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汉志·诸子略》小序中未列圣人之因

2017-11-06

小说月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刘歆汉志圣人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浅谈《汉志·诸子略》小序中未列圣人之因

秦婷婷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0)

《汉书·艺文志》是汉代公家藏书的分类目录,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献目录。作者以分类编排之法,将《汉志》分为六个门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以及方技略。历代以来,诸多文人学者已对各部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成果颇丰。本文主要是对《汉志·诸子略》中未列圣人之因进行简要分析,以解读者之疑。

《汉志·诸子略》;未列圣人;原因

《汉志·诸子略》中对诸子百家的介绍可谓详尽之致,分列十家从先秦至汉初各人物及各家各流派的相关文献,虽大部亡佚、残缺,但所存目录,依旧可助考镜源流,辅助后世研究。《汉志诸子略》中的十家,最负盛名者当属儒、道、阴阳、法、墨,此五家学说运用之广,影响也更为深远。

以此五家为例,详见下表:

流派类别 人物文献创始人列创始人(是/否)儒家53836孔子否道家37993老子否阴阳家21369邹子是法家10217韩非子是墨家686墨子是

由此表可知,儒家所列最多,为53家,文献836篇,道家虽列较儒家少16家,但文献著作有993篇,比儒家多157篇,虽各派均有创始人,但领先两派的创始人却在《汉志》中未被列出,或从刘向《别录》到刘歆《七略》均如此,以致班固在《七略》的基础上所改而成的《汉志》亦无两派创始人的记录。而且,《韩非子·显学篇》:“世之显学,儒墨也。”提及的“显学”之一的墨家,《汉志》中仅列6位,其文献典籍也仅有86篇,这似与所闻之名有大相径庭之感。

对于《汉志·诸子略》未列孔老二贤,读者们似有不解。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所献之才,所尽之力,亦是有目共睹,但《汉志》却未记叙。相比之下,老子似略胜一筹,因为在著作中列《老子邻氏经传》(4篇)、《老子傅氏经说》(37篇)、《老子徐氏经说》(6篇)和《刘向说老子》(4篇)。对此行法,梁启超认为:“志中亦有自乱其例,无从为之辩护者,如《六艺略》中,诸经皆先列正文,后举传注。今道家《老子》著录邻傅徐刘四家传注,而老子本书反不入録,然则吾儕今日谓汉志中之《老子》存耶?佚耶?两无是处。”①确实,此举令读者甚为不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完全未列入,其中缘由似有难解之处。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圣人孔子是该派创始人,在其领导或其影响下创制的儒家经典,历来都受到学界的广泛推崇,而儒家经典,又主要指《十三经》,《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或曰“五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论语》和《孟子》又与《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四书”、“五经”是古代文人学子必读的书目。

刘歆,不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目录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赋等方面都堪称大家。他少时就通习《诗》、《书》,后又治《易》和《谷梁春秋》。他对《易》研究较为深入,认为《易》经是上古伏羲、中古文王、下古孔子三位圣人完成,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②,于是将《易经》列于六艺之首。“礼”是孔子最主要的思想主张。所以,现在的班志《六艺略》顺序即为:《易》、《书》、《诗》、《礼》、《乐》、《春秋》。换言之,虽孔子未在《诸子略》中被列出,但他的思想主张已经在经典文籍中完全显现出来,或许刘歆考虑到此,便省去了对孔子的介绍。抑或,孔子本身在当时就已算是家喻户晓之人,对其再做介绍,似多此一举,倒不如将与其有关的经典文献列出,真正教化百姓,影响后人,这或许更为重要。加之,儒家之列中,已列子思、曾子、漆雕子、宓子、孟子等人,其思想主张均沿袭孔子之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人间接代替孔子教化百姓,同样重要。这或诸子略中未列孔子的原因之一。

其二即是汉武帝即位初期,朝廷真正掌权者为以窦太后为首的黄老学派。③黄老之学即推行道家的思想主张,这在当时儒学并未站上政治舞台时的优胜者,也由于窦太后执政,所实行的即为道家的统治思想,故为顺应时代、顺应统治者,臣下、文人当以道家学说为准,道家所存的文献也较易考察,存量较多。

综上,刘歆的《七略》已亡佚,流传至今的是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其可考之处依旧很多,学术价值仍为极高。其中对诸子百家的介绍,虽有不同版本或不同文献典籍,但《汉志·诸子略》对诸子百家的记载是较为详尽,列举诸子百家从先秦到汉初的主要人物和文献,而且分类清晰,各家之说及著作均一目了然。虽笔者提出对孔子未列缘由的问题,但细想起来,作者此法亦自有其缘由。从《七略》到《汉书·艺文志》,刘歆将其精准分类,班固在其基础之上改编为《汉志》,分类之法大都延续,主要分为六家记述,分类编排,相同或相似者归为一类,若各类都出现同一人或同一历史事件介绍,未免太过繁琐,亦可节省不少时间。总之,对《汉志》的研究仍不可懈怠,只有不断发现、探究才是深入了解史料的最佳途径。

注释:

①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年5月,第179页。

② 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中华书局,2015年5月,第18页。

③ 汪家华,罗立军,《论西汉儒学独尊地位形成的过程》,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8卷第5期。

[1]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年5月,第179页。

[2] 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中华书局,2015年5月,第18页。

[3] 汪家华,罗立军,《论西汉儒学独尊地位形成的过程》,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8卷第5期。

猜你喜欢

刘歆汉志圣人
对刘歆改名“秀”的再思考
刘歆《遂初赋》文本早期载录之文献考察
刘歆的《周礼》学及其在两汉之际的传承谱系
不以己善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