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淀内心,品味质朴
——冯天奇书法评论

2017-11-02杨叶青

神州·时代艺术 2017年8期
关键词:交通银行质朴书法作品

杨叶青

沉淀内心,品味质朴

——冯天奇书法评论

杨叶青

冯天奇练习书法学生时期师从傅琳琳、韩界平等先生,经多年刻苦磨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篆隶用笔简古圆劲,取法汉《西狭颂》《张迁碑》《鲜于璜碑》《衡方碑》和唐《义福禅师碑》,上溯《石鼓文》、古砖文等;同时,参以伊秉绶、邓石如、吴昌硕等清代名家笔法。行书以欧阳询结势,并以二王一脉帖学统之,又涉宋、元、明、清诸家。

冯天奇各体兼能,尤其在隶书上用功最深,他的笔法方圆结合,笔画朴厚、拙雅。他能吃透中国书法的内在精神,坚信“师外造化中得心源”,于是广泛的读书修炼自己的心性;同时,他能老老实实的写,日益精进,并且乐在其中。

冯天奇的书法艺术特点:首先,是线条上的苍劲、质朴。书法是线条艺术,线条的质量决定书法作品的高下。一幅好的作品应该是每一根线条都是有生命力的,例如,古有“锥划沙”“屋漏痕”“折钗股”等。在冯天奇的书法作品中充分表现出了他的碑帖结合、融汇古今的书学经历,他书写的每一根线条不仅具有生命力,而且充满了一种质朴、浑厚的金石之气。这不仅是通过学习古人得来的,更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沉淀,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思考、钻研和努力追求而得来的。例如,下面这幅隶书作品,他的笔墨出于汉隶融入邓石如、伊秉绶的笔法,博采众长又不失笔墨的神采,体现了作者能站在书法历史高度上来取舍的气魄。

其次,在结构上稳中求变。结构是书法的三要素之一,线条的表达要有结构作为支撑。冯天奇在注重线条表达的同时,对结构的安排十分巧妙。就像“听雨”的处理,“听”字上窄下宽,而“雨”字上宽下窄,并且有意识的将两个字上下错开,使得整幅作品画面结构显得更加丰富,有了静与动的艺术性效果。

▲ 《康而寿》 冯天奇 书

再次,在艺术表达上秉持“质朴”、“纯真”的艺术追求。老子说:“道法自然”,“自然”永远是艺术追求的最高标准。近代书法家弘一法师的书法就是典型的“返璞归真”。冯天奇一边“取法”古人,一边追求“无法”,力求率真的表现自己的性情。所以,在他的字中并无刻意雕琢的笔墨,我看到的是朴实无华,线条中体现了书者的气势。可以说,书法促使他修炼出了一种大气磅礴、高雅的气质;同时,他率真的性情气质造就了厚实、质朴而高古的书法艺术风格。

最后,在临摹和创作上的工夫扎实。书法固然离不开临摹,临摹古人的书法作品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但是要真正学出来必须要有创作,而创作其实是更难的,创作需要懂生活,并且有艺术和文学修养。从冯天奇的作品中可以知道他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对书法的理解以及个人的人生阅历。不论是作为交通银行总行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还是浙江省交通银行书法家协会主席以及书法考级委员会培训中心导师等,职责和自己的爱好趋势他将书法融入生活,把生活与感悟融进书法,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体会和享受到书法的乐趣。

我相信,有着本真、高雅的艺术追求的冯天奇,于真真切切的生活中,带着一份责任和满腔的热情书写着朴实、厚重的书法。在今后的书法艺术道路中将做出更大的成绩,让更多的人体会并享受这份质朴、率真的书法美。

冯天奇 作品

▲ 冯天奇 书

▲ 冯天奇 书

▲ 冯天奇 书

艺术家档案

冯天奇,1975年出生于浙江诸暨。系浙江省书协会员,全国美术书法考级闽西北考区委员会培训中心导师,现为交通银行总行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交通银行书法家协会主席。其作品多次入选省内外各类展览且屡次获奖,作品发表于《书法报》等报刊。

猜你喜欢

交通银行质朴书法作品
交通银行
书法作品选登
一片质朴的原始主义树叶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山有桂子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
尼西黑陶:拿捏两千年的质朴艺术
追寻最质朴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