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兴里壁画墓

2017-11-01全虎兑潘博星郑春颖

地域文化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藻井德兴前室

[韩]全虎兑 著 潘博星 译 郑春颖 校

德兴里壁画墓

[韩]全虎兑 著 潘博星 译 郑春颖 校

德兴里壁画墓位于朝鲜南浦市江西区德兴洞,是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座高句丽时期的壁画墓。德兴里壁画墓的主人镇,可能是从前燕或后燕投奔到高句丽的官员,高句丽政权任命镇来管理今天的南浦一带。南浦德兴里壁画中发现的公元408年墨书墓志铭显示,墓主人作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同时也重视中国魏晋时代流行的葬地风水。德兴里壁画墓中有关于包括七宝供养在内的佛教仪式的内容,也有仙人、玉女等仙境场面,现世的生活在来世的场景中得以再现。从壁画的构成来看墓主人镇同时具有几种类型的来世观但并不感觉矛盾。镇同时具有佛教信仰、继世观、汉系文化等思想,反映了当时的南浦地区存在多文化融合的现象。这种多文化融合的状态也是德兴里壁画墓形成的基础。

德兴里壁画墓 镇 佛教 文化融合

一、墓葬结构与壁画构成

德兴里壁画墓位于朝鲜南浦市江西区德兴洞(原地名:平安南道大安市德兴里)。1976年12月8日至1977年1月20日,此间发现了一座高句丽时代的石室封土墓,具体位于舞鹤山西侧玉女峰南端的丘陵上(图一)。①[韩]金勇男:《关于新发掘的德兴里高句丽壁画墓》,《历史科学》,1979年第3期;日译为辛澄惠译:《关于新发掘的德兴里高句丽壁画墓》,《朝鲜学报》95,1980年。朴晋煜、钟赫、周英宪、郑赞荣:《德兴里高句丽壁画墓》,平壤:科学百科辞典出版社,1981年;日译为朝鲜画报社编,高宽敏译:《德兴里高句丽壁画墓》,东京:讲谈社,1986年;朝鲜画报社编:《高句丽古墓壁画》,东京:讲谈社,1985年。朝鲜遗迹遗物图鉴编纂委员会:《朝鲜遗迹遗物图鉴6(高句丽篇4)》,平壤:外国文综合出版社,1990年;《朝鲜的文化遗产与文化遗迹》,首尔:首尔大学出版部,2000年再版。墓西1.8千米处建有江西大墓和江西中墓。水山里壁画墓、药水里壁画墓、宝山里壁画墓、加庄里壁画墓等10余处壁画墓也离德兴里壁画墓不远。将香金山的丘陵挖开修建半地下的墓室,墓室的修建使用碎石和泥浆这样的建筑材料。

这是一座由甬道、前室、通道、后室构成的两室墓。甬道长1.54米,宽0.88米-1.02米,高1.43米;前室长2.97米,宽2.02米,高2.85米;通道长0.118米,宽0.902米,高0.137米;①译者注:通道应为长1.18米、高1.37米。后室长3.28米,宽3.28米,高2.9米。棺床长2.51米,宽1.85米-2米,高0.21米。②以下有关德兴里壁画墓的结构和壁画的介绍参见朴晋煜等《德兴里高句丽壁画墓》,平壤:科学百科辞典出版社,1981年,第4-43页。墓的方向为南向,甬道位于前室南墙中间偏东处。墓道连接甬道的地方东西宽1.2米,连接处竖立一块大板石用来区分内外。甬道与墓室之间有门槛;门槛伸出地表其上有孔,设有木制的开关门,但只留有些许痕迹。墓室地面是在压实的土上铺上5毫米厚的木炭,再在其上压上15毫米-20毫米厚的黏土,之后抹上5毫米的石灰浆。

图一 德兴里壁画墓外观

前室东西边比南北边长,北墙的西侧设有长0.955米-0.978米,宽0.53米-0.55米,高0.175米的石祭台。前室的各边长大概在1.984米-2.905米之间。前室与通道之间也留有设置门的痕迹。后室石棺床的位置距离东墙、北墙、西墙不远,距离南墙较远。棺床大小为长1.85米-2米,宽2.495米-2.505米,高0.21米。

甬道为平藻井,前室的藻井为四阿内收上砌2层平行叠涩结构,后室藻井为四阿内收上砌4到5层平行叠涩结构,后室藻井的平行结构是1-3层的东北角和东南角上再加一层,北边变成4层,其他方向变成5层。墓葬经过2次以上被盗后,在当时调查的墓中并没有发现任何遗物。墓室四壁与藻井上抹灰,其上画有壁画,甬道与通道的墙上也画有壁画。壁画的主题是生活风俗。

德兴里壁画墓墓室四壁和藻井下端画有木制房屋的房梁、斗拱、檩子,再在其中画上描写生活风俗的内容,在墓室中呈现出来世的生活空间(图二)。甬道东壁上从南开始画有莲花开放的莲池、怪物门守,还有男女人物。莲池南边上面竖着写有“童□□端□□道者□□□笑”的墨书,③以下有关德兴里壁画墓墨书铭的介绍和解释参见朴晋煜等《德兴里高句丽壁画墓》,平壤:科学百科辞典出版社,1981年,第80-98页。怪物门守瞪着眼睛咧着嘴,伸着长长的舌头。

