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作业到产品到商品

2017-11-06唐波

卷宗 2017年29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 要:近年来高等教育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性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事实上,应用性本身具有动态性特征。环境设计作为一直以应用性为特色的专业,在其专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已大致历经了,90年代以作业训练为主的应用性、21世纪头10年来以产品仿真训练为主的应用性两个阶段。面对新一轮应用性升级,我们提出向商品转型,直面市场需求培养目标的构想。

关键词:环艺设计;应用性升级;教学改革

本科教育应用性升级转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必须与国家经济战略转型同步进行,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如1998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将多门工艺美术专业整合为艺术设计专业,全国上下开始积极探索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内涵。2009年国务院颁发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强调要“以文化创意、文化会展等产业为重点,……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又被推到了文化创意的风口浪尖。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尤其是2015年习主席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新建本科院校又一次掀起了专业创新改革、转型升级的新篇章。基于此,我们通过对环艺设计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时空梳理,探索本轮教改的目标构想。

1 環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空层次分析

所谓人才目标,是基于分析当时最佳的市场机会提出人才培养目标与相应的价值建议。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历经了由制造到设计转型、强调文化创意产业、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次重大战略转型。因此,从战略层面上看,环境设计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层次。具体情况为:

1.1 从作业到作品阶段,注重单一的动手训练到初步的创意构想

我国现代设计起步较晚,90年代环境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方向才正式面向全国招生。这一阶段所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动手能以及创意能力,能够通过课程所学完成相关作业,并且能够最大限度的将设计创意融入到作业当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作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能将设计思路(创意)运用基本的专业知识(如手绘、二维软件、三维软件、渲染软件等)表达出来,并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作品)。具体到设计项目上,则要求能根据甲方的设计构想从事艺术设计某些具体的一般岗位工作。列如,DM单制作、POP手绘、字体设计、包装制作、CAD制图、室内效果绘制、景观效果绘制等岗位工作能力。这一阶段属于该专业自身身份的现代转化和探索期。

1.2 从作品到产品阶段,注重产品设计的仿真训练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造”向“中国制造”国情的逐渐扭转,这一阶段所培养人才不但要求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意能力,更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以创意为基础,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常规,将作品上升到产品阶段。本阶段是上一阶段的升级,其核心点在于能够将作品的市场要素提炼出来,能够具有市场属性。这阶段培养的学生要求能够独自带领团队进行设计。具体到设计项目,则要求能够熟练地进行方案策划(含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和广告策划)、创意构想(含文案写作和图形创意)与设计实践、生产制作、营销传播等,能够满足艺术设计大专业(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雕塑艺术、动画设计)的各类专业岗位,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各专业岗位能力零距离实现。

1.3 从产品到商品阶段,当前应用性升级的目标构想

2015年以来为了解决产能过剩,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的战略部署,这一阶段所培养的人才要求能够具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视野,能够将在校期间所生成的产品投放到市场,形成商品。同时还要求能够敏锐地观察、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在全媒体时代能和传媒产业进行有效对接,并且能够对艺术设计专业大类的各专业技能进行结构整合,实现在具有创新创业要求的岗位上工作。例如设计总监、创意总监、新媒体平台上的业务精英、专业设计公司和文化传播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具有创新意识的自创实体法人,等等。

总之,依托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转型,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关于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若干意见》,积极响应“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性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本轮环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保持所培养人才能普遍实现创意能力,满足文化产业背景下,社会对艺术设计创意人才的巨大需求,逐步扩大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满足当前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社会对艺术设计更高层次的需求。

2 环艺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时空层次分析

环境设计专业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市场性:即源自市场、依赖市场、紧跟市场。正因为它的市场性特征,导致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之初就已经考虑到应用性。但随着国家经济战略转型,环境设计专业的应用性也必然历经着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2.1 从作业到作品阶段的课程设置分析

这一层次的应用性课程设置,包括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方向)课。该层次的课程设置其指向较为明确,即培养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意能力。该阶段课程板块之间缺乏紧密的衔接,重点在于最大限度的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将创意体现在课程所附带的作业当中。当所完成的作业能够完满的体现每门课程的主旨和要求,并且具有较高的创意(可以不考虑生产),作业也就自动生成为作品。该阶段课程设置的最大缺陷在于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纽带,无法形成有机整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的结果,忽略掉整个专业的长远规划。如在专业核心课程《室内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从操作的角度来讲,强调“会不会做”,考核方式也是以“会不会做”为评价标准,而“如何做”以及“面对市场上如何做”却没能成为该课程主要解决的问题。endprint

