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说《周易·乾卦》

2017-11-01宋婉琴

生活文摘 2017年4期
关键词:蔡桓公夫差越王勾

《易经》从天道出发,观察“日影”(即太阳运行轨迹)对国事活动、农事活动和人们日常活动的影响,于是就有了第一卦——乾卦。

《乾》:“元、亨、利、贞。”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在《周易》卦辞中常用。元,即大于始;亨,即通达顺利;利,即适宜;贞,即正而固。元亨利贞,大意是说:天是创造万物的伟大根源,既通达顺利适宜,又端正而本固。

从卦象(各卦的象征)而言,乾卦在自然中象征天,为圜;在人伦中象征父、君;在人体部位中象征首,即大脑;再就是表示万物的颜色,是大赤。其中,乾卦最为重要的象征还是天。从卦德(卦象中体现出的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而言,卦象为天的乾卦的卦德就是“健”,表示天体运动昼夜进行永不停息。

“初九,潜龙勿用。”潜,即潜伏、隐藏。龙,中华民族的图腾,有“八十一鳞,九九之数,变化不测,纯阳之物”的说法。这一爻处于最下方,“初阳在下,故有潜龙之象”,故而以潜伏之龙为取象,喻示“勿用”,即不能有所动作,还不能发生作用。潜龙,虽然处于“潜”的状态,但毕竟是“龙”,力量虽是潜在的,却不可限量。比喻君子应像“潜龙”那样,韬光养晦,积蓄能量,修身养性,不可轻举妄动。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战于欈李(今浙江嘉兴西南),越军采取偷袭战术,阖闾中箭,伤脚大拇指,伤重不治,死前嘱子夫差勿忘杀父之仇。夫差继位后,为了洗雪其父阖闾败给越王勾践的耻辱,励精图治,吴国实力迅速增强。勾践闻夫差为报父仇,正加紧训练军队,准备攻越,遂不听大夫范蠡的劝阻,决定先发制人,于公元前494年出兵攻吴。夫差闻报,悉发精兵击越。两军战于夫椒。越军战败,损失惨重,仅剩5000余人,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吴军乘胜追击,占领会稽城(今浙江绍兴),包围会稽山。越王无奈,采纳大夫范蠡、文种建议,派文种以美女、财宝贿赂吴国太宰伯嚭,请其劝吴王夫差准许越国附属于吴。越王勾践本来是打了胜仗的,但他急功近利,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盲目冒进,率尔操觚,遭到惨败,沦为吴王夫差的奴隶,这个血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所以,“初九”,处乾之始,位卑力微,须养精蓄锐,待机而行,万万不可贸然行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见,即显现、现身。田,指旷野、田野,泛指空间。大人,指賢德圣明之人。利见大人,实乃倒装句“利大人见”,德施普也,即有利于德才兼备的君子出人头地。这一爻紧接着上爻而言,喻示初九的潜龙已经上升,“出潜离隐,故有见龙”,对于君子而言,展现才华、彰显美德的机会出现了。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范蠡,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功成名就后隐退,为自己的人生画屏上涂上一抹最绚烂的色彩。

按照吴越双方议和的条件,越国战败过了两年,越王勾践将要带着妻子到吴国当奴仆,范蠡愿随勾践同行,具有敢于担当的高贵品格。被放回越国后,范蠡建议勾践劝农桑,务积谷,不乱民功,不逆天时;先抓经济,继而亲民,稳定社会;施民所善,去民所恶,协调内部关系,内亲群臣,下义百姓;有人生病就亲自去慰问,有人去世就亲自去办丧事,对家里有变故的越人免除徭役,使百姓得到安定。为了提高军事力量,建了两座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小城是建给吴国看的,而大城建得残缺不全,面对吴国的方向,不筑城墙,这样就迷惑了夫差。重视军队训练,提高士气,增加了战斗力,组织了敢死队,以最高金额奖励。

经过近20年的精心准备,越国国力强大,范蠡建议勾践立即兴兵伐吴。公元前473年,吴军全线崩溃,吴王夫差逃到姑苏台上固守,同时派出使者向勾践乞和,祈望勾践也能像20年前自己对他那样宽容,允许保留吴国社稷,而自己也会像当年的勾践一样倒过来为之服役。勾践动摇了,这时范蠡站出来,陈述利弊,平复了勾践动摇的心态。根据《史记》等史书的记载,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灭吴霸越之后,急流勇退,“浮海入齐”,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开始了后半生的实业生涯,成为远近闻名的“陶朱公”。

