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舞新编”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舞复现谈

2017-11-06王俊博

卷宗 2017年29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王俊博

摘 要: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不但借助取材传统戏曲武术,还借助古籍文献和出土文物画像,且其并非仅仅局限在古籍文献中记载的中国古代舞。中国古典舞存在方式是中国特殊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其继承发展途径“重建复现”至关重要。针对其目前中国古典舞存在的方式和发展现状,研究者从“古舞新编”视角下从中国古典舞和古代舞的定义和关系上为出发点,从文化的两种类型上论证其成立的依据,最后在“古舞新编”的创作视角对中国古典舞复现意义上给出拙见,以期在相关领域起着投石的作用。

关键词:古舞新编;中国古典舞;复现;文化类型

“今天的中国古典舞有四种存在方式——‘垂直传承(基本断绝,日本则有《兰陵王》等传承)。‘重建复现(如《南宋雅乐》)、‘综合创造(如《相和歌》 )、与‘重构创新(如《黄河》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垂直传承基本断绝之后,重建复现就是中国古典舞追寻自我原型的最有效途径。”由于古代舞蹈自身传承的局限性(在封建社会里,没有影像保存的条件),针对仅有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的参照基础上,在今天的很大程度上,呈现在舞台上的中国古代舞是借用了“古舞新编”的创作方法最终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古典舞类别艺术作品。这种传承方式是目前古典舞存在方式中的“重建复现”、“综合创造”、“重构创新”综合利用,利用“古舞新编”手法让古代舞百花齐放,是古典舞发展中的一个趋势,更是古代舞继承中的一个必然手段。

1 中国古代舞和古典舞的定义和关系

(一)中国古典舞和古代舞的定义

古代舞和古典舞的名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含糊的定义。通过询问专家和寻找资料等途径主要有以下解释:

“古代舞,故名思议是中国以前有过的舞蹈;古典舞,从字面上看是古代舞蹈的经典,是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中最典型的代表,古典舞是后人按照古代的精神,重建或重新建立的。所以我们不能说中国的古典舞都是古代的舞蹈,但都是比照古代精神的基础上建立的舞蹈样式。”

“中国古典舞是具有典型中国历史文化特征的传统舞蹈,吸取中国戏曲元素的古典舞以及根据古代乐舞文化为支点而创建的汉唐舞均属中国古典舞范畴。”

“古典舞蹈是古代流传下来,具有传统审美特征和典型性的舞蹈。中国的古典舞蹈,极其丰富,如汉代的‘巾舞、‘盘舞,唐代的‘剑器舞等等宋明两代以来,许多古典舞蹈融进戏曲塑造人物形象和表演之中,或作为舞蹈片段保存在戏曲剧目之中。也有许多早已失传,仅知其名,不知舞法,如‘剑器舞是持何种道具起舞的,至今,说法不一,正反映出中国古代舞蹈、宫廷舞蹈特有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规律。”

以上三种对古典舞以及古代舞相关解释,虽然说法不统一但是都约定俗成的认为中国古典舞是从古代流传下来且具有典型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审美特征。

(二)中国古典舞和古代舞的关系

从三种关于中国古典舞和古代舞的说法上来看,罗雄岩先生的解释还可窥探中国古典舞和古代舞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研究者认为中国古典舞和古代舞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但又不是完全背离的,尽管现在中国古代舞多已失传,但其中的典型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审美特征在“古舞新编”的过程中并没有放弃,但中国古代舞失传这一事实,在继承又并不是完全复现。可谓是中国古代舞针对古典而言范围更大,其中既包括古代宫廷的舞蹈、民间的舞蹈,只要是古代应有的就能囊括其中;中国古典舞从美学角度更加比古代舞成熟,因为中国古典舞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典型,也是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融汇。但针对创作对象而言,中国古典舞的范围比中国古代舞的范围更广,从中国古典舞的四种存在方式——‘垂直传承(基本断绝,日本则有《兰陵王》等传承)。‘重建复现(如《南宋雅乐》)、‘综合创造(如《相和歌》 )、与‘重构创新(如《黄河》 )中就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的对象并不是仅仅局限在中国古代舞作品上的范围,还有诸多现代新编新作新流派,最典型的就是新生的敦煌古典舞蹈流派和汉唐古典舞流派。

2 “古舞新编”在中国古典舞中的成立依据

罗雄岩先生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通过进行形态、神态进行的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它的形成受到自然和社会两种因素的影响,它的表达方式包括人的形体精神两个方面,而且因表演者文化素质、艺术修养之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又言:“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同样满足文化的两种类型,即语言文字文化和非语言文字文化。”

语言文字文化和非语言文字文化从人类产生伊始就伴随人类发展而不断完善。语言文字文化伴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人体文化时时刻刻运行在舞蹈动态之中,这种因舞蹈自身的特殊性和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性致使了中国古代舞和古典舞具有文化的这两种类型。

这两种文化类型并不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时代而有所变化,而是一直贯穿其中。在今人的视角下更是凸显得特别明晰。因为古代舞蹈没有视频记录在文字、图像中的以保存,乃至今天编创者借助其进行的创作就是典型的受到舞蹈语言文字文化因素的影响,反而推之,也正是因为古代舞蹈表演者推新除旧,这种具有人体动态的舞蹈表演形式因其表演者的改变(或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等)而不得保留,这也是中国古代舞不能完好继承下来的一个遗憾。