2.2 从作品到产品阶段的课程设置分析

“从作品到产品”即是让学生能够以市场为指导,通过创意将作品从“天马行空”这一状态回归到准市场状态中。这一层次的主要特点是:各个专业课程板块之间能够互相协調,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如《建筑环境写生与手绘表现技法》课程除能够掌握快速表现技法,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创意快速准确地加以表达,与此同时,该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也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在进行《家居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教学时,则需要运用手绘表现技法将自己的方案快速表达出来,并且在表达方案的过程中,能够以市场为导向,寻求市场认可度。将之前的作品层次上升到产品层次。同时,这一层次的课程设置还增加了项目制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着重体现对“如何做”和“面对市场如何做”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完成课堂项目时,能够调集各课程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解决问题。

这一阶段的问题与不足也较为明显:首先、以“市场”为指导的课程设置,容易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偏差。主要体现在对课程功利化的理解,学生思维极易同质化。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作品产品化倾向会带来创意上的弱化,主要体现在作品产品化过程中,课程的考核机制更多的是以市场需求为标准,而事实上市场需求度往往和创意的程度并非成正比。第三、实践教学基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实际操作,容易导致学生盲目操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没有真正实现作品的产品化。我们一致认为,造成“从作品到产品”阶段课程设置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没有整体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视野,导致作品的表面产品化,缺乏宏观系统的创新创业思维,将是这一阶段课程设置的短板。

2.3 从产品到商品阶段的课程设置构想

从产品到商品阶段是环境设计专业自身发展螺旋上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一环节是紧随时代步伐、紧贴市场脚步的与时俱进的一环。它要求环境设计学生能够在全媒体时代掌握移动互联网规律,能够对艺术设计专业大类的各专业技能进行结构整合,能够具有创新创业的思维和视野,能够实现在具有创新创业要求的岗位上工作,同时能够自行创业,将在校所学专业知识真正投放到市场中,接受市场检验。针对这一发展趋势对环境设计的要求,我们需要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全面升级。 具体步骤为:

第一、调整优化现有课程体系。优化的主要手段可以采用增加新课程(即:紧贴时代步伐、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新型课程)、淘汰旧课程(即:删掉老旧过时课程、市场淘汰课程)、修改部分课程设置。如: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适应快速作图的要求,在第四学期新开设《sketch up》课程,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适应交互体验背景下的设计工作要求,在第六学期新开设《景观浏览》课程等。

第二、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的比重。例如我校在新的环境下,提出了“一年级有意识、二年级有规划、三年级有行动、四年级有成果”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前者课堂,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全程化。对于环境设计专业而言,因其自身的实践性特征,要求在未来的互联网趋势下,学生能能够进行专业整合进而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即进行有针对性、有梯度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极其有必要的。

第三、建立全新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创业阶段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所差异,创业阶段更强调教育教学与市场的同步性甚至超前性。例如我院在搭建创业阶段教育教学新平台上,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目前,我院已经申报了“创办系内微小企业创新创业平台”的省级教研项目,召开了富有成效的“创新创业动员大会”,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等。这些对环境设计专业而言,不但开启了创业教育教学新模式,同时也为新的教育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四、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流。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壁垒正在逐渐消解。正因为如此,环境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科之间和专业之间的互通共融。只有如此,环境设计专业才能在未来的大数据语境下不被其他学科或者专业稀释。

3 结语

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时空分析,在新常态下,面对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我们认为当前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主动引导市场趋势,在整合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意能力的基础上,统筹多种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市场项目的运行,接触一手市场,并且善于总结市场规律和行业经验,在把握住行业和市场方向的同时,打造前沿市场,引导市场趋势。

参考文献

[1]廖建军.杨喜生.设计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湖南社会科学.2009.3。

[2]黄莓子.唐波.探索艺术设计专业构建螺旋式课程体系的现实意义[J].美术大观.2014.12。

[3]赵农.设计与中国当代社会[J].装饰.1999年第4期

[4]朱华.论师范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建设[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

[5]人民出版社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唐波(1982-),男,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四川传媒学院,研究方向:艺术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