所以,“九二”,居中在地,阳刚渐增,头角初露,已经迈开前进的步伐,有利于出现有道德有作为的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乾,指努力不懈的状态;惕,警惕、戒备之意;厉,表示很危险;若,语气词;咎,指灾难。“终日乾乾,夕惕若”,其实是古文中常见的互文手法,重新组合即“终日终夕,乾乾且惕”。这一爻处在下卦的上位,反复道也,“重刚而不中,乃危地也”,即刚得过头了,那可就危险了,所谓“月圆易亏,物极必反”是也!所以,即使是德才兼备的君子,也要时刻坚持不懈严格要求自己,日夜警惕戒备,谨慎小心地为人处世从政。

根据《国语·越语》等史料记载,越国被吴国打败后,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与大夫文种、范蠡向吴国臣服,越国群臣都送到浙江之上。临水路上,人们堵塞了通道,送行的军车一直到固陵。越王勾践仰天长叹,举杯向众人,痛哭流涕,默无所言。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勾践身着粗布,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通过一系列发展生产与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来使越国富国强兵,具备了伐吴复仇的能力。范蠡帮助越王勾践观察天象,仔细观察和分析了越国与吴国双方时机力量的盛衰消长,寻找到一个恰当的时机作为出击点。公元前478年,越国再度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在笠泽大败吴军,吴国自此一蹶不振。五年后,越国灭掉吴国,越王勾践称霸。

所以,“九三”,由多重阳刚叠成,居位不中,上不达于高天(九五),下不立于地面(九二),必须坚持不懈自强振作,随时保持高度警惕,有备无患,这样即使面临危险也可免遭祸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跃,跳、跳跃;渊,象形字,一个中间有水洄流的深潭,此处指深不可测之地。九,乃阳爻;四,偶数,又是阴位;或,疑而未定之意。这一爻处在上卦的最下面,缺乏安定感,意即龙或者一跃出渊而上,或者退于渊中,喻示君子要谨慎把握时机,才能做到有进有退、进退自如,这是一切事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清朝康熙皇帝就对“潜龙勿用”、“或跃在渊”拿捏得恰到好处。endprint

康熙帝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从五岁开始读书识字,很快显露出勤奋好学的天分,史书形容他八岁“学庸训诂,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快。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及四子之书既已通贯,乃读尚书,于典谟训诂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意”。他8岁丧父,10岁丧母,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康熙即位时虚岁8岁,其父顺治皇帝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四辅臣联合辅政的局面并未维持很久,鳌拜逐渐专擅实权,居功自傲,盛气凌人,骄横傲慢,专权野心暴露无遗。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14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当时,康熙帝经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扑击之戏,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1669年6月14日),他突然命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进见时将其逮捕。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在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最终稳固了自己的统治,为清朝以后的稳定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九四”,由多重阳刚重叠而成,不中不正,上不在天(九五),下不在地(九二),中不在人(九三),但在上卦之初,如龙刚从深渊跃出,遇事要审时度势,待机奋进,这样就没有祸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阳爻,处于奇数的阳位,又处于上卦居中的位置,“以圣人之德,居天子之位,故万人乐得而见之”,大人造也,故有“天子之爻”一说。龙飞腾于天上,可以行云布雨,造化多端,自由翱翔,意即正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有利时机,是最好的时间段和切入点,能够大展宏图,不能再有疑虑;否则时机稍纵即逝,再去行动就踏不上步伐了,恰如古人所云:“夫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比如神医扁鹊,真实姓名为秦缓,字越人,又号卢医,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为百姓解除疾病的痛苦,因其医术高明,根据《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就像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所以老百姓就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有一次扁鹊行医到虢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他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又过了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他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与此相反,历史上坐失良机而酿成大祸者不胜枚举,《韩非子·喻老》记载了蔡桓公盲目相信自己而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

一天,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立良久,诚心诚意地说:“国君在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无奈,只好离开。蔡桓公对身边人说:“医生习惯给没病的人治‘病,好显示自己有本领,从而沽名钓誉。”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国君的病已经在肌肉里了,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看了看他,不予理睬。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观察了一会儿脉象后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极其恼火。再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蔡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好生奇怪,特意派人追问他原因。扁鹊说:“国君之病原在肌纹理之间,热敷一下就能够治好;后来国君的病发展到体肤之外,用针灸也可以治好;再后来国君的病在肠胃里,吃药拔火罐也还可以治好;但如今国君的病已入骨髓,无可救药了!”过了五天,蔡桓公全身疼痛,才想起派人去请扁鹊,而扁鹊已避祸逃至秦国了。蔡桓公终因病深,医治无效而死去。

