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重指数、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6MWD与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相关性研究

2017-11-01王雪峰蔡志芳李青林李艳孙蓉谭邈渊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支气管意义

王雪峰 蔡志芳 李青林 李艳 孙蓉 谭邈渊

体重指数、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6MWD与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相关性研究

王雪峰 蔡志芳 李青林 李艳 孙蓉 谭邈渊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 、肺功能(FEV1%)、呼吸困难评分(mMRC)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在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我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2013年6月至2016年06月收治的8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测定BMI、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及6MWD指标。所有患者测定血气分析。并将8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分为急性加重组和非急性加重组,按是否合并呼吸衰竭将其分为呼吸衰竭组、无呼吸衰竭组。结果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组患者BMI、FEV1%测定值、6MWD均显著低于非急性加重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组患者mMRC高于非急性加重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MI<18.5 kg/m2时、FEV1%<50%时、mMRC3-4级时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组患者较非急性加重患者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衰竭组患者BMI、FEV1%测定值、6MWD较无呼吸衰竭组低,mMRC较无呼吸衰竭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测定BMI、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6MWD有利于急性加重病情及预后的评价。

支气管扩张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 老年患者因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支气管组织弹性和管壁肌肉相对薄弱,纤毛功能易受损,致引流不畅而诱发感染[1]。我国是支扩患者大国,一项单纯电话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群体中,确诊的支扩患病率为135/10811(1.2%)[2]。慢性细菌感染与疾病进展及反复急性加重相关,导致症状加重,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也是病死率增加的原因之一[3-4]。但是目前大多研究体重指数、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6MWD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而与支气管扩张相关性研究较少。刘双等[5]研究显示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和BMI<18.5 kg/m2时、FEV1%<50%时、mMRC分数高等预测因素相关,故本文我们进一步探讨体重指数(BMI)、肺功能(FEV1%)、呼吸困难评分(mMRC)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在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预后应用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支气管扩张(均符合第7版内科学支气管扩张诊断标准)患者82例。人选标准:1.符合支气管扩张症诊断标准[6];2.依据文献[7]提出的急性加重的定义,当患者出现下列9项中的4项可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①痰量增多或痰的性质恶化;②气促加重;③咳嗽增加;④发热(体温>38℃);⑤疲倦、乏力或运动耐量下降;⑥喘息增加;⑦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或用力肺活量(FVC)较既往记录下降10%;⑧肺部啰音改变;⑨影像学提示肺部病变加重(合并感染、肺不张等)。排除标准:① 年龄<18岁;② 患者临床资料不全;③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活动性肺结核、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Kaflagener综合征、Young综合征及肺叶切除术后。所有患者均排除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其它疾病,二组患者中男48例, 女34例, 最大年龄74岁, 最小年龄48岁, 平均59.5岁,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并将8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分为急性加重组(A组,44例)和非急性加重组(B组,38例),按是否合并呼吸衰竭将其分为呼吸衰竭组(25例)、无呼吸衰竭组(57例)。

二、方法

1 测定BMI、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及6MWD指标:所有患者测定血气分析。

2 抽取动脉血10mL送我院检验科给予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值。均由我院检验科血气分析仪监测。

3 mMRC:0级:仅在费力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1级:平地快步行走或步行爬小坡时出现气短;2级:平地行走比同龄人慢或需停下来休息;3级:在行走100 m左右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休息;4级:严重呼吸困难以致不能离家,或在穿衣、脱衣时出现呼吸困难。每级为2分。

三、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者(A组)与支气管扩张非急性加重者(B组)的比较

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组患者BMI、FEV1%测定值、6MWD均显著低于非急性加重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组患者mMRC高于非急性加重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MI<18.5 kg/m2时、FEV1%<50%时、mMRC 3-4级时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组患者较非急性加重患者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者(A组)与支气管扩张非急性加重者(B组)的比较

表2

二、支气管扩张呼吸衰竭组与非呼吸衰竭组比较

呼吸衰竭组患者BMI、FEV1%测定值、6MWD较无呼吸衰竭组低,mMRC较无呼吸衰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支气管扩张呼吸衰竭组与非呼吸衰竭组比较

