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担责任,让生命绽放

2017-11-03秦思琴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7年37期
关键词:马斯洛工人责任

秦思琴

责任,从来就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有的仅是岩石般的冷峻。回溯历史,责任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是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岸,是龚自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是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正气……可以这么说,责任并不是我们愿不愿意和要不要去承担的,而是与生俱来的使命,我们无法选择,更没有权利放弃!

【人物堂】

擦出自己的一片天

在孟飞出现前,大多数人对球童的印象是这样的:坐在视野极佳的场边,在暂停和罚球的间隙拿着毛巾上去露个脸,世上怕是没有比这更幸福的球迷了。但看到孟飞的举动后,相信定会改变你的这一想法。

孟飞,陕西人,15岁拜师少林,17岁参军,2012年从沈阳野战部队退伍后来到深圳务工。从2013年四国男篮邀请赛首次当义工开始,孟飞从事擦地工这个行当已经有3年多了。

曾是军人的“擦地哥”孟飞,虽然退伍多年,但他依然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作为一名义工,孟飞需要在球员暂停的空隙里跑上球场擦拭地面,防止球员受伤,因此,他的工作时间只有6秒,所以“擦地哥”孟飞快速奔跑的镜头便成为了其在CBA赛场上的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由于所从事的工作,孟飞曾被很多人看不起,为此,他还特意对自己从事工作的学名进行了解释,而对很多人的不理解,“擦地哥”也很纳闷。“擦地哥的学名应该叫‘篮球馆竞赛部FOP区域清洁员,其实很高大上的,我就纳闷怎么那么多人说下贱、做作(或许表面没说,至少心里是那么认为的,我能感受到),主要原因可能是没有标准和管理,我会争取让这个岗位得到应有的尊重!”孟飞如是说。

多维解读

1.与生俱来的责任。正能量到让人怀疑人生,是孟飞给人的第一印象。他的擦地速度快到不可思议,而他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也让人觉得不真实。但在孟飞眼中,“赛场上的球星,背后付出了非常多的泪水和汗水,我觉得他们就应该得到最好的保障和最好的服务”。

2.做最好的自己。“永远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孟飞的人生信条与NBA巨星欧文的“Just be you”几乎如出一辙。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你俯下身来,全身心关注要做的事,所有从你的世界路过的人,都会为你竖起大拇指。

适用话题

责任、坚持、生活态度、梦想与追求

【最盘点】

要想有责任心,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让责任之泉滋润心灵,让责任之花处处开放,让责任之心永远长存!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少時勤奋,学有所成,本可以在京城享受优越的生活,却主动要求到偏远的边塞保家卫国。到达边塞后,他还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日夜操练军队,使敌军十余年不敢进犯。

鲁迅: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鲁迅先生提倡写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天内所写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一文的修改上,就清楚地表现了这一点。当时,他“已经没有力气了”,但他仍坚持修改,在这篇最终未能完成的仅有2600多字的文稿中,修改的痕迹竟达53处之多。

陈金水:“高原赤子”的爱国心

1956年,年仅21岁的陈金水刚从北京气象学校毕业,就立马在志愿书上写下了“到艰苦的西藏去,保证服从分配”的誓言。正是为了实践这个誓言,他与西藏有了三十三年的不解之缘。离开山清水秀的浙江,只身来到青藏高原,陈金水在“世界屋脊”建立起了世界上最高的气象站。

青藏高原的生活环境极为艰苦。由于低压高寒,陈金水吃不上煮熟的饭,吃不到新鲜的蔬菜;因为缺氧,还落下了心血管疾病。但他为青藏高原的气象事业却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成语令】

责无旁贷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讲到护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责无旁贷者再无一人。”

释义:原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现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

造句:大学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基地,责无旁贷地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尤其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的重任。

近义:义不容辞

辨析:“责无旁贷”和“义不容辞”都含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但“责无旁贷”偏重于职责所需不能推卸,“义不容辞”则偏重在道义上难以推托。

引咎自责

出处:《晋书·庾亮传》:“亮甚惧,及见侃,引咎自责,风止可观。”

释义: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咎:罪责。

造句:按照经学家的说法,丞相在辅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如果出现各种灾异,皇帝、丞相都要引咎自责。

近义:负荆请罪

【故事说】

敲石工人的话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撰写《动机和人格》一书时,为丰富内容,去了一座正在建造大教堂的工地寻找素材。

马斯洛询问遇到的第一个敲石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这位工人没好气地说:“难道你看不见吗?我正在用这个笨重的大铁锤,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石头又厚又硬,震得我手酸胳膊麻,这简直不是人干的活。”

马斯洛又问第二个敲石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得到的回答是:“要不是为了一天60美元的工资,打死我也不来遭这个罪,每天都要重复这个枯燥乏味的动作,真是让人烦透了。”

马斯洛接着询问第三个敲石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这位工人眼里闪烁着喜悦,高兴地对马斯洛说:“我十分荣幸能成为建造这座雄伟教堂的一员。虽然我现在干着敲石头的活儿,但每当我想到教堂建成后,将有许多人来这儿接受上帝施予的爱,我的内心就激动不已,仿佛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工作起来也就不感觉累了。”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三个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这让马斯洛感触颇深,他由此得出了结论:第一个工人,是无可救药的人,用不了多久,他一定会成为工作的弃儿,也会丧失生命的尊严;第二个工人,是对工作没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一个只为薪水而工作的人,以后不仅得不到升迁和加薪的机会,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而第三个工人,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他在享受工作乐趣和荣誉的同时,找到了展示尊严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他的前途一定会很光明。

此后,马斯洛又对这几个人做了跟踪调查,结果验证了他的结论:第一个人,沦落为了乞丐;第二个人,这山望见那山高,一直在为找工作而奔波;只有第三个人,成为了一家知名建筑公司的副总裁。

(作者张达明,选自《杂文选刊》2017年第8期)

灵犀一点

一个人,除非在生命的每一刻都敢于倾听自己,否则,他便不可能明智地选择生活。只有保持健康的人格和纯洁的动机,才能实现人生的最终价值。

猜你喜欢

马斯洛工人责任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我国冰雪体育旅游靶向营销策略研究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期望嘱托责任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