所以,“九五”,阳刚中正,如巨龙高飞天上,体现阳气至盛至美的情状,恰如圣人君子有龙德而为万物所仰视,德备天下。

“上九,亢龙有悔。”亢,即至极、穷尽,至高的;悔,灾祸。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这一爻是乾卦最高、最后一爻,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试想一下,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忧郁悔闷了。这一爻,在物理而言,将有物极必反的作用;在人事而言,将有乐极生悲的现象。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即身份显贵而没有根基,地位崇高而没有人民,贤德的人處在卑下的地位而没有人去辅助他,不能获得他们的辅助,因此有所行动必招祸殃。“亢龙有悔”后来成为成语,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亦指要懂得进退。

乾卦说,是龙就要在天上,即人往高处走。但人处的位置太高了而不加以约束和节制的话,往往就不高了。再说吴越之战,吴国取得胜利后,夫差不听伍子胥乘胜灭越之计,而听从太宰伯嚭之言,答应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勾践带领越国群臣朝拜夫差,献上丰厚贡礼,夫差大喜。只有伍子胥心中担忧,说:“这是要让吴国灭亡啊。”他劝谏吴王说:“越国近在腹心之地,现在我国虽能战胜齐国,好比石头田地,没有用处。而且《盘庚之诰》说:‘乱妄之人只有消灭干净,商王朝才能兴旺。”夫差不听,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把自己的儿子委托给齐国鲍氏。夫差闻说,大怒,赐剑令其自杀。伍子胥临死时说:“你们在我坟上种上梓树,让它们生长到可以制器的时候吴国就要灭亡了。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放在吴都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怎样灭掉吴国。”

夫差执政时期,吴国极其好战,连年兴师动众,造成国力空虚。而越王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国力逐渐恢复。趁夫差举全国之力赴黄池之会时,越军乘虚而入,杀死吴太子。夫差与晋争霸成功,夺得霸主地位后匆匆赶回。公元前476年,勾践再次攻打吴。公元前475年,越兵围困吴国。公元前473年十一月丁卯,越国打败吴国。越王勾践想把夫差流放甬东,给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那里。吴王夫差这时表现出了“亢龙有悔”的举动。他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听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于是拔剑自刎,吴国灭亡。

所以,“上九”,居六阳之巅,阳极生阴,即物极必反,巨龙高飞穷极,势必遭受挫折,以致后悔。须懂得进与退、存与亡、得与失的规律。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万事万物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这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先民脑海中的龙也不例外。作为阳数中的最高数“九”,称作“老阳”,阳为九,如同神龙不见其首,至极则生变,生生不息,无首无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是符合自然规律、天地之道的,故吉。

我们从一个整体上来观察乾卦六爻这六条龙,从“潜龙勿用”到“见龙在田”到“终日乾乾”到“或跃在渊”到“飞龙在天”到“亢龙有悔”,就会发现这个过程明显透彻,喻示六龙循环相连、生生不息,没有谁可以为首,与我们的人生相对应,就是“潜伏时期——初露头角——勤学苦练——掌握时机——理想实现——功成身退”,又或者是“学习阶段——步入社会——工作实践——把握机遇——功成名就——满招损谦受益”。仔细体味一下,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这六个阶段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呢?所以,“用九”,出现一群巨龙,都不以首领自居,自然吉祥幸福。人,应该谦虚谨慎,越是刚健,地位越高,越要不为人先。

综上所述,《易经·乾卦》告诉世人,一个人的位置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由低而高、循序渐进、不断奋斗得来的。人就好比龙一样,“潜伏”的龙,阳刚的力量还处于最下面的位置,自然无法起到什么作用。力量不够的时候,“勿用”,就是不要乱动,不能瞎逞能,要韬光养晦。等到龙出现在田野上,正在以德行感化、普施于万物,即你能够给周围的人和物施予甘露时,你便可自强不息,反复实践天地法则,锤炼自己,为实现梦想打下坚实基础,就可以脱颖而出,从而“飞龙在天”,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得到社会上的认可了。切记“水满则溢”的道理,飞升到极限的龙,必须掌握好阳刚的运用,过分不得,要刚柔相济,而不可争强好胜,即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是也。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明晰适可而止的道理,做好人生每个阶段的交接,为自己的下一个循环充分做好准备,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宋婉琴,现任中共宝鸡市委党校校委委员、行政法学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历史学副教授,宝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蔡桓公夫差越王勾
卧薪尝胆
任性的自恋,隐忍的自强
西施的爱情
词句中的人物性格
卧薪尝胆
讳疾忌医
卧薪尝胆
西施
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