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瓷嵌体临床应用进展

2017-11-06孔令兵周立波

卷宗 2017年29期

孔令兵+周立波

摘 要:嵌体是一种用于修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随着人们意识的提升,对于缺损牙体修补效果要求越来越高,其应用也更加广泛,笔者查阅大量文献后,就最近比较常用的瓷嵌体的临床应用的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瓷嵌体;边缘渗漏;粘接

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以恢复缺损牙体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他不同于直接充填术,嵌体的制作在模型上完成,用粘接固位固定于缺损处。[1]临床能见到的材料有复合树脂、金属和全瓷等,这几种各有特点,其中全瓷嵌体目前临床最是常见。本文根据最近几年一些学者的研究论述,就全瓷嵌体的一些特点如边缘渗透、剩余牙体组织及决定其术后嚼过的粘接剂以及对其发展的展望做一综述。

1 全瓷嵌体的材料

1.1 全瓷材料的化学组成

全瓷材料根据构成的主要化学材料,可分为一是玻璃基质陶瓷,其含增强了强度和韧性的不同晶体物质,根据加入金属氧化物不同,调整美学效果,可以作为直接制作嵌体的材料,代表有白榴石增强玻璃陶瓷、长石玻璃陶瓷、二硅酸锂加强玻璃陶瓷、镁铝尖晶石玻璃陶瓷;二是玻璃渗透氧化物陶瓷,代表有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玻璃渗透氧化锆陶瓷;三是氧化物陶瓷,代表有致密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目前我们常用的全瓷材料为氧化锆,其挠曲强度大,是所有全瓷料中最高的,颜色多为纯白色,只要调整好饰瓷厚度,就会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

1.2 全瓷材料的加工方法

CAD/CAM技术,是目前全瓷材料的主要的加工技术,其全称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一般的步骤有取模型、光学扫面议采集数字印模、在计算机上通过软件建立模型、计算机辅助修形。然后在模型上进行试戴、调磨外形,然后最后加工完成。其他加工方法还有铸造法,包括失蜡铸造、真空压力铸造;CAD/CAM 技术附加真空热压铸造;粉浆涂塑、烧结法。随着近年来对切削陶瓷的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此类全瓷修复材料美观、有足够机械强度、静动态时均接触广泛[2]。

1.3 全瓷材料的光学性能

全瓷材料中起到主要装饰作用的是玻璃基质,加入不同化合物则可以调节其透明度、颜色等,使其更接近于自然的牙体的颜色,而影响修复后美观的最主要的是这部分瓷的厚度和其是否均匀分布,玻璃陶瓷更适合牙本质颜色正常的活髓牙,其更接近透明度高的自然呀,粘接剂颜色很重要,尽量不适用不透明的白色的粘接剂。

1.4 全瓷材料力学性能

全瓷材料的一个最主要的力学性能参数是强度,陶瓷材料多较脆,不太耐受压应力,一般我们会测试一种材料的弯曲强度,来代表其抗拉强度,有的学者运用Hertzian 接触实验评价口腔修复陶瓷的抗损伤能力,1990 年瑞士 Ivoclar 公司推出IPS-Empress 陶瓷材料。目前,用于嵌体制作的主要是以二硅酸锂加强玻璃陶瓷为主要成分的IPS-Empress Ⅱ型[3]。

2 临床应用研究

2.1 边缘微渗漏

微渗漏是牙体硬组织与修复材料之间产生的小的缝隙,一般难以用肉眼察觉,在牙体缺损的修复中,充填体用一段时间后,在充填体边缘会出现微渗漏,继而引起继发龋、牙髓炎、充填体脱落等,导致充填治疗失败。很多实验结果表明,对于Ⅰ、Ⅱ类洞,全瓷嵌体修复的微渗漏要远远优于树脂直接充填的微渗漏[4,5,6]。全瓷嵌体中瓷填料颗粒可达纳米,还含有微细瓷成分,其结构均匀,色泽接近牙本质色和牙釉质色,较复合树脂更能减少聚合收缩而引起的微渗漏,有效增加了与牙体组织间的密合性.

