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中国富人当管家,不易!

2017-11-02

环球时报 2017-11-02
关键词:刀叉尼克斯分院

美国《时代》周刊10月31日文章,原题:永远保持职业化,探访中国蓬勃发展的管家学校他们戴着白手套的正颤抖的手紧握沉重瓷盘,祈祷金属盖子不要发出让指导教师发怒的声响。8名管家学员把盘子放在闪亮的银质刀叉之间。德国教师弗洛里安·朗格说:“那个盘子离桌子边太近。”

在荷兰国际管家学院的成都分院,白天漫长而艰难。该校已按欧洲传承数百年的标准培养出百名毕业生。学生不但要学如何选择上佳葡萄酒,还要学习挑选中国美酒、教太极、表演茶道并在高尔夫球场当球童。对许多人来说,这是另一个世界。“我们的一些学生从未用刀叉吃过饭”,正计划在上海再开一家分院以满足中国人激增的需求的该学院创始人罗伯特·温尼克斯如是说。

某种程度上,这种需求归因于描写上层社会绅士及其仆人生活的热播英剧《唐顿庄园》。突然之间,中国的富豪大亨们渴望随时都有一名衣着整洁的仆人等待召唤,数百万中国年轻人也开始迷上老式英伦范儿。“这种职业令我着迷”,辞掉法院工作的24岁的杨云飞(音)说,“我知道现实生活不同于电视剧。也被告诫这种培训很艰苦,但没想到这么苦。”

艰苦意味着每天15小时无休无止的训练,包括如何洗马桶和熨桌布等。被烧伤和起水泡是家常便饭。但这并不比许多毕业生眼中的实际工作更苦——每天工作20小时并非稀罕事。尽管平均1.2万元的月薪相对较高,但许多中国老板并不领会欧洲雇主及其管家之间基于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关系。中国有159万百万美元富豪,但“我们的客户并非都那么有教养”,温尼克斯说,“他们在自己的公司里习惯了大家曲意奉承。”

对管家学校的毕业生来说,最大挑战往往是在面临粗野老板时保持镇定从容。该校培训主管说,“你或许会沮丧并感到愤怒和孤单,但作为管家你必须永远保持职业素质。”但最终,仅有约1/5毕业生进入私人服务领域。

改革开放后,日渐富裕的中国人正用曾遭摒弃的礼仪重新认识自己,尤其是越来越多人到国外旅游之后。▲

(作者查理·坎贝尔,王会聪译)

猜你喜欢

刀叉尼克斯分院
航天科技五院西安分院扶贫工作获定点扶贫村认可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宁分院 王光勇
最后的晚餐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团的兴趣分析
太阳应该怎么吃?
筷 子
第一次吃西餐
林书豪绝杀取六连胜
魔术师熨衣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