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阅读对未来图书馆塑造

2017-11-06韩慧

卷宗 2017年29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数据库数字化

韩慧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数字阅读技术已经广泛植入到阅读活动中,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阅读革命。阅读从纸质时代步入了纸质与电子并存的时代,呈现数字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新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定义、特征及产生的背景,同时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数字阅读;图书馆;发展

数字化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对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转为数字信息,并能大量储存,供人们在互联网上快速、便捷地利用。这些都表明,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应该是使用方便、功能更大。在本世纪全球文化科技竞争的时代,图书馆将作为知识网络和信息传播系统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传播知识信息,促进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数字阅读是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媒体为表现手段,与不同媒介形态进行融合,形成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具有两重内涵:第一,阅读内容的数字化,不仅有文字、图像等静态信息,还有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它的主要呈现方式有:电子报刊、电子图书、电子地图、电子照片、网页等。第二,阅读方式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化阅读终端设备的开发,带有显示屏幕的电子阅读器,如电脑、手机、iPad、Kindle等,以其便携、环保、廉价等优势获得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

2 数字阅读的优势

(一)内容丰富。互联网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以及广泛的资源共享应用为数字阅读提供了涵盖古今、包罗万象的阅读内容。读者可以轻松获取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信息资源。此外,数字阅读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使阅读不受限于纸质载体,给读者提供了多种的阅读方式的选择,最大程度上的完善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根据保守估计,到2018年,全球电子图书的市场份额将超过传统图书。

(二)检索便捷,交互性强。纸质文献资源的保存要占用大量空间,传统图书馆往往需要很多员工才能完成相应服务。数字图书馆是把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储存,有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就可把全部数字资源储存上去,占用房屋空间小,而且节省人力。开放的阅读环境是全媒体时代下数字阅读的重要特征。信息资源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自由交流和共享,读者可以随意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数字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只需输入一些特殊关键词,便可以轻松地获取相关的资料,实现按需取材,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自由阅读。

(三)储存介质多样。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载体主要是纸质文献,数字图书馆馆藏可以存储在磁盘、光盘、磁带等不同介质上,这些介质的特性使数字图书馆不再局限于只能储存文字信息,还可以存储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给阅读者带来更丰富的感受。

(四)安全性高。传统图书馆纸质文献对温度、湿度、亮度等储存条件要求高,一旦储存条件不够,图书便会受到损坏,而且纸质文献在使用中会出现磨损的现象,更严重的是会出现丢失现象,给图书馆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数字资源的储存条件容易满足,而且可以复制和备份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献的安全性。

3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充实优化数字资源,满足读者需要

我国信息资源非常丰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要求图书馆必须注重信息资源的建设。数据库资料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信息来源,数据库建设与网络建设互为一体。具体的策略是,不断收录更新文献资源,推进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加大对数字资源的采购力度,保证数字资源的丰富性与完整性,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的阅读需要。此外,在互联网网络检索技术支持下,数字图书馆也要针对分散性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实现的有效整合与重组。建立网络导航,为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

(二)构建以网络资源共享为基础的系统平台

保障社会信息资源,提供文献服务是图书馆区别于其他社会机构的独有的重要职能。文献信息资源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而资源共享又是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最终目标。因此,各馆在数据库建设的过程要在协作网组织机构的领导下,遵循国际或国内通用协议和标准的数据格式进行数据转换。这样建成的数据库才能适应各种通用软硬件,才能确保在技术不断更新的环境下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以适应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由于数字图书馆的最终目标是希望通过合作与协调多渠道地实现最大资源共享,以减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因此,数字图书馆馆际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数字格式标准的统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要走资源共享的道路,必须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各馆文献分编目不统一,对图书馆资源共享造成很大障碍,在书目数据方面,数据不标准就不能保证用户从各个角度迅速、准确地检索资料。因此,必须有一个数字图书馆全国中心,建立和健全全国数字图书馆使用的各种标准及规范,协调规范资源库建设,解决数据库的标准化问题,最终达到全国的标准化。

(三)加强技术队伍建设

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必须引进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源和各种新的技术设备,这就对图书馆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的要求。随着电子信息资源的增多,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将转移到各种信息服务上来,将有更多的馆员参与以参考咨询为重点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馆员了解电子出版物的产生、控制、传递和利用机制,掌握有关电子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等知识,具有对各类型电子信息资源进行价值判断和深层次开发的能力。同时,必须对网络有所了解与认识,否则无法通过网络萃取信息、为远程用户提供服务。图书馆还要培养具有较强信息技术技能的专业人员,因为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是数字图书馆的两大技术基礎,数字图书馆的网络设计、程序编制、系统的维护、数据库的开发、馆员培训等均需专门的技术人员承担。

(四)开发互联网软件应用

在网格技术实现计算机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多种资源的全面共享时,网格就必须解决异构数据资源访问的问题,在作为操作系统的网格中间件的作用下,形成虚拟计算组织,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实现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跨库检索平台”。人们只需要在这个平台的检索窗口中输入所需检索的关键词,便可从海量的、不同数据库和不同数据库结构,以及不同的存储空间和服务器中检索到有效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受区域的限制,这样可彻底消除目前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图书馆自动化已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我们的图书馆事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不断规范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使数字化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标准化、规范化。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素质。相信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会有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志刚,李慧.开展数字阅读提升图书馆内容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1,(1).

[2]陶爱兰.公共图书馆青少年电子阅览室的免费开放服务与管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

[3]陈一茜.试述新媒体与图书馆信息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

[4]谢蓉.数字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5):23-27.

[5]麦敏华.发现数字阅读之美[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8):98-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数据库数字化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数字化制胜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