2.2 保留牙体组织完整性

嵌体与全冠修复比较则保留了较多的牙体组织。有学者研究表明,充填修复体的承受力的情况与牙体组织预备的多少有一定关系,故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不轻易磨除大量牙体组织,以免修复充填后固位不足, 在对根管治疗后的患牙的髓室预备时,要注意不可预备出倒凹,以免影响后期就位,在边缘处不可过度外展,以免降低其固位力。

2.3 嵌体预备

在嵌体预备时,可以在牙合面边缘上做短斜面,一方面减少薄壁弱尖,另一方面加强了嵌体同牙体组织件的粘接性,使粘固剂不易被唾液溶解,有效防止微渗漏发生,一般短斜面预备成与牙体长轴约成45°,不可过大以免影响固位。

2.4 外形的恢复

充填体外形不良者,可能会出现食物的嵌塞,如邻接不良,就会有食物的垂直或水平嵌塞,就会造成牙龈红肿发炎、牙龈萎缩、邻面龋等,严重者可能造成此处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继而导致牙齿松动,嵌体对于外形及邻颌面嵌体的临接点等部位的恢复优于复合树脂充填术,因为嵌体的外形均是经过技工精雕细琢而成,所以无论是在与对合的咬合方、对咀嚼食物效率、轴面突度的恢复及表面的光滑度各个方面都优于复合树脂充填。

2.5 粘接

剩余部分的牙体不仅要给嵌体提供足够的支持与固位,自身部分的抗力也只能由自身提供。因此,粘接技术在嵌体修复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粘接不好就容易产生继发龋、牙折等一系列问题[7]。以前比较受欢迎的磷酸锌粘接剂,后来发现易引起牙齿敏感,故虽然还有用的但是已不是很多。聚羧酸粘接剂,对于单冠粘接,强度足够,且不易于导致敏感,但易于失效,可用于暂时的粘接。RMGI有足够强度,且能释放氟离子,起到防龋作用,也无致敏性,如:Rely X Luting Plus By 3M ESPE,这种比传统的玻璃离子的优势是,传统的如果不做脱敏处理会造成牙齿敏感。自酸蚀粘接剂,强度高,其颜色带有牙齿色,不溶解,双固化速度快,但是需要单独用表面处理剂,没有防龋功效,如Multilink Auto-mix by Ivoclar Vivadent .自酸蚀自粘接粘接剂,强度高,不防龋,带牙齿色,不溶解,不需要单独涂粘接剂,如:Maxcem Elite by Kerr.全酸蚀树脂粘接剂,强度非常高,带牙齿色,需光固化,不溶解,不许处理剂,但须单独涂粘接剂,要求粘接技术,否则易引起术后敏感,如:Calibra by Dentsply,NX3Nexus by Kerr。很多学者研究发现,玻璃离子类不适合全瓷类嵌体粘接,而Kramer等[8]学者认为,树脂类粘接剂则有较满意的术后效果,值得推广。

2.6 保存率

Stoll等[9]认为,嵌体修复失败的原因是修复体的折裂。能导致嵌体折裂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是受外力过大、有咬合高点、瓷材料本身原因、牙体预备形态不良等多种原因。Stoll等[9]学者认为,高嵌体的运用减少了嵌体的折裂。但Soares等学者[10]却认为,高嵌体的没能增加其抗折裂的能力,在全瓷嵌体预备中尖锐的角和刀刃状边缘均易导致应力集中,使全瓷嵌体发生折裂。

3 发展

根管治疗后的牙齿,抵抗外力的能力大大降低,且剩余的牙体组织也较原来薄弱,仅用复合树脂充填,易出现牙齿劈裂现象,若采用烤瓷冠,磨除牙体组织过多,而利用髓腔固位的嵌体,既避免過多的牙体组织磨除,有增强牙体抗力,随着人们意识的上升,这种改良的根管治疗后的修复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成为根管治疗后修复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赵铱民主编.口腔修复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1-101

[2]Denry IL, Rosen stiel SF. J Dent Res, 1993, 72(3):572-576.

[3] 肖云鹤,何爱娥,祝媛,等. 三种不同材质的嵌体冠修复短冠磨牙的微渗漏对比研[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 ( 4) :221-222.

作者简介

孔令兵(1990-),女,汉族,辽宁省朝阳市,研究生在读于佳木斯大学。研究方向:牙周黏膜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