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管理如何做到“市”而有“政”?

2017-11-04林镭

城市地理 2017年10期
关键词:被管理者市政管理者

林镭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日益关注生活质量。这质量,多半体现在居家环境上:四周净不净,路灯亮不亮,绿化美不美,过街畅不畅,等等。正所谓“生活大计,质量为本”。然而这些“大计”,又由一桩桩小事构成,这些小事,都是人们日常所见的麻烦事、琐屑事。然而,办好它们却并不容易。办好了,就是“市政”。没办好,就是“市”而不“政”。

和谐城市,必然是“市”而有“政”。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政工作,亦然如此。

一、要有“市”有“政”

所谓“市政”,应当理解为“实施城市管理,实现管理政务”,因此我们应该做到有“市”有“政”,“市”而有“政”。“市”即“实施”,所以“市”是手段,亦即“管理、执法、服务”;“政”才是目的,亦即“实现管理政务的最佳实效”。

市政工作,就是要利用管理体制,拿出管理举措,安排管理人员,调动全民参与,把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绿化景观、街头秩序等等维护在良好有序状态,达到人与人和谐,人与物(即上述城市管理等内容)和谐,“人和”促进“物和”,“物和”影响“人和”——这才是“市政”的真谛,正所谓理政有绩:政事畅通,政通人和,政务和谐。这,就可以理解为城市管理政务的“最佳实效”。

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对“市政”工作的理解,落实,多半只在“市”上,为“市”而“市”,为管理而管理,手段所服务的目标还是手段,无的放矢。因此市政工作还没有突破“围追堵截罚”的习惯性思维,呈现一种典型的“生硬粗放”态势,通过一阵紧一阵的“围追堵截罚”,城市秩序就好一点,“围追堵截罚”一松下来,城市秩序就糟起来……因此城市状态就在“松与紧”和“好与糟”之间拉锯。一些从事市政工作的管理者,除了“围追堵截罚”,似乎也没有更多的手段与方法。而让管理对象在被“围追堵截罚”之后能获得什么,去思考的人也并非很多。

只在“市”字上打转转,结果注定是疲于奔命,事倍功半,导致“政”无着落。

如果反过来思维,为“政”而“市”,“市”之而“政”,岂不是目标清晰,有的放矢了吗?以清晰的目标调整措施,让有效的措施奔向明确的目标,岂能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

二、让群众关心我们

许多市政管理者经常站在管理者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我们怎样建好队伍、要创新什么举措、要突破哪些难点?这样的思考当然是积极的。在此基础上,还有的管理者再向前一步,站到被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这能体现管理的人性化,当然更高明。然而,极少有人站向被管理者的角度思考管理者自己!为何如此?这从某种角度表明,是管理者不愿放下身段而已。

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体会: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会有一些人要靠摆摊设点来解决生计,假如我是他们,也不免占道经营。这样的思考,会让管理更加人性化,避免冲突的发生。

如果反过来,想法让被管理者站到我们的角度思考,比如:如果不加强管理,大量的违章占道经营会破坏城市的良好秩序和整体环境,影响城市的“脸皮”;开展执法,是市政人员的工作职责,他不来管我或者管不了我,他又咋办?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难道市政管理者就没有被被管理者理解同情的苦衷?

让被管理者关心我们,让更多的群众、市民关心我们,市政管理将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这应当不失为—个新的课题,也可以说是市政管理者应该也可以打出的一张好牌。

三、让城市管理城市

人,是城市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我们都知道,人是城市的建设者、管理者、享用者,更是城市的组成者。因此可以说,人是比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城市面貌等市政元素更有灵性的“市政设施”。说穿了,管理城市就是管理人,说人管理城市,其实是城市管理人,更进一步说,是城市管理城市。一个脏乱不堪的城市,会让人内心烦乱,因此其行为举止就很难洁净文雅;一个文明洁净的城市,总催人内心向上,充满正能量。反过来说,一个城市的人们文明向上,具有公德心、感恩心、社会责任心,那么,他会让自己生活的环境更美;而一个城市的人们普遍素质低下,心术下劣,那他生活的环境也好不到哪儿去。人和城市,城市和人,互为因果。这些,是当今城市管理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城市管理的相关宣传做得并不是不多,各项管理并不是不全,执法也不是不严,服务也非不热心。但是,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我们要向管理要成效,向执法要成果,向服务要回报,就不得不想办法让人心活起来。首先要让市政管理者的心活起来,再让被管理者乃至所有城市人的“城市心”活动起来,才能达到此目的。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城市管理口号“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这种提法绝对经典,但它只是发出一种倡议(人民城市人民管),指示出了一种目标(管好城市为人民),希望达到一种状态(管好城市)。可惜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停留在了这个口号之上,没有深层次探索用什么方法长治久安地兑现这个“放之城市而皆准”的“经典”。

一些成功的城市管理经验表明,一种适合于城市管理者及被管理者的文化构建,便是令城市人心活起来的那滴雨露。让一种在地域、乡俗等背景下有共通之处的文化因子“基因共植”,就能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他们共同面对的城市“粘合”起来,实现和谐相处,政通人和。

于是在一些城市便诞生了“市政文化”,让城市人群“文而化之”,形成固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道德準则、精神风范、行为准则。在这里,市政文化就像“乡音”,能让大家在市政生活中产生共鸣。所以市政文化应该是一种特殊文化,它是最接地气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乡情文化,它能有效带来“城市共振”、“市政共鸣”。

笔者曾在某城市花圃看到这样一个标示牌,标示牌的上端画的是一只特大的脚,脚下是这样一句话:您强大的生命,饶过我这弱小的生命吧!

——这是小花小草的请求!

我们不得不佩服立牌者的别具匠心,因为他抓住了人与花草的共鸣点“生命”来做文章,引人警醒,所谓“同是生命,互相珍惜”。笔者当时注意看了一下,那花圃比之别处,实在保护得好了许多。

这一绿化管理细节,应该给市政工作带来了很大启示。

市政管理,最高的目标就是和谐。“人人和谐(城市全体民众),事事和谐(各项市政执法管理),处处和谐(城市各处设施)”。这,就是有“市”有“政”。endprint

猜你喜欢

被管理者市政管理者
窗口和镜子
市政给排水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措施
军队管理中的经济学合作博弈研究
探究加强高中班级管理的意义及其形式
悲喜相依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现状
浅谈市政排水工程施工中的深槽处理
“严”与“爱”管理思想的辩证关系与实现策略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