水东土司与水西土司,同属贵州布政司管辖。从此,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纳入了中央集权统治的版图范围之内。

明朝前期在贵州建置的城镇主要分为两类,即是以军事职能为主的卫所城镇和以民事管理为主的“郡邑”城镇。与其他地区城镇发展具有丰厚历史遗存的情况相比,贵州城镇的滥觞却晚至明朝。

明代先后在贵州设立了贵州卫、贵州前卫、威清卫、平坝卫、普定卫、安庄卫,安南卫、普安卫、龙里卫、新添卫、平越卫、清平卫、兴隆卫、都匀卫、乌撒卫、毕节卫、赤水卫、永宁卫等20多个卫所。有明一代,贵州境内共设置有30卫,140余所。有人形容当时的贵州“诸卫所错布于州县,千屯遍列于田野。”

随着洪武年间明朝开始在贵州大量设置卫所,贵州境内首先掀起了一个修筑卫所城池的高潮。洪武四年(1371年)12月,“置永宁、贵州二卫及瞿塘关、汉中、阶文三守御千户所。[1]如洪武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间,因“延安侯唐胜宗等往云南训练军士,置平溪、清浪、镇远、偏桥、兴隆、清平、新添、龙里、威清、平坝、安庄、安南、平夷十二卫屯守”[2],明朝于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征服了云南,为了能长期控制该地区,在不能完全控制其邻近之地——贵州的情况下,控制住经由贵州通往云南的交通线就显得格外重要,否则,贵州土司势力强大,“至如霭翠辈不尽服之,虽有云南不能守也”,[3]如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城普定,城乌撒[4],洪武十五年正月,城播州沙溪,以官军一千人,土兵二千人戍之[5]。

明代贵州城镇发展的特点:

1、卫所城镇多建立在驿道沿线,军事地位明显。

卫所的选址大多是驿道的沿线位置,能保证驿道的畅通性,在胡广进入到贵州的边界上建立了“边六卫”,它们是镇远卫、偏桥卫(今施秉)、平溪卫(今玉屏)、清浪卫(今镇远清溪)、铜鼓卫(今锦屏)、五开卫(今黎平)。贵阳以东建“下六卫”“上六卫”控制滇黔驿道;“下六卫”控制湘黔绎道,偏桥、镇远、清浪、平溪等卫主要是保证湖广到贵州的驿道畅通;“西四卫”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川滇驿道;这种布局,重点是在云南。

2、州卫同城现象明显

从明中期开始,贵州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州卫同城”现象,即卫所与府、州、县治同治一城。明朝贵州出现“州卫同城”的现象是与贵州当地的地理、政治、经济环境分不开的,有其政治层面与经济层面的合理性。“州卫同城”将卫所的军事职能与“郡邑”的民事职能合并起来,既促进了城镇本身的发展,又有益于加深对当地的统治。

3、卫所与土司间杂,出现“环卫旨土司“的状况。

正因为卫所插入土司地区,所以,贵州的若干卫所都兼管土司而成为军民指挥使司。卫所设置后的最大效果,就是极大地改变了贵州的政治形势。首先,卫所星罗棋布,控扼交通要道,占据要害,造成了建立流宫统治的大格局。其次,卫所插进土司地区,窥视动静,熟悉情势,置土司于严密的监督之下。纵观明史,贵州首先立卫,逐步打开局面然后建立贵州都指挥使司,进一步扩大控制范围,然后才建立贵州布政使司。

2 清朝時期改土归流的贵州城镇

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将四川属遵义府,广西属荔波及红水河、南盘江以北地区,湖广属平溪、天柱,划归贵州管理辖。将贵州属永宁州划为四川管理辖。至此,贵州延续至今的行政区划基本确定。

明代卫所的职能是管理军户,府州的主要只能是管理民户,实行“军民分治”的状态。清朝建立后,裁卫并县,使行政逐渐划一。贵州裁卫并县主要在康熙时期,前后进行了三次;康熙十年(1671年)将龙里、清平、平越、普定、都匀五卫俱改为县,裁安庄卫归并镇宁州,黄平所归并黄平州,新城所归并普安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以湖广的镇远、偏桥二卫改隶贵州,裁镇远卫入镇远县;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偏桥卫并入施秉县,兴隆卫并入黄平州,新添卫并入贵定县,定南所并入普定县,普安卫并入普安州,安笼所并入安笼厅,乌撤卫并入威宁府,以贵州、贵前二卫改设贵筑县,镇西、威清二卫,改设清镇县,平坝卫、柔远所改设安平县,安南卫改设安南县,敷男卫及修文、摆灵、息烽、于襄四所改设修文县,毕节、赤水二卫改设毕节县。至此,贵州裁卫并县基本完成。

3 清朝时期贵州城镇发展的特点

1、改土归流,贵州大部分城镇纳入中央集团的统一管辖之下。改土归流之后,贵州的封建地主经济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城镇商业和手工业也开始日渐兴起,一些城邑的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省会的贵阳,在完善其政治文化统治职能的同时,也成为了重要的商业集散和手工业生产之地,城市功能逐渐完备。遵义由之前的土司领地变为仅次于省会贵阳的商业重镇。

2、清朝后期,城镇近代化进程加快。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日益渗透到贵州的城镇经济之中。外国的商品经武汉、广西、云南入黔,主要有染料、煤油、棉纺织品等,贵阳、安顺、独山成为洋布、洋纱的销售重镇。同时,随着近代工业的不断深入,贵州也开始兴办了一些近代的工厂,如青溪铁厂、贵州铜松思矿物总局,安顺泰丰矿物公司、百花工厂等。晚清时期发生在贵州的这段历史值得回顾,耐人寻味,它对于当今正处在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洪流中的贵州现代化工业发展而言,或许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卷70,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 1962年。

[2]《明太祖洪武实录》卷202洪武二十三年六月乙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 1962年,第3028页。

[3]《明太祖洪武实录》卷141洪武十五年正月甲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 1962年,第2225页。

[4]《明太祖洪武实录》卷141洪武十五年正月甲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 1962年,第 2215页。

[5]《明太祖洪武实录》卷141 洪武十五年正月甲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 1962年,第2223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明清城镇贵州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丁村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况研究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