西壁的最南边画着一个怪物门守的头,每只手里拿着一支矛,斜插呈“X”状,正面蹲坐。瞪着眼睛,张着大嘴发出声音,给人一种威慑感。怪物门守南边头上方写有“太歲在己酉二月二日辛酉”①为方便学界研究,行文中引用的德兴里壁画墓墨书墓志铭文字均未用简化字。,“成關此堕戶大吉吏”的字句。怪物门守北边画着一只伸着长舌头的怪物,与东边的形象相似。这个怪物北边墙角处隔着木头有两个人站立。

前室北壁东侧与东壁、南壁东边画有以墓主人为主角的大规模出行队伍,编成5列的队伍由若干牛车和铁骑、护卫侍从、鼓吹乐队构成。行列中有3辆马车和牛车,前面马队引领。牛车行列左右外侧由重武装的铁骑队保护。南壁东边画的牛车行列全体引领者在骑手身后,右手高高地举着弩,骑马向前。通过头上方写有的“薊縣令掛軒弩”的墨书可以得知这个人物是幽州所在地蓟县的县令。

图二 德兴里壁画墓内部结构示意图

前室东壁画有中心行列的引领者司马。头上方写有“鎮□[勅]史司馬”墨书。马车和牛车行列中黑色马拉的车上方写有“御使導從時”字句,可以得知乘车的人物是御使。黑色牛拉的车前写有“使君出遊時”的墨书,据此可以得知墓主人“镇”正在乘车。最后面有“遮日”的车后画有身着彩色裙装的侍女,车内的人物应是墓主人的夫人。北壁东边还画着牛拉的车和护卫者等。

前室南壁西边上下分开,画有墓主统领的幕府官吏们。左边中间用墨书分四行书写“鎮□[府长]史[司]馬參軍典軍錄事□曹僉史諸曹職[吏]故銘記之”字句。

前室西壁画有来拜见幽州刺史的幽州蓟县县令和13郡的太守,北壁西边画有墓主人——幽州刺史镇和侍从。为他们引路的两位“通事吏”与蓟县县令、13郡太守旁边有墨书写有他们的隶属和地位。②译者案:前室西壁未见蓟县县令图像。

前室北壁西边墓主人幽州刺史镇坐在帐房内的榻上,接受13郡太守和将军的拜见。穿着道袍正襟危坐的墓主人右手执羽毛扇,头戴大臣们用的青罗冠。青罗冠是王与上级官员着于头部,加于内冠之上的头冠。用罗的颜色区分地位高低。墓主人后面低矮屏风处有男女侍从,或演奏乐器,或扇大蒲扇,他们的形象与主人的头部相比较小。墓主人前面左右画有一些大贵族,或报告,或接受指示,为表现身份的差异也比主人画得小些,应是使用了多点透视法。③[韩]全虎兑:《绘画》,《韩国史》8“三国的文化”,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98年,第181-182页。

前室北壁上方中间横着画有长方形空间,内饰黄色,写有14行154字的墨书墓志铭。①[韩]徐永大:《德兴里壁画墓墨书铭》,载韩国古代社会研究所编《译注韩国古代金石文》第一卷,“高句丽-百济-乐浪篇”,韩国驾洛国史迹开发研究院,1992年,第72-90页。墨书墓志铭原文与解释如下:

□□郡信都[縣]都鄉□甘里

釋加文佛弟子□□氏鎮仕

位建威将軍[國]小大兄尤将軍②译者案:“尤將軍”为“左將軍”。

龍饟将軍遼東太守使持③译者案:“龍饟将軍”应为“龍驤將軍”

東[夷]校尉幽州刺史鎮④译者案:此句应为“太歲在戊申十二月辛酉朔廿五”。

七十七薨[叭]永樂十八年

歲在戊申十二月辛酉朔十五日

酉成遷移玉柩周公相地⑤译者案:句首缺失“乙”字。

子擇日武王[選]時歲使一⑥译者案:句首缺失“孔”字。

良葬送之後富及七世子孫

番昌仕宦日遷移至侯王

造藏万功日煞牛羊酒肉米粲⑦译者案:“肉”作“宍”

不可盡畺旦食鹽豉食一京記⑧译者案:此句应为“不可盡㩖旦食鹽豉食一椋記”

[之後]世寓寄無彊

“□□郡新都县都乡□甘里人,释迦文佛的弟子□□镇所任官职是‘建威将军国小大兄尤将军龙饟将军辽东太守使持节东夷校尉幽州刺使’。⑨译者案:“尤將軍”为“左將軍”。“龍将軍”应为“龍驤將軍”。镇是77岁辞世,于永乐太王十八年(戊申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乙酉日(初一是辛酉日)下葬。周公选址孔子择日武王定时,日期与时间均为良期,将来富泽七世,子孙官运亨通,位及侯王……建墓时用工万名,每日杀牛宰羊,酒肉饭食用之不尽。晨食之酱餐置满物仓。传之后世,永无休止……”

