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7~2015年长春市梅毒疫情分析

2017-11-01金银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4期
关键词:性病长春市梅毒

金银花

(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控制科,吉林 长春 130033)

2007~2015年长春市梅毒疫情分析

金银花

(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控制科,吉林 长春 130033)

目的通过分析2007~2015年长春市报告的梅毒疫情数据,指出长春市梅毒防控工作重点,为政府部门制定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5年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2015年,长春市共报告梅毒病例12389例,年均发病率为18.33/10万;男女发病率之比为0.98:1;病例主要为20~49岁青壮年为主;以隐性梅毒和早期显性梅毒(Ⅰ期梅毒和Ⅱ期梅毒)为主;职业以家务待业及农民为主。结论长春市梅毒疫情较严重,应进一步加强梅毒筛查和健康教育,避免疫情扩散。

梅毒;长春市;流行特征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又名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可累及身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通过分析2007年~2015年长春市梅毒报告病例数据,旨在提出长春市梅毒防控工作的重点,同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基本信息系统。

1.2 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x2检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疫情概况

2007~2015年,长春市累计报告梅毒1238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33/10万。2007年发病率为13.71/10万,此后呈上升趋势,2011年(28.43/10万)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2015年发病率为18.16/10万。

2.2 分期概况

长春市隐性梅毒发病率逐年增加,在全部梅毒病例中的构成比也在逐渐增加,由2007年的13.04%上升到了2015年的39.70%。Ⅰ期梅毒发病率基本维持在5/10万左右,在全部梅毒病例中的构成比也在逐渐减少,由2007年的40.32%下降到了2015年的19.24%。Ⅱ期梅毒发病率基本维持在6/10万左右,在全部梅毒病例中的构成比较稳定,在40%左右。Ⅲ期梅毒及胎传梅毒较少见,详见图1。

2.3 人群分布

2.3.1 性别和年龄分布:12389例病例中,男性6124例,发病率为17.83/10万,女性6265例,发病率为18.85,男女性别比为0.98: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2,P<0.01)。各年龄段均有病例报告,其中20~49岁之间较多,占64.86%(8036例);15岁以下占2.97%(368例);60岁以上占15.13%(1875例)。

45岁之前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0~14岁除外),45岁之后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2。

2.3.2 职业状况:职业分布中3896例患者未提供职业及其他(31.45%);各种职业中以家务及待业为主、占26.51%,其次为农民、占15.99%。

图1 2007~2015年长春市各期梅毒时间分布

图2 2007~2015年长春市各年龄段男女梅毒发病构成

2.4 地区分布

14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二道区(50.49/10万)、汽车区(39.63/10万)、南关区(37.01/10万)及朝阳区(32.38/10万)发病率较高;城区发病率(30.28/10万)显著高于农村(9.4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5.64,P<0.001),详见表1。

表1 长春市城区与农村梅毒发病情况

3 讨 论

2007~2015年长春市梅毒疫情分析结果显示,长春市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33/10万,低于哈尔滨及沈阳等周边省会城市[1-2]。疫情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1年(28.43/10万)为高峰,2015年长春市梅毒发病率位于全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第3位,分期以隐性梅毒和早期显性梅毒(Ⅰ期梅毒和Ⅱ期梅毒)为主,疫情情况较严峻。2004年开始传染病试行网络直报管理,梅毒病例分型报告,报告发病率开始上升,同时我市在VCT、性病门诊、吸毒人群、孕产妇及住院患者均进行梅毒筛查,极大提高了检出率。无症状的梅毒患者都是梅毒筛查过程中发现,应继续加强梅毒筛查工作,可使患者早发现早治疗。长春市近几年加强了《性病病例报告信息准确性现场核查及疫情漏报调查》工作,从而及时发现了性病疫情报告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高性病疫情报告质量,确保各级各类提供性病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能够准确诊断和及时上报性病病例。今后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及完善全市的性病监测网点的工作,加强培训相关医务工作人员,提高全市性病防控工作能力。

长春市城区梅毒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发病率,这与很多其他研究一致[2-4]。城区人口密集,社会活动相对较多,加上外地务工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程度及自我保护能力欠佳都是重要原因。

职业分布上,家务待业及农民是梅毒的高危人群。但仍有31.45%的患者不提供或者不好意思提供真实职业。所以仍不排除有一部分文化程度较高,有体面职业的人群患梅毒。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应加强性病及性教育的全民普及工作,让更多的人料及性病的传播方式及预防措施,进一步控制梅毒以及其他性病的传播。

从年龄上看,20~49岁之间的人群属于性活跃人群,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大。总体上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45岁之前女性缺乏防范意识,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45岁之后男性经济地位提高及婚外性行为机会的增多,导致感染机会增加。这与相关研究一致[5],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女性加强青春期和婚前阶段教育,做好婚前检查及围产期检查,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同时也可以减少胎传梅毒的发生,男性加强婚后阶段预防,以减少梅毒的发生和疫情扩散。

[1] 关 欣,杨 丽,韩 冰,等.2012年哈尔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7(15):164-165.

[2] 卢玉环,戴孟阳,郭严明,等.2004-2012年沈阳市梅毒疫情流行特征[J].职业与健康,2014,30(12):1675-1676,1679.

[3] 徐晓燕.常熟市2005-2015年梅毒疫情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7,5(28):300-301.

[4] 孙 琳,韦正亚,陈 洁,等.扬州市2005-2012年梅毒疫情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4,11(25):54-55.

[5] 周 翔,孙巧丽,蒋洪林,等.湖北省2005-2013年梅毒淋病报告疫情趋势[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6):93-94.

R759.1

B

ISSN.2095-8242.2017.054.10650.02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性病长春市梅毒
登泰山
奔跑的小浪花
医疗机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探求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拾荒助学子 温暖众少年长春市
1125例梅毒分析
长春市吉航汽车维修专科学校
性病传播谈论多 专家探讨正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