讨 论

Felix C等[8]目前的研究发现因支气管扩张住院有不断变化的流行病学证据和不断增加的患病率,并且证实了因支气管扩张而导致其它疾病的多样性,在初步诊断支气管扩张患者中超过39.2%被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而表明了支气管扩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联性。Ma等[9]对156例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的住院患者进行研究,约55.6%的患者存在气流阻塞,肺功能受损,这与合并慢阻肺密切相关(OR=14.677,95%CI=5.696-37.819)。根据Cole等[10]的假设,可能是潜在致病微生物的存在和其蛋白分解产物触发了产生支气管扩张的机制,同时导致支气管黏膜慢性炎症反应的加重,进一步损害肺功能。李杰等[11]研究发现年龄≥60岁、体重指数≤18.5 kg/m2时、呼吸困难分级高、铜绿假单胞菌定植、胸部高分辨率CT提示支气管扩张累计≥3个肺叶、既往入住监护室和FEV1占预计值%<50%,为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预测因子有统计学意义。而本文研究中发现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组患者BMI、FEV1%测定值、6MWD均显著低于非急性加重组患者,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组患者mMRC高于非急性加重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MI<18.5 kg/m2时、FEV1%<50%时、mMRC3-4级时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组患者较非急性加重患者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李杰等研究当体重指数≤18.5 kg/m2、FEV1占预计值%<50%时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预测因子有统计学意义一致。这些结果表明可能与支气管扩张后支气管壁改变、气道重塑有关。

严重支气管扩张可表现为缺氧、营养不良、红细胞增多症、肺动脉高压及肺心病,以致大咯血及进行性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故本文进行检测血气分析后分为呼吸衰竭组、无呼吸衰竭组,呼吸衰竭组患者BMI、FEV1%测定值、6MWD较无呼吸衰竭组低,mMRC较无呼吸衰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有利于临床的诊治、病情评价及预防。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原本被诊断为COPD的患者中同时存在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越来越多,甚至是在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也有大约30%[12]存在支气管改变,因此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要提高肺功能检查率,根据相关检查如体重指数、肺功能、血气分析等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及早干预。

[1] 郭华,张容,谢明金.支气管肺泡灌洗加局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疗效[J].西南国防医药,2012,55(7):729-731.

[2] 周玉民,王辰,姚婉贞,等.我国7省市城区40岁及以上居民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5):379-382.

[3] Angrill J,Agustí C,de Celis R,et al.Bacterial colonisation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eetasis:microbiological pattern and risk factors[J].Thorax,2002,57(1):15-19.

[4] Martínez-García MA,Soler-Catalu?a JJ,Perpi?á-Tordera M,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ung function decline in adult patients with stable non-cystic fibrosis bronchiectasis [J].Chest,2007,132(5):1565-1572.

[5] 焦瑞,刘双.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4):273-276.

[6] 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9-41.

[7] O'Donnell AE,Barker AF,Ilowite JS,et al.Treatment of idiopathic bronchiectasis with aerosolized recombinant human DNase I.rhDNase Study Group[J].Chest,1998,113(5):1329-1334.

[8] Ringshausen FC,de Roux A,Pletz MW,et al.Bronchiectasis-associated hospitalizations in Germany, 2005-2011: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disease burden and trends[J].PLoS One,2013,8(8):e71109.

[9] Ma Y,Niu Y,Tian G,et al.Pulmonary function abnormalitie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bronchiectasis: A retrospective risk factor analysis[J].Chron Respir Dis,2015,12(3):222-229.

[10] Cole PJ.Inflammation:a two-edged sword-the model of bronchiectasis[J].Eur J Respir Dis Suppl,1986,147:6-15.

[11] 李杰,焦瑞,温林芳,等.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风险分层评分系统的构建及验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8):598-602.

[12] O'Brien C,Guest PJ,Hill SL,et al.Physiological and radiolog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primary care[J].Thorax,2000,55(8):635-642.

2017-04-05]

10.3969/j.issn.1009-6663.2017.11.050

430012 湖北 武汉,武汉市汉口医院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支气管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诗里有你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
BiPAP 治疗 AECOPD 合并 II 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