德兴里壁画墓前室藻井用日月、60余个星宿,表现了与信仰相关的想象世界和打猎的场面。⑩关于星宿的动向参见金一权《高句丽星宿与神话》,韩国坡州:四季,2008年,第50-91页。前室东侧藻井的下部和南侧藻井的东下部一侧画有打猎的场面。骑马翻越山岗的骑士们用箭猎取鹿和老虎,被猎人包围的野猪和狍子找不到藏身之地,这儿藏那儿躲。山和树木作为猎场的背景以剪纸般的图样表现出来,比骑马的猎人和禽兽画得更小。

藻井上方画有仙人和玉女、奇异的鸟和禽兽,用来表现想象和观念的和谐。东侧藻井有飞鱼、青阳、阳燧等,南侧藻井有仙人、富贵、吉利、牵牛、织女、猩猩等,西侧藻井有仙人、千秋、万岁等内容,北侧藻井有地轴、天马、□雀、辟毒、博位、贺鸟、零阳、喙远等。

整体来看,藻井上方的空间由日月、星辰和奇异的存在填充,构成了一个星辰世界。东侧藻井长有翅膀的飞鱼冲破天空,与双足踏火奋力展翅的火鸟阳燧“陽極之鳥履火而行”相遇。西侧藻井右手持莲枝,左手撑幢的仙人与右手托莲蕾、左手持幡的玉女相对。北侧藻井有体现长寿愿望的千秋和万岁。

南侧藻井左侧上方和右向下呈对角线布局。流淌的银河将两部分分隔开来。银河东边有织女、仙人、富贵、吉利。西边有牵牛、猩猩和打猎的场面。主要表现了结束了一年一次的相见,牵牛和织女分别的场面。

北侧藻井有墓志铭、北斗七星、北极星、地轴、天马、辟毒等。北斗七星下面有人面四脚兽模样的地轴,它是以大地为中心轴的人面神兽。黄色长框里面有墨书写着“地軸一身兩頭”的字样。

藻井穹庐的最上面和三角形区域之间有卷草纹作为与平行梁的界线。平行梁1段侧面有连续的花瓣纹,2段底面有几何纹,侧面有三角形的火焰纹,藻井顶部绘有盛开的莲花纹,目前仅残留有莲叶的部分边缘。

通道东壁和西壁上描写了主人夫妇出行的场面。后室南壁西边的左侧画有莲池,右侧将马厩和牛棚上下分开。马厩里有三匹正在吃干草的马。槽子设于马胸膛的高度,因此三匹马全都没有低头,而是将嘴搭在槽子上。马的肩与臀十分肥厚,相比之下四条腿短且细瘦。

整齐地站立吃干草的马左边用墨书写有“此是□前廄養馬子”。有一个人站在马后边,看上去是养马人的样子。其他两个人在马厩里面坐着,似乎正在整理干草。从身着窄腿裤和短袖襦的衣着来看,这些人的身份应该是这家看马的下人。

牛棚里有两头牛,正在吃槽子里的饲料。毛色相同的两头牛与马厩中的马一样身子壮硕腿细瘦。埋头吃饲料的两头牛身边有两台车辇。后室东壁上也有莲池,表现了佛教活动七宝供养的场面。东壁莲池的中央有两朵盛开的莲花。红色的莲叶边线描得很重。七宝供养所在的东壁南边上部中央以大树为中心,右侧有看似七宝活动主持者的人物,头戴黑色两角帻,跪于平板床上,两手向外伸。

树后右侧的人物后方用墨书写有“此人為中裏都督典知七寶自然音樂自然飲食有□之幡□□□□”。①关于佛教仪式七宝活动与相关墨书铭的探讨,参见深津行德与门田诚一的相关研究。深津行德:《从高句丽古墓壁画看宗教与思想》,《高句丽研究》4,高句丽研究会,1997年,第411-415页;门田诚一:《高句丽壁画墓与东北亚》,京都:思文阁出版,2011年,第145-202页。树的左侧有一个小侍童,后面侍从与侍女并立。下方有四名男子向北而立,对面立有两个女人。

后室西壁有马射戏的画面,画有高床仓库。马射戏是骑马射靶的游戏。可以看出高句丽注重骑射,骑射兼具训练和运动的功能。②[韩]全虎兑:《古墓壁画中的高句丽史》,首尔:火光,1999年,第24页。头戴黑色头巾的骑马人在向前飞驰的马背上转身向后,提箭射靶,多位骑马人之间有人担当裁判员和记录员。马射戏场面下方有纠缠在一起的树枝,树上系着马,旁边站着马夫。画面右边上方画着高句丽社会广泛使用的高床仓库。

后室北壁中间画着墓主人端坐榻上的样子,头着青罗冠,手持羽毛扇。主人旁边有或戴帻或戴黑色头巾的文武侍从。墓主人旁边有足以置榻的空间,但无任何内容。帐房外北壁西侧有马、马夫和侍从。东侧有带遮阳棚的牛车和侍女。看上去右侧空白空间可能是墓主夫人的位置,可能墓室完成墓主人被埋葬的时候夫人还活着。

