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唐代沙州贡品“围棋子”

2017-11-06段新生

卷宗 2017年29期
关键词:敦煌

段新生

摘 要:围棋活动是供人们养身,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培养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项文体活动。本文对从唐代沙州贡品“围棋子”——看中国围棋史的发展脉络。

關键词:敦煌;寿昌城遗址;围棋子

在敦煌市博物馆陈列的《敦煌历史文物展览》中的隋唐部分,展出有从敦煌唐代寿昌城遗址中采集的当年向朝廷进献的贡品——围棋子。

敦煌博物馆现藏的《唐代地志残卷》是莫高窟藏经洞封存近千年的珍贵资料之一。经查阅在残卷中陇右道沙州条目下记载:“燉煌,沙州京二千七百六十,都四千六百九十,贡碁子、本八百八十、燉煌十二、七百七十,寿昌一、二百五十”。

唐朝时,沙州领敦煌、寿昌二县。出品贡物——围棋的寿昌城,现位于敦煌南湖乡的北工村附近,阳关遗址以东。在寿昌城遗址内可见到黑白双色、大小均称的扁圆小石子,它中间凸起四周渐薄,它就是当时的一方贡品——围棋子,然而,在敦煌境内的其他遗址中却未发现有围棋子。

据《通史》记载,唐时沙州每年向朝廷进贡二十具,而唐时寿昌县仅有一乡,这个乡就要承担每年二十具棋子的制作任务,若再加上当时的道、州、县等的需要,可以推测在没有机械加工,全凭手工磨制的唐代,这压在寿昌城民众身上的徭役负担是何等沉重,当时围棋的研制是靠家庭手工,遗址中并规列加工作坊,这一情形可以遗址中多处可见的加工痕迹里得到印证。

要追溯围棋的产生其历史是相当久远的,围棋产生于我国,它是我国的传统棋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关于围棋的起源,据公元前先秦史官为贵族们编的宗谱《世本·作篇》说:“先造围棋”,晋张华《博物志》补充说:“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明陈仁鍚《潜确居类书》说:夏人乌曹作围棋”。尧、舜、乌曹都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的历史人物,距今四、五千年。目前,国外的某些百科全书,如德国的《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等都记载并明确指出我国围棋起源于纪年前二千三百多年。

考古学家曾今发现,绘制在我国原始时期陶器上的棋盘纹几何图案,线条均称,格局整齐,与我国古代十三道的围棋盘相似。这说明原始时期的围棋棋局比较简单,着法也容易。《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孔颖达疏:“以子围而相杀故谓之围棋”。春秋时期流行围棋,它的出现和古代战争有关。如围棋着子的战略战术,最后计算胜负的方法,都符合古代的作战方术,因而可能是古代军事家所创造。早期的围棋盘有纵横十一、十五、十七道几种。今天所通用的十九道围棋,盛行于南北朝。在考古发掘中从古墓里发现了十五道的围棋局,继而又发现了十七道的围棋局。而我国现存最古的对局是《孙策诏吕范弈其局面》是十九道的。孙策是东汉末年的人物,这说明现行的十九道围棋也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围棋,古代称之为“弈”。“棋圣”是我国古代棋艺家的最高荣誉。晋葛洪《抱朴子》曰:“棋之无敌者,则谓之棋圣”,而弈秩就是战国时“通围善弈”的国手,西汉则有棋艺家杜陵“为天下第一”。两汉之际成书的恒谭的《新论》将棋手分为上中下三等。

汉末三国时期,围棋兴盛起来,围棋比赛频繁,高手辈出,棋手间的等差悬殊。因此,围棋界为评定棋艺的高低,促进棋艺的发展,遂实行围棋九品制。魏时邯郸淳《艺经·棋品》中规定了九品的名称,“夫围棋之品有九:一入神;二坐照;三具体;四通幽;五用智;六小巧;七斗力;八若愚;九守拙”。围棋九品制在两晋已盛行。

两晋是我国历史上围棋进入繁盛的时期,从王室到文武百官,从名流隐士到僧侣都终日以弈棋为乐。在棋风日盛之时,十五路十七路围棋已不能满足他们娱乐需求,所以,十九路棋的出现就是很自然的事,于是这一时期出现了十七路围棋与十九路围棋并存的局面。

敦煌写本《棋经》内载有“棋有三百六十一道放周天之度”的句子,据陈恩元先生考证《棋经》是北周时期的作品,这样一来,《棋经》就成了北周时期已普及流行十九路围棋的确凿证据。

