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研究

2017-11-01李涛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创新创业高校

李涛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5-0124-02

引言

高等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许多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认识仍有待加强。高校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有利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提升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一、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的内涵

所谓的生态系统,就是在自然界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有机整体,环境与所有生物(因子)所组合成的有机整体,生物(因子)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着相对平衡。

以生态系统的概念为指导,我们将制约和影响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各种因素称为是生态因子,各个生态因子相互制约,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有机整体,即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系统中的各因子对系统有影响,同时也是一个协同整体,整个体系的平衡是相互协同的结果。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培养目标,受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成为创新创业人才需要该系统内各因子的共同作用和影响,某个因子的缺失对于培养目标的促成会形成短板,从而影响发展目标的成长。系统内各因子的综合作用使得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得以优质平稳运行。同时,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平稳运行也为系统内各生态因子的生存环境创造良好的基础,一个良好的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能够有力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二、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

1.建设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社会协同体系。我国高校大学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是国家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应该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到一起,与其依存环境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高校要与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社会各方力量协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同时,国家“双创”的新政策也为高校师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更加突出了科技人员的核心地位,鼓励实现成果的转化和转移。高校师生可以利用专业特长来进行创新创业,科研成果可以实体转化落地,实现真正的社会价值,产生实际社会生产力。因此,与社会协同的高效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建设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环境体系。环境体系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土壤。环境可以对创新创业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发挥一定的导向功能,在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中,环境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高校要大力宣传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使创新创业成为教师教学、学生成长成才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坚持“育人为本、问题导向、协同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多方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通过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大創新创业资金投入、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和交流、加强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基地和平台建设、提供多种形式的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等措施建设良好的环境体系。

3.建设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服务体系。服务体系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空气。服务体系也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如渗透到办学理念、机构设置、课程体系和社团活动中来构建。我们可以在学校的办学理念、课堂教学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的要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创新创业的相关理念和知识,在培养人才的体系架构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和活动。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协调服务机构,科学统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课堂的设计上可以提供一些弹性,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课程,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打造创新创业类社团,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4.建设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学体系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肥料。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要求,突出专业特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5.建设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资源体系。资源体系是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阳光。高校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创业并进行科技创新,适时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聘请校内外专家、专业教师、创业人士等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发展进行包括技术攻关、团队管理、心态认知、财务核算、资金管理、法律咨询、市场运作等方面的培训,使其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对好的项目为其向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基金、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争取决策认可、创业孵化器或者扶持资金;积极协调政府以及企业等相关单位为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办理专利、营业执照、工商、财税等有关手续,建立多方面的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渠道。这样才能帮助高校逐渐地建立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学校综合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多个方面,文中的社会协同、环境、服务、教学、资源体系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才能不断适应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黄兆信,郭丽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19).

[2] 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

[3] 周勇,凤起龙.基于创新文化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构——以江苏省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3,(3).

[4] 王长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2).

[5] 徐志怀.高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模式的机理及运行方式[J],教育评论,2016,(6).

[责任编辑 刘 瑶]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创新创业高校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