墓主夫人乘坐的牛车行列中侍女们在被遮阳棚遮挡的牛车左右站立成列。挽着发髻的女子们画得更大,没挽发髻的年少女子们画得小些。侍女们都着长襦和褶皱裙,裙子下面露出裤子的下端。

后室的藻井上有斗拱和檩子,之间有莲花和变形云纹,三角火焰纹等。四壁和藻井的界线,穹窿与平行房梁之间的檩子里面有变形云纹,下面的檩子和上面的檩子间有“人”斗拱。平行房梁的各层上面有更迭的云纹和火焰纹。3层和4层的藻井底面各有变形云纹和卷草纹。藻井盖石上曾画有盛开的莲花,一部分仍留有痕迹。德兴里壁画墓的墨书铭和壁画题材在墓室中的排列位置整理为表1和表2。

表1 德兴里壁画墓壁画题材的构成与位置

表2 德兴里壁画墓墨书铭的位置与内容

墓壁1.此人為中裏都督典知七寶自然音樂自然飲食有□之幡□□□□2.此人與七寶俱生是故儉[]知之3.此二人太廟作食人也4.此二人持刀侍[衛]七寶□時5.此二人持果□食時此是□前廄養馬子1.此為西[]中馬射[]人2.射[]注記人

二、墓志铭及壁画题材分析

平壤圈壁画墓中最早的两室墓是4世纪末建造的平壤驿前壁画墓。①[韩]全虎兑:《平壤圈高句丽壁画墓的现状与课题》,《蔚山史学》15,韩国蔚山史学会,2011年,第68-69页。但这个墓的藻井部分已不存在,无法得知藻井的结构。德兴里壁画墓是藻井可以确认的典型两室墓中时间最早的。

德兴里壁画墓是四阿再加平行叠涩的藻井结构。在两室墓中龛神塚和药水里壁画墓等5纪前期筑造的平壤圈壁画墓是穹窿上加抹角叠涩,而与德兴里壁画墓相同的藻井结构还没有发现。因此从藻井的结构可以将德兴里壁画墓与之前和之后的壁画墓加以区分。

如果认为前室北壁上方的墨书墓志铭内容是真实的话,那么德兴里壁画墓的主人镇就是4世纪后期到4世纪末横跨今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境的幽州的刺史。终年77岁,于高句丽永乐十八年阴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葬在事先准备好的今南浦市德兴里山丘上的坟墓里。墓志铭表明墓主人生前举行七宝供养等佛事祈祷佛教信仰中的来生,是一位佛教信徒。同时,根据中国魏晋时期的风水地理,在葬地风水观的基础上进行相地、择日和选时,根据墓的位置决定葬礼的时日。

墨书墓志铭中的永乐十八年(戊申年)是408年,但是初一是辛酉日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乙酉日),阳历为409年1月26日。此时正是广开土王时代(374-413)。镇的出生地被记录为信都县,根据朝鲜研究者所著《高丽史地理志3》中的“嘉州,本高丽信都郡”,应该是朝鲜平北云田博川一带。②[朝]孙永钟:《高句丽史之诸问题》,平壤: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但韩国、中国以及日本的研究者则根据《晋书·地理志上》中“冀州,安平国信都县”的内容认为信都县应位于河北省安平。③康捷:《朝鲜德兴里壁画墓与相关问题》,《博物馆研究》,1986年第1期;[日]佐伯有清:《德兴里高句丽壁画墓的墓志》,《日本古代中世史论考》,东京:吉川兴文社,1987年;[韩]金元龙:《韩国美术史研究》,首尔:一志社,1987年;[韩]孔锡龟:《德兴里壁画墓被葬者的国籍问题》,《韩国上古史学报》22,韩国上古史学会,1996年。

镇的姓氏不能确认,他出生于信都郡所属的□□郡,连姓氏都不能确认,但他到底是出生在高句丽的土地上,还是中国辽宁省安平一带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镇最开始是高句丽人,还是先在慕容鲜卑氏建立的前燕、后燕国中活动后亡命于高句丽。这个问题还涉及高句丽是否曾经设置过一个包括中国河北省和山西省部分地区的幽州。近来的研究显示德兴里壁画墓主人镇是在掌握北中国东北支配权的前秦向后燕过渡的过程中亡命于高句丽的中国北部王朝官僚。①[韩]余昊奎:《4世纪高句丽的乐浪、带方经营与中国籍亡命人的身份认识》,《韩国古代史研究》53,韩国古代史学会,2009年,第159-200页。林起焕认为镇是后燕出身(林起焕:《高句丽政治史研究》,首尔:,2004年,第181-187页)。

从位置和造型、宣布关闭坟墓的墨书中可以看出甬道西壁的怪物头门守是镇墓兽的一种类型,可以联想到中国汉至魏晋时代的画像石墓和壁画墓中登场的怪兽,与沂南汉墓中出现的拿着各种武器跳舞的怪兽在造型和形象上都非常相近。②山东省沂南汉墓博物馆编:《山东沂南汉墓画像石》,济南:齐鲁书社,2000年。图14:前室北壁中段画像。