再则,就流传下来的围棋而言,几乎多是十九路的围棋谱,晋以前没有棋谱流传下来,这是因为晋以前多为十五路和十七路围棋,只因后代棋家对此不感兴趣而偏爱十九路围棋价值。

南北朝时期是围棋发展的兴盛时期,南朝统治者提倡围棋,当时设置了围棋州邑,还有大中正、小中正的官职,成为实行围棋九品制弈的管理机构。我国围棋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评棋品盛会在南朝的梁时期,据《南史·柳元景传》记载,“梁武帝好弈棋,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为《棋品》三卷,恽为第二焉”。

从唐代开始渐废围棋九品制,代之而起的是“棋侍诏制”。而九品制则在唐中期流传至朝鲜及日本,随后竟成为日本围棋九段制的根据。唐玄宗初设置翰林侍诏,充文学技艺侍从之职,围棋有棋侍诏,属翰林院官阶同九品,棋侍诏官品虽小,因为常接近帝王,也有因此当上大官的。如顺宗朝的王权文就是由棋侍诏当了宰相的,棋手进翰林院是由各地选拔推荐参加比赛产生的,因此,棋侍诏又称国手,谓其棋艺高超者。

我国的棋侍诏制从唐初至南宋末,延续了五百余年,及至元明时代已是名存实亡了,明朝民间的围棋竞赛十分盛行,棋艺水平提高迅速,并在正德、嘉靖年间形成了三个著名流派,既永嘉派,以著名棋手鲍一中、李冲、徐希圣为代表;新安派为首的有汪署、程汝亮、方子诛等;京师派中李时养、颜伦的棋名最大。

清代,中国围棋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高手如林,如清初的王汉年、周东侯、黄龙士等,对棋艺锐意改革,开清一代围棋之先导;乾隆盛世前后有施襄夏、范西屏、梁魏今、程兰如等四大名家,把古代棋艺引向顶峰的施、范二人被誉为“棋圣”。清末棋艺由盛转衰,国内棋手的水平被认为只有日本初段的棋力,与往昔辉煌相比不堪回首。

民国时期,再度出现了顾水如、过惕生、刘棣怀等一批名手,也不过相当于日本四、五段水平,围棋发展处于低谷。

围棋是何时外传的,这一问题历来说法不一。其一说,围棋先从中国传入朝鲜,再经朝鲜传入日本的。西晋“八王之乱”和东晋十六国时期,数万难民为躲避战祸逃往朝鲜,同时也将围棋带入朝鲜,我国的《北史》和朝鲜的《史略》都有“高句丽、百济之国……无尚弈棋”的记载。五世纪后,朝鲜佛教及经典大量涌入日本,较有力的证物是日本圣武天皇时代留下来的国宝——木画紫檀棋局,那棋盘上有十七处星座,恰同古朝鲜棋盘上放置十七枚“座子”的规则如出一辙。由此可推断,日本从朝鲜吸取的大部分文化源于中国,而围棋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可能是随着儒佛两教一起传入日本的。

围棋于何时传入日本观点有二:其一认为是西晋南北朝时期,其二认为是唐代。但根据国内外有关史实的记载,确定为西晋南北朝时期较为准确。围棋是怎样传入日本的,其传说颇多,一说日本人吉备真备于公元七一七年和阿倍仲麻吕等人跨海赴唐留学,发奋苦修十七年,“穷涉众艺”亦学会围棋并带回日本。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入唐记》中有吉备真备与唐朝国手玄东对弈的描述。

纵观围棋史的发展,我们为边陲敦煌能有围棋作为唐代沙州向朝廷进献的贡品感到自豪,更为围棋作为我国文化艺术交流的载体久传朝鲜、日本并在日本得到弘扬感到欣慰。

从围棋向外传播的历史看,华夏文明不仅在四大发明上为推动人类科技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它应有巨大贡献外,也包括围棋在内的众多技艺百工等领域也同样为科技文化的传播推广做出了泱泱大国应有的贡献。我们作为跨世纪的敦煌人,一定要承接交流文化艺术的好传统,一定要保护并利用好现有文化资源,走以文养文之路,让世界中国在跨世纪的历史时刻瞻目敦煌。endprint

猜你喜欢

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
敦煌之行
亮丽的敦煌
听敦煌讲故事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
绝世敦煌
釋敦煌本《啓顔録》中的“落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