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海绵城市建设机制与规划方法研究

2017-11-04陈阳

城市地理 2017年10期
关键词:山地海绵城市

陈阳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加快,城市的雨洪问题逐步凸显,“海绵城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并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比较了海绵城市和传统城市雨水管网水流去向,阐述了海绵城市的概念;接着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一般途径和建设机制;再次从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和空间布局方面分析了规划方法,并以四川省荣县长山镇为例探讨了山地海绵城市建设机制与规划方法。

关键词:山地;海绵城市;建设机制;规划方法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推进,2011年城市化率突破50%,2016年达到57.35%,已经进入所谓的城市时代,《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要求城镇化要以质量为前提,在后续的众多城市会议中提到了遵循低碳理念,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对于减轻现阶段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以及部分城市受严重雨洪灾害威胁具有重要的意义。

1.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对于海绵城市的概念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的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应对自然灾害时能发挥作用,适应环境变化,特别是城市在遭受暴雨时能将其蓄存,在干旱的时候“释放”发挥其最大效益,如图1所示。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除了正常的蒸发意外,海绵城市在遭受暴雨时,通过下渗减排和集畜利用,只有40%的水会排走,而现有的大部分城市的“快排”模式则会超过80%的水盲棒排击.不难看出海绵城市存

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的优势。海绵城市建设并不是直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对传统排水系统“减负”和补充,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统筹协调,考虑长期性和复杂性,如图2所示,长山镇在雨水排水工程规划中体现了海绵城市的理念。

2.山地海绵城市的建设机制探索

2.1海绵城市建设的一般途径

从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来看,目的是为了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要转变排水防涝思路、维持水文特征不变。从建设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保护原有城市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敏感区,维持城市开发前的水文特征,进行生态恢复和修复,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具有代表性的措施包括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绿色基设施(GI)、可持续基础设施(SI)等。从城市建设的实施环节来看,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规划;从规划途径来看,包括识别生态斑块,建立生态走廊,指定规划区中的绿线和蓝线,同时对水生态环境的修复并加快人工湿地的建设。

2.2山地海绵城市的建设机制

山地海绵城市的建设首先要考虑地形地貌,根据江晓波的运算方法,我国山地面积陆地面积的46.11%。山地城市又可以分为丘陵山地城市,例如香港、澳门、南京等,盆地区丘陵山地城市典型的是宜昌和重庆,高原地区丘陵山地城市典型的例子是贵阳和昆明。其次就是布局机制,再对城市空间形态解析的基础上对布局之建设要素進行分析;再次就是气象水文机制,山地海绵城市的建设要考虑山地降雨的特点。

3.山地海绵城市规划技术方法

3.1基于地形地貌因子的规划技术方法

地形地貌是山地海绵城市规划技术的核心考虑要素,而坡度又是首先要考虑的部分,这是因为坡度与场地承载力和开发强度有直接的影响。再次是坡度例如四川省荣县长山镇总体规划中,就考虑了高程和的坡度。

3.2基于气象水文因子的规划技术方法

暴雨水规划,地面径流量在场地变化的情况下随着发生改变,山地城市农业的开发会使得洪水流量增加,导致水灾的发生,因此要准确的评价场地开发所造成的径流变化能够有效的对暴雨水进行管理和规划,避免其危害,分析其产生的相关因素,找出解决方法。

3.3基于建设布局因子的规划技术方法

从建设布局机制考虑山地海绵城市规划方法首先要对建筑要素进行分析,在城市中,建筑物比较集中,具有较大的屋顶裸露面积,对于坡度较小的屋顶采取绿化,可以达到净水、隔离噪音以及降温的目的;其次是对道路要素进行分析,例如在街道设置植被缓冲带以及植草沟,提升雨水自然下渗能力,对不规则特性的道路交通岛,通过小型雨水花园,形成绿地景观,避免了溢流现象的产生。同时要对开放空间要素进行分析,例如进行透水铺装的方法,不仅促进景观性的提升,也能对水质进行净化。

结语:对于山地海绵城市的机制和规划方法前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海绵城市兴起相对较晚,理论和实践仍不完善,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重点对其理论、技术体系、开发建设模式进行探索,改善山地城市生态水环境,为新型城镇化提供重要保障。endprint

猜你喜欢

山地海绵城市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山地牧草种植利用和节能效果探析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陇东山地低产核桃林改造技术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