甬道东壁的莲池和男女人物、西壁的树和两名男子都与具有特定意义的活动相关,可能与前室的墓志铭,或后室的七宝供养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即便将甬道墙上的画看作是佛教活动,却很难确定他的具体内容。

前室北壁东侧向东壁、南壁延伸出一出行队伍,规模和内容可以和安岳3号墓的回廊上画就的行列进行比较。在安岳3号墓的行列画面中有大概250名人物登场,表现了墓主人生前的威势。与之不同的是,德兴里壁画墓的行列即便是在重武装铠马枪骑兵的护卫下行进,也很难感受到墓主人作为高位阶的幽州刺史的威势。

行列登场人物中墓主人的车辇前后有一些侍从,与行列左侧的骑马人有部分重合。行列右侧的骑马人与左右外侧的枪骑兵各自独立,护卫行列的人数显得相对较少。虽然男女侍从、骑马人、枪骑兵、牛拉车辇将画面充满,但感觉上是画出了行列中必需的人物和器物。

值得注意的是出行队伍的方向。行列整体朝向墓的入口方向。这与安岳3号墓回廊行列将后室包围,向北继而向西延伸形成对比。近来的研究认为壁画墓中一度被广泛使用的出行队伍图像是前往死后仙境的象征。③[韩]朴宪主:《德兴里壁画墓研究——以中国的地区影响关系与图像的渊源为中心》,《美术史学研究》252,韩国美术史学会,2006年,第5-44页。

前室南壁西侧有墓主人镇统领长史、司马等幕府官吏办公的场面。可以说证明了前室西壁和北壁西侧的幽州13郡太守拜礼图的真实性。但幽州的首县蓟县县令和13郡的太守拜见幽州刺史镇的场面到底是历史的真实还是假想的画面还存在着争议。

在画面中登场的13郡太守都像戴了假面一样没有表情。画家的表现技巧不太娴熟,致使人物的性格没有得到体现,只有无表情的面部描写。但也可认为没有表现出个性的需要,或者说表现个性是时代的禁忌。④[韩]全虎兑:《高句丽古墓壁画的世界》,首尔:首尔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25页。

从前室北壁西侧画有墓主人和男女侍从的模样上可以看出,禁忌对画家的绘画制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向主人镇做报告并听从指示的人物,为主人演奏乐器、持长扇的男女侍从们都比主人的头部画得小。画家为了表现作为大贵族的主人和侍从之间的身份差异采用了多点透视法对人物进行描绘。

前室藻井上画的天界画,是星宿信仰的直观表达。东侧、南侧藻井下部画有打猎的场面,在构图和内容上都与其他高句丽古墓壁画中的打猎图没有明显不同。但是藻井上部的星宿和想象中的神圣存在不加区分画在同一空间,所以不能将打猎的画面看作是日常打猎的再现。而且前室的四壁和藻井间横插檩子上的三角火焰纹也体现出壁画上的打猎场面并非现世的活动再现。

前室东侧藻井上部星宿和云纹间的飞鱼、青阳、阳燧,北侧藻井上部的辟毒、博位、贺鸟、零阳、喙远等形象体现了《山海经》对天地自然的认识,这种观点也屡次被提出。①[韩]郑在书:《对高句丽古墓壁画的神话与道教题材的再认识》,《白山学报》46,白山学会,1996年,第30-37页;金一权:《高句丽壁画中的仙与天的想象力实际——韩国美术史的人文学想象力研究》,《美术史学研究》268,韩国美术史学会,2010年,第57-60页。实际上“學道不成背角樂□”的贺鸟,“學道不成頭生七□”的零阳等使我们联想到追求特别的技能的《山海经》中的神兽。

藻井南边牵牛旁边的猩猩图是《山海经》中记录的神兽,能听懂人语会说人话,抓住吃掉的话听力更聪明。②《山海经·南山经》海内南经与海内经。壁画的鸟和神兽体现了《山海经》的思考方式,也证明了《山海经》对墓葬壁画的影响。③[韩]全虎兑:《从古墓壁画看高句丽人的神仙信仰》,《新罗文化》17、18合辑,东国大学新罗文化研究所,2000年,第11页。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存在是作为天界的一部分画出的,而这些神奇的鸟兽本来就被当作是神。④[韩]郑在书:《高句丽古墓壁画表现出的道教图像意义》,《高句丽渤海研究》16,高句丽渤海学会,2003年,第319-320页。

前室南侧藻井所绘银河是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第一次出现,并与牵牛织女的神话有关。但是,如将南斗六星等星宿放在一起考虑的话,壁画中的银河也体现了5世纪初高句丽所具有的天文知识。壁画中的牵牛和织女是5世纪前后东北亚遗迹和遗物中神话传说人物形象通过绘画形式生动再现的特别事例。⑤[韩]全虎兑:《高句丽古墓中的织女图》,《历史与现实》38,韩国历史研究会,2000年,第123-149页。

