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教育技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高效课堂建设

2017-11-03张蕾张伟明任虎

学周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设计专业建设途径高校课堂

张蕾 张伟明 任虎

摘 要:在国家学科目录不断科学化调整的背景下,设计学专业被调整为授予艺术学或工学学位,这说明设计学专业的工学特征和工程实践能力诉求已经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同。这也对高等学校及其高校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的学习成效达到最佳。目前,这一要求的达成不仅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更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

关键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高校课堂;建设途径;设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3-00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06

随着教育科学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国家根据各个专业的当代特征和社会需要,不断进行着学科及其学位授予调整。设计学专业作为科学与艺术交叉的学科,学位授予从单一的授予艺术学学位,调整为授予艺术学或工学学位。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出教育科学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还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设计学专业工学特征和工程实践性的肯定。伴随着这些变化,高校设计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亦进行调整和深化,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学科特征进行着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但针对高校设计学的高效课堂建设,特别是针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就更如凤毛麟角。文章从现阶段高校设计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现存问题出发,探讨其高效课堂建设的途径,以期为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一、高效课堂解析

所谓高效课堂主要是指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即以最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获得最大限度的良好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高效性、愉悦性和共享性。高效课堂的本质是培养学生从学会知识到掌握基础学习能力,并最终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培养目标是既解决课堂精力流失和学习效率提高两个方面的问题,又解决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即借助高效课堂的高效学习途径,最终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

高效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为三段一体和五步三查。三段一体主要是指时间上的课前、课中、课后;过程上的预习、展示、测评;内容上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习惯养成;以及由时间、过程和内容三个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五步三查则是指在三段一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教学设计而进行的深入教学方式。五步是指自研自探、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反馈梳理、训练检测;三查是指对自主学习之查、对合作展示之查、对反馈检测之查,即课堂上的三个关键教学环节的学习效果调查。

高效课堂主要的教学模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设计为导向,以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体系,即教学设计——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教师在整个模型中不再是学习的控制者,而是一个“环境管理者”,为学习活动的发生构建环境、提供条件、出发动机、创造可能。

二、高校设计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现存问题

(一)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时间性”脱节

对于设计专业而言,设计方法的即时性验证要求较强,且个性化的设计创作对工程实践训练和操作的要求更高。现有设计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分设情况不仅不符合设计专业的特征,还违背了设计创作学习的基本要求,严重制约了设计课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特别是某些高校,采用先安排理论课,结束后再安排实践课,或者一周理论课一周实践课的教学模式。调查发现:设计专业课程中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开展时间间隔越长,教学效果越差。反而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环节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不仅学生收获的学习效益最佳,学习效率也是最高的。因此,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现有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时间性”脱节的问题。

(二)教育技术和教学媒介的“时代性”滞后

根据调查,高校设计专业的教学技术和媒介仍然停留在教具、多媒体投影阶段,现代化的慕课、微课、App学习终端,以及互动媒体等形式却鲜少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甚至很多教师的教学演示,仍然采取教师在中间操作学生在周围观看的形式。在大数据海量知识传授的背景下,陈旧的教学媒介、滞后的教育技术显然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求。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高校设计专业高效课堂建设,必须依托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教学媒介来进行,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化、高质量化。目前,滞后于时代的教育技术和教学媒介必须更新,并且要与当前的信息技术接轨,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还是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获取途径之一。

三、高校设计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效课堂建设途径

(一)借助网络教学媒介,引导课堂问题前置

高效课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代海量的知识和信息资源面前,以教师和学生为双向主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先学后教的形式重构学习流程,使传统的课堂和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将原有课堂中教师提出的知识和工程实践问题,通过网络传输给每位学生,即前置于课前,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课堂单位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获得最优的学习效益,从而达到高效课堂建设的目的。根据对10所综合类大学的40个设计专业班级的课程进行调查发现,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是收效最大的高效课堂建设途径。

(二)借助多元教学媒介,减少课堂精力流失

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通常在20-30分钟之间。这期间,如果教师不采取一定的教学设计,借助不同的教学媒介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吸引力的话,那么一节课几乎有二分之一的时间学生的学习精力都处于流失状态。如何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课堂学习的内容上,最大限度减少学生课堂学习精力的流失问题,就成为高校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对多种教学媒介和教学设计的实践尝试发现:在高校设计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开展与工程项目相关的情景模拟是学习精力流失率最少的课堂教学设计形式之一。因此,借助不同的媒体形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学生在课堂的精力流失,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学到知识、获得个体能力提升,是高校设计专业高效课堂建设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三)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提高课堂实践效率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及前面对高校设计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现存问题的分析发现,课堂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校设计专业必须加入的教学内容,还是学习效率提升的重要对象。囿于教学地点的限制,设计专业很多的工程设计实践很难在学校进行,根据这一弊端,借助最近的虚拟现实技术,以及VR头显工具,使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工程实践的目的,也是课堂实践效率提升的途径之一。将工程实训内容纳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及工具进行模拟实践操作,不仅能够加深理论认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还能够有效节约教学资源,这无疑是高效课堂建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四、结语

随着我国高校学科及其学位授予的调整,设计专业的工科特征和工程实践能力诉求日益凸显,其高效课程建设迫在眉睫。设计学作为一门创造性与工程实践性的学科,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技术和教学媒介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无法满足学生对信息基础学习的要求。要开展高校课堂的建设,必须依靠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探讨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设计专业高效课堂建设途径,是一種现实层面的探索性尝试。研究从先进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视角,力图为设计学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和指导方法。

参考文献:

[1] 金昌杰.学校高效课堂建设思路与策略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5(10):79-81.

[2] 赵俊芳,崔莹.翻转课堂的内在意蕴及高校教学改革的未来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6(6):105-1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设计专业建设途径高校课堂
高职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设计色彩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以学定教是关键
导评模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初探
基于浙江省港口建设现状的低碳港口建设途径
基于社会需求的交互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