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企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控的探究

2017-11-03于天慧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9期
关键词:直接投资风险防控国企

摘 要:隨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随之日益增加,投资规模也不断壮大,投资方式不断创新,这些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都反映出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不断上涨的情况。在这过程中对经营环境进行准确判断与了解并加以有效防控是对外投资企业的重点工作内容。本文分析了国企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问题、风险,并建议了一些风险防控措施。

关键词:国企;直接投资;风险防控

一、对外直接投资简介

风险是具备双面性的,可能获益可能遭受损失。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并且是不随人的意志所改变的,不过风险是可控的,人们能够通过足够的了解风险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防范与管理措施把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不确定事件很多,并且对直接投资的预期收益进行着影响。通常对外直接投资中因不确定事件而导致的资本或者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称作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对外投资相较于国内投资而言,因受各个国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的影响,各国货币会出现不同的汇率波动,这就增加了投资管理的难度,国际直接投资的风险是高于国内投资风险的。跟间接投资相比,直接投资的对象多为土地、房屋、机器等有形资产以及技术、商标等无形资产,并且很多资产的流动性是很低的。直接投资者在改变计划时,这部分投资成本是挽回不了的。因此直接投资比间接投资的风险更高。

二、国企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问题

1.对外投资企业缺乏对外总体发展战略

国企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初级需要发展的时期,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制定还没有完成。我国部分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并非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靠试探、偶然进行投资的,也或者是为了享受海外投资带来的税收的减免优惠政策。再者,我国更多企业投入到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拓宽出口市场,加大出口创汇,而并非根据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实施计划而进行的。这种投资往往表现为重视短期收益,没有可持续发展性可言。

2.企业体制导致境外投资不利

国有企业大多是国有或者国有控股性质,国企在治理结构上的短处导致国有企业在国外的市场竞争中效率较低并且国际竞争力不足。另外,国企相较于国际惯例来说,其财务管理、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都达不到国际水准,因此竞争力大打折扣。

3.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国企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明显的不足,对于很多的引进技术都不能够有效地吸收,并且缺乏创新能力。很多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赖进口。国企的核心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4.国际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不足

从平均水平来看,发达国家所显示的单一目的跨国投资的平均金额为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50万美元,我国境外企业中方投资一百万美元以下的大概占据了百分之九十,500万美元以上的大概只占据23%,投资规模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经营模式是企业压低成本,提升收益,增强竞争力的有力方式。只是我国境外企业除了个别的如海尔、华为等企业之外,多数跨国经营企业的投资规模都较小,缺乏国际竞争经验,在经营中往往由于资金技术的限制而丧失竞争力并且其势单力薄抗风险能力太弱。

5.跨国管理高素质人才紧缺

总体来讲,我国外派的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高,对于从事跨国经营所必备的技术经验等都不足。真正的跨国管理素质人才需要具有专门的生产技术水平与管理技能,并且对国际商务熟知,对国际知识与外语掌握良好。在我国企业还欠缺整套的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人才培训体系,大多数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并没有这种意识,对人力资源的理解依旧停留在认识制度的管理层面,这也往往使外派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不能达到跨国经营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水准。

6.企业品牌意识不够

我国很多业务发展到境外的企业做的是贴牌生意,缺乏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的品牌和大型跨国公司的品牌影响力相差甚远。并且国企的品牌保护意识淡薄,有相当多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知名度的品牌被国外企业抢先一步注册,这样一来,自己就丧失了品牌的合法权益。并且国企中还存在着监管制度不顺畅、相关法律系统不健全的状况,这对于企业对外投资的持续性发展战略有着一定的消极作用。对外投资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充分把握同行的国际讯息。在对本行业世界市场行情、各国国情了解清楚之后,设计并发展自身优势与个性色彩,找准对外投资方向。分析不同地域、不同国度的投资在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中会形成怎样的最佳组合,使生产经营效果达到最优。并且在分析过程中要持有全球化的眼光,重视总体对外投资收益,而非单单只看投资于某个国家的经济效益。要合理策划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投资策略,宏观考虑,整体布局,促使企业的对外投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国企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分析

1.法律风险

常见的法律风险有招投标、合同签订履行的合同风险,产品与环境侵权责任风险,动产与不动产、知识产权有关的财产权风险等。首先是因为对当地设定的针对国外投资者的法规不清楚,再者是不清楚对项目、股权出让人的相关约束法规。比如一个企业购买了当地的采矿权,却发现当地对取水有约束,因此这就要付出很大代价,甚至直接承担损失。还有对于不同的州或者省份等有特殊的不同的法律法规,国企对此考虑不周,因此致使投资失败。另外还有的是对当地政府的产业规划不清楚,在预期的判断中某个产业前途无限,等投资之后才意识到产业规划已经改变,这也就导致了投资和当地政策不是顺势而行,最终以失败告终。

2.政治风险

国企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所遭遇的政治风险类型也各种各样不尽相同。首先提到的风险是政府的干预。比如对于美国来说,外国的投资只需要常规的审批,但是倘若引起利益集团注意,那可能要对其展开安全审查。进入安全审查之后,通常会被政治化并惨遭否决。再就是民族主义风险。国企的海外经营通常是更重视经济收益而对组建本土化公共关系而作为甚少,本土化的经营策略通常没有真正有意义地开展,因此很难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之中,在有的地区,民族主义现象明显,容易发生“排华”罢工等事件,只要发生,势必对企业的经济与发展有着沉重的冲击。三,政策变动,当地国家政策法规的不连续对国企境外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再就是地缘政治,每个国家的企业对外投资都是带有本国策略意图的。我国的国企海外投资原本是商业化行动,但是外界对其意图的定义却不尽然,这就给企业的发展造成的阻碍,并且可能威胁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管理风险

首先是效率问题,国企的治理结构缺陷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较弱,国企在财务管理、技术标准等方面都与国际惯例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就是跨文化,对外投资企业因为对当地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的不了解而导致投资风险加大。再者社会责任,国企对外投资承受着较多的社会责任压力。

四、国企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控

1.法律风险防控

完善国家对外投资的相关法律机制,对想要走出去的国企给予支持,保障我国海外企业的合法权益。对海外投资项目聘请有实力的律师,通过律师对合同等进行一重把关。取得当地政府的书面批文与约定,保障海外企业权益。谨慎投资,对项目以及合伙人需进行深入的了解。

2.政治风险防控

签订国际双边、多边或区域投资保护协议,我国政府要规范并约束海外投资企业的行为,并完善对其进行保护的相关机制。维护海外利益,减少政治风险。

3.管理风险防控

优化对外投资策略,不盲目模仿及追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政府给予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培养出影响力更大的企业,保护知识产权,使之成为支柱产业。对海外投资环境做充分调查,并时刻关注,防止突发情况下不能有效应对而导致投资失败。

参考文献:

[1]林健宸.浅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控[J].中国财政.2015(15).

[2]王海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经济风险[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3]杨国亮.对外投资合作中的政治风险:现有研究的综述及其扩展[J].经济管理,2013(09).

作者简介:于天慧(1981.09- ),女,汉族,籍贯:吉林省松原市,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作者单位: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直接投资风险防控国企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塔吉克斯坦直接投资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对策
中国对老挝直接投资的现状研究
反贪查案工作的风险防控机制探讨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国企改革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动态关系治理的新视角
“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产业的升级战略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
浅析“六统一”法在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