与织女一同出现的富贵和吉利与西侧藻井的千秋、万岁都是吉祥观念的形象化,表现了人间追求的富贵、吉利、千秋、万岁,也体现了仙人们生活的天界的运行原理。西侧藻井手持莲枝飞天的仙人和玉女表现了深刻的神仙信仰。⑥[韩]全虎兑:《高句丽古墓中的织女图》,《历史与现实》38,韩国历史研究会,2000年,第16-17页。

前室北壁藻井上部画有北极星、北斗七星和一身两头的地轴,不仅仅是造型上,在观念上也与顺天天王地神塚壁画中的地神相通。⑦[日]南秀雄:《高句丽古墓壁画的地轴像》,《古文化谈丛》30,九州古文化研究会,1993年;南秀雄:《高句丽古墓壁画的图像构成——以天井壁画为中心》,《朝鲜文化研究》2,东京大学朝鲜文化研究室,1995年。地轴东边的天马与安岳1号墓壁画中被认作的天马不同,身上并未带有翅膀。从造型上来看与庆州天马塚出土的障泥天马更似一脉相承。

前室藻井上部最上面的64星宿按照方位排列的痕迹非常明显。与下面的仙人、玉女、瑞鸟神兽世界相关联。为了表明精确的天文观测结果,根据距离和亮度对星的大小加以区分,星的位置和星之间关系也可以确认。⑧[韩]金一权:《高句丽星宿与神话》,坡州:四季,2008年,第58-90页。前室盖顶石上有用来装饰的盛开莲花,也表现了自称“释家文佛弟子”的墓主人镇的佛教信仰。

前室和后室间通道的东壁与西壁上,壁画各自以墓主人镇和他的夫人为主人公,从此点来看两个行列都与前室行列图的着眼点相同,但与东壁和西壁画面互相呼应的角度来看两行列与前室的行列得以区分。

后室东壁南边画有七宝供养图,东壁北边和南壁东西两边亦有莲花图。主人公曾是七宝供养活动的主持人中里都督,那时举行这个活动表现了对现世的求福和对永恒的来世的渴望。从这个角度上,5世纪前后高句丽古墓壁画中描绘的“七宝供养”是唯一的例子,值得关注。

后室南壁西边画有马厩和牛棚,后室西壁画有马射戏、拴马、高床仓库等场面,表现了墓主人镇的内宅和日常生活。现世生活中游戏和休息的瞬间在来生的生活中也应得到再现。后室北墙上墓主人独自一人的形象也非常明显,夫人还没有到达来生,通过对现世日常的描画,强烈地表达了再现今生的意志。

后室北壁东侧和西侧画有男女侍从(图三)与同为南浦地区壁画墓的龛神塚壁画的登场人物不同,身着服饰可联想到高句丽固有服饰文化,这些服饰并非国内城地区古墓壁画中可见的圆点纹裤子和襦裙,而是下面低至腰下的长襦,裤腿非常窄,还有褶皱裙,这些都是高句丽服饰固有的特征。①[韩]安辉濬:《韩国古墓壁画研究》,《社会评论》,2013年,第147-148页。

图三 德兴里壁画墓中的男女侍从图

头戴黑巾、帻或罗冠的男子们和或挽发髻或披发的女子们身上能看出高句丽人的形象。与安岳3号墓壁画的登场人物相比壁画人物服饰的高句丽化更为明显。也可以说是5世纪前期建成的平壤圈壁画中表现出的一个明显的变化。②[韩]全虎兑:《高句丽古墓中的织女图》,《历史与现实》38,韩国历史研究会,2000年,第182页。

后室的四壁与藻井像前室一样用檩子隔开。值得一提的是,与前室不同后室的藻井是“人”字斗拱与三角火焰纹、云纹等装饰而成的。考虑墙面的七宝供养图、莲池、盖顶石上盛开的莲花,装饰纹中心的藻井是用来突显后室全部即是来世空间的。后室由地上和天上构成,从装饰来看,与前室是不同性质的空间。

三、德兴里壁画墓与5世纪前后的高句丽

建造德兴里壁画墓的5世纪初东北亚国际关系一如既往,受到来自五胡十六国时代中国北方分裂的影响,局势每每出现剧烈的变化。高句丽此时与慕容鲜卑建立的燕国相邻,面临着如何应对燕国的难题。幸运的是受益于小兽林王(?-384)、故国壤王(?-391)时期的体制整备,广开土王时代的高句丽成为影响东亚势力变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广开土王即位后无论是军事外交还是社会文化方面均推行了积极的政策,将平壤作为南部的中心城市加以开发,同时也作为信仰,将佛教当作国家社会文化层面的事业加以促进。与德兴里壁画墓密切相关并值得注意的是4世纪末高句丽扩张到辽东,变成高句丽领土的这一地区包括了魏晋时期曾经是中国东北据点的襄平。

辽东城一带从东汉至魏晋建造了大量的壁画墓。辽东城遗留了很多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汉文化。公元357年有墨书铭的安岳3号墓、台城里3号墓和辽东城塚等初期高句丽壁画墓在构造上与这一地区的壁画墓能够衔接。①[韩]全虎兑:《高句丽古墓壁画的起源》,《讲座韩国古代史》9,“文化的收容与传播”,驾洛国史籍开发研究院,2002年,第51-101页;全虎兑:《再论高句丽的安岳3号墓》,《韩国古代史研究》44,韩国古代史学会,2006年,第137-149页。4世纪末辽东城一带被高句丽占据,从4世纪中叶开始影响高句丽的汉系埋葬美术传统也成为高句丽文化的一部分。