中国古典舞“古舞新编”则是同时满足了文化中的这两种类型,即语言文字文化和非语言文字文化。当古代舞蹈无法得到原有的视觉冲击的时候,新编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但新编得尊重历史,这就的需要在古文献资料中去寻求答案。这一部分的文献资料在中国古代舞新编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正是文化类型中的语言文字文化在舞蹈中所起到的作用;当古代舞最终以动态呈现,无论是编创者还是表演者都要在尽量保存原样、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借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这一部分不可取代也是舞蹈艺术特殊性无法取代的,发挥其作用的也正是文化类型中非文言文字文化在舞蹈中发挥的作用。中国古典舞传承古代舞借助“古舞新编”的手法,是在語言文字文化和非语言文字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的,二者缺一不可。endprint

3 “古舞新编”在中国古典舞复现传承中的意义

“舞蹈源于原始艺术萌芽,当原始艺术逐渐发展为诗歌、音乐、美术等独立艺术形式时,只有舞蹈依然以人体为中介表达思想感情,成为兼有时间、空间两种综合性特征的艺术形式。”因其舞蹈兼具的时空性,舞蹈总是在变化中发展。中国古典舞以“古舞新编”为手段为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目的,以中国古代舞为蓝本进行创编重塑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一)继承中完善

中国古典舞是继承了中国历史文化特征的传统舞蹈,其中涵盖了中国传统审美特征且吸取中国戏曲元素或根据古代乐舞文化为支点创建而成立。从中可见继承性的特征是中國古典舞的特性之一。如同民间舞蹈特征一样,继承性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的。且原因也具有形似之处。即“传统的表现程式,起变化是缓慢的。它保存着许多古代生活的形象特征,积淀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因素;它和人们的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紧密结合,世代相传,不断发展,成为深邃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尽管从舞蹈文化的语言文字文化角度来看,继承性的特征能够用文字表诉,但对于舞蹈在封建社会里没有记录的历史事实,这种继承性在古舞完全重现上又显得那么的无能为力。“古舞新编”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之处,以舞蹈文化具有的非语言文字文化借用肢体表达就完善了这种继承性上的最终时空性的冲击,而不是简单的文字记载那样给人留下的仅仅是在视觉上的享受。

“古舞新编”正是在古迹文献上和传统审美特征基础上尽量还原消失的古代舞原貌,是尊重舞蹈文化中的两种文化类型上进行的古代舞“复活重现”,这不但是从古至今之古代舞从现世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继承性角度上的一个完善。

(二)中国古典舞的扩充

目前,中国舞蹈行业中国古典舞新生流派、各类佳作已成为一种百花齐放,锦簇景象。这种时候,难免会想中国古典舞应该怎么跳,跳什么的问题。中国古代舞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组成部分,苦于古代舞无法去完型复活,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外来文化冲击着本土文化的现状中。对古代舞的重构复现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中国古典舞的表达内容和对象。对古典舞事业的发展在纵度上是对古代舞的继承,在横向上也是对古典舞多元文化的吸收。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必定会致使中国古典舞无论是跳什么还是怎么跳的问题上都会是一个实际性的解决途径。对中国古典舞的表达和表现也是一个扩充的有效途径。

(三)文化之根的传承

中国古代舞以 “古舞新编”手法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以舞蹈特有的方式起到传承的作用。中国古代舞蹈极其丰富,中国古典舞涵盖起古代舞,是具有传统审美特征和典型性的舞蹈。针对只有文字记载而无法通过肢体表现的古代舞,在尊重历史、尽量还原其原貌的基础上通过“古舞新编”的手法,将其最终呈现于舞台为大众所接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根源的一种传承。

“古舞新编”在中国古典舞复现传承中的意义重大且维度深远。不经在古代舞蹈复活上面具有深远价值,在其中涵盖的文化上面也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无论是根据古迹文献还是出土文物画像,“古舞新编”都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且在中国古典舞领域则以古典舞的特征表现尤为重要。

4 总结

目前中国古典舞四种存在方式,古代原有舞蹈基本断绝,为其复现就必须通过新编的手法进行呈现。这种新编呈现是在满足中国古典舞外在特征和审美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且还要依据借助古籍文献和出土文物画像,尽量还原其真实原貌。“古舞新编”视角下论中国古典舞复现相关问题实际是借助了舞蹈文化的两种类型进行的阐释。这种新编无论是对中国古典舞表现的内容还是对舞蹈中反映和涵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注释

[1]舞蹈中国,微信号 dancecn 2017—06—11 以支配性力量最寻原型——中国古典舞重建复现谈 作者:刘建 张昂

[2]专家访谈 江东,2017年8月18日。字迹研究者自行整理。

[3]舞蹈界,微信号wudaodaiyan 2017—07—22 如何简介地用一句话区分一个舞种 作者:笑冰,舞蹈界 运营总监

[4]罗雄岩著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5

参考文献

[1]罗雄岩著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年2月.

[2]李天民·余国芳所著 台湾舞蹈发展史(上)(下)[M]台湾:中茂分色制版印刷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5年10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模式发展探究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