刚刚变成高句丽辖区的辽东地区不仅是汉系文化兴盛的地方,也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兴起的佛教信仰蓬勃发展的地区。佛教传入高句丽的4世纪后期,辽东地区僧侣们的布教活动频繁。壁画墓辽东城塚的辽东城图上画有大型的阿育王塔,表明了辽东城是辽东地区佛教信仰的中心地。

德兴里壁画墓的壁画构成中引人注意的第一个要素是与佛教信仰和文化相关的内容。墓志铭中墓主人镇自称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莲池、七宝供养活动的场面都作为壁画的主要题材得以表现。前室和后室用来装饰盖顶石的盛开莲花也表明了墓主人及其族人对佛教的兴趣和信仰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第二个要素是墓室的四壁与盖顶石上佛教题材占有大量比重,前室藻井壁画也是以神仙信仰为题材。天界的人们手持莲蓬花蕾或托花瓣,旁边用墨书写着“仙人”“玉女”等字样。如果他们不是佛教飞天观念的形象,那么,他们手中的莲花和花瓣又具有什么意义呢?

众所周知,五胡十六国时代后期佛教是中国北方的主流宗教信仰,但是佛教的观念或思考方式是否影响到中国北方百姓的生活,并在社会和文化整体中得以体现却不得知。从“格义佛教”这样的用语中可以得知老庄的观念和儒家思想在很长时间内仍是理解佛教的基础和媒介。

飞天可能并未与仙人和玉女加以区分,莲花也可能并非象征了佛教中的净土。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的话,佛教的净土与不死的仙境之间便没有分明的界线。实际上墓主人镇的墓志铭上以释迦牟尼的弟子自处,但并未言及来世的净土,只是希望“富及七世子孙,永世无休止”。

那么德兴里壁画墓后室壁画的主要题材七宝供养活动又反映了什么愿望呢?被看作是来世空间的墓室盖顶石上的莲花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后室北壁上画的墓主人镇和侍从们是否正在享受来世的日常生活呢?这个地方如果是来世的居所,那么墓主人前往的是什么样的来世呢?

357年安岳3号墓前室盖顶石上盛开的莲花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使我们猜测是否在4世纪中期佛教已经传入了高句丽。①[韩]全虎兑:《高句丽古墓壁画研究》,韩国坡州:四季,2000年,第145-148页。但是被看作是墓主人的冬寿墓志铭上却没有与佛教相关的内容,画有墓主人的位置也只有前室西侧室的西壁。汉至魏晋时代在中国去世的墓主亡魂,作为祖先神在祠堂西边的空间供奉,祭祀也在此举行。②[日]东潮:《高句丽考古学研究》,东京:吉川兴文馆,1997年,第316-217页。这个空间被称作魂殿,在墓室中也得到再现,西边墙上画有肖像,前面设有供桌。安岳3号墓西侧室上也有这样的魂殿。德兴里壁画墓前室北壁西侧的墓主人像和他前面的石祭台也是魂殿的痕迹。③[韩]全虎兑:《高句丽古墓壁画的世界》,首尔:首尔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33页。但是德兴里壁画墓前室北壁上的墓主人肖像画在东壁七宝供养延伸的空间很难被看作是魂殿。

安岳3号墓中墓主人梦想的来世是现世的再现。壁画内容中没有反映出佛教的净土,也未反映出以成仙为前提的不死仙境。与安岳3号墓不同,德兴里壁画墓中充满了仙人、玉女和珍禽奇兽,还有从七宝供养延伸出的地上日常生活。仙人和玉女的世界是仙境,通过七宝供养追求的世界是佛教的乐园,日常生活得以再现的地方就是与现世相同的来世。

墓志铭上显示,公元323年镇出生在前燕、前秦、后燕、北魏、高句丽互相牵制的时代,并将前燕、后燕、高句丽作为活动的舞台。经历了强国崛起又衰落,人与宗教、文化汇聚成流又产生分支的变化。

几个时代的多种文化混杂的襄平一带于4世纪末纳入了高句丽的范围,德兴里壁画墓的主人“镇”成为高句丽广开土王的臣下。墓志铭显示,对镇来说魏晋时代以来在中国流行的葬地风水观与五胡十六国时代广为传播的佛教信仰可以并存。襄平一带就是这样不同观念并存的地区。

广开土时代高句丽平壤一带是乐浪文化与佛教文化混合的地方。乐浪文化是古朝鲜时代的土著文化加以中国汉至魏晋的文化形成的。西亚、亚洲内陆和中国北方的佛教文化传入,平壤成为高句丽境内文化色彩非常独特的城市。一方面具有与国内城的土著文化性质不同的固有文化,另一方面接受了外来文化的洗礼。广开土王在平壤大建寺院,平壤被新的文化占据了。

南浦基本上属于平壤文化圈的一部分,在地区和生活圈上与平壤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南浦是中国的山东地区、高句丽的辽东地区还有连接平壤的水上交通最后路口,也是文化的进出口,平壤防御的最终关卡。

从安岳3号墓的主人“冬寿”事例中可以看出,高句丽政权将原乐浪、带方地区汉系居民的支配和统治权委托给从中国北方亡命来的高位阶官员。④[韩]余昊奎:《4世纪高句丽的乐浪、带方经营与中国籍之命人的身份认识》,《韩国古代史研究》53,韩国古代史学会,2009年,第181-192页。“镇”也是这样的角色。⑤[韩]孔锡龟:《传入高句丽的中国籍人物动向》,《高句丽研究》18年,2004,第480-482页。镇负责的南浦一带从高句丽试图开发平壤之前就是平壤的关卡。

5世纪初建成的龛神墓壁画墓展示了广开土时代南浦一带初期道教和佛教混合文化和观念的情况。镇作为南浦一带管理者时,其信仰正是辽东城一带佛教传入并流行了一段时间之后的状态。辽东城地区的佛教对镇来说并不陌生,是他熟悉的信仰世界。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德兴里壁画登场人物的服饰可以看出高句丽化的特色。①[韩]全虎兑:《高句丽古墓壁画的世界》,首尔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42页。南浦地区5世纪早期的龛神塚中的壁画人物就是身着汉系服饰,与德兴里壁画人物形成对比。德兴里壁画人物服饰中有明显的高句丽特征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与镇熟悉的佛教信仰有什么关系吗?即便如此,壁画内容中关于成仙等来世观念题材占有很大比重又是什么原因呢?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必要综合讨论墓主人镇的宗教、文化身份,广开土王时代高句丽社会的指向性,南浦一带文化的动向等问题。镇应该是从前燕或后燕逃往高句丽的,深谙魏晋时代汉系文化,极有可能是对佛教信仰接纳的情况下成为高句丽王的臣民的。南浦地区汉系居民的比重不小,镇成为此地的官吏时正值高句丽将佛教信仰当作一项国策加以宣传时。这样看来,广开土王的臣民镇在墓志铭中自称佛教徒是非常合理和自然的。

而墓志铭上出现的葬地风水等也是镇熟悉的观念体系。从墓主人的立场,上天指定的最好时间——天时,配以最好的地点——阴宅,可以为后孙积德,并使本人升天。镇不希望举行违背这样信念的葬礼。从国家的层面上,正在宣扬佛教,对镇来说魏晋时代广为传播的观念也具有与佛教信仰同一价值。

从居民构成和所在地的条件来看,南浦在文化上更为开放。这样的社会氛围也反映在德兴里壁画的内容当中。文化的光谱广泛辐射,社会上存在多样的观念和信仰体系。南浦就是这样地区中的一个。德兴里古墓壁画存在观念和信仰的混合状态,高句丽的特色明显也可能是这个原因。南浦一带因此形成了多样文化色彩。

南浦德兴里壁画中发现的公元408年墨书墓志铭显示,墓主人作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同时也重视中国魏晋时代流行的葬地风水。德兴里壁画墓中有关于包括七宝供养在内的佛教仪式的内容,也有仙人、玉女等仙境场面,现世的生活在来世的场景中得以再现。从壁画的构成来看,墓主人镇同时具有几种类型的来世观但并不彼此矛盾。

南浦一带汉系居民比重较高,高句丽王国任命从前燕或后燕出身逃亡高句丽的镇管理此地;作为平壤的关卡,不同文化的出入口,南浦具有多样的文化;此地的管理者镇也同时熟知几种文化和宗教信仰。

德兴里壁画墓中信仰和文化的并行状态在高句丽的服饰文化中也显而易见。作为平壤的一部分,佛教正在南浦扩散,同时,高句丽政权力图确立统治体系。广开土王时代,镇作为高句丽的官吏来到南浦,他同时具有佛教信仰、继世观、汉系文化等思想,在与南浦地区存在的多样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德兴里壁画墓。

责任编辑:祝立业

K871.42

A

2096-434X(2017)02-0139-14

全虎兑,韩国蔚山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高句丽壁画;韩国,蔚山,广域,422-742。潘博星,长春师范大学东北亚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东北地方史;吉林,长春,130032。郑春颖,长春师范大学东北亚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高句丽历史、考古;吉林,长春,13003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ZS059);长春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师大RC[2016]001号)。

猜你喜欢

藻井德兴前室
传统经典藻井纹样——创意百变宝相团花
麦香——一『厅级农民』赵德兴
江西铜业集团(德兴)铸造有限公司
江西铜业集团(德兴)铸造有限公司
浅析中国古建筑中“藻井”的文化特征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中若干条文的见解与建议-防烟系统
GLOBAL EXISTENCE OF CLASSICAL SOLUTIONS TO THE HYPERBOLIC GEOMETRY FLOW WITH TIME-DEPENDENT DISSIPATION∗
消防电梯的设置及防火要求研究
藻井
莫高窟里看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