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创新实干, 在转型发展中打造卫星应用产业建设的主力军—访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涛

2017-11-01卢昕平朱曼洁祁首冰

国际太空 2017年9期
关键词:航天卫星发展

本刊特约记者 卢昕平 朱曼洁 本刊记者 祁首冰

聚焦核心,创新实干, 在转型发展中打造卫星应用产业建设的主力军—访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涛

To Build the Main Force of Satellite Application Industry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ge:an Interview with Wang Haitao,General Manager of Space Star Technology Co., Ltd.

本刊特约记者 卢昕平 朱曼洁 本刊记者 祁首冰

2017年8月16日是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恒星)成立31周年纪念日。31年来,航天恒星人以引领中国卫星应用发展为目标,率先走向市场,率先公司化体制改革,加速产业化发展,开拓了面向全国的八个业务领域和产业能力布局,实现了由项目和产品为主的模式向提供天地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模式的转变,打造了一条集市场、研发、研制、生产、售后及运营服务一体化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从传统军工研究所转变成为了国内卫星应用的领军企业,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道路。当前,新技术发展潮流、国家供给侧改革等宏观政策牵引为卫星应用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产业建设的主力军,加快产业化转型升级的进程已经开启。为此,记者专访了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涛,对公司下一步如何聚焦转型,加快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深入沟通。

记者:航天恒星在最近几年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正在加快产业化转型升级。今年公司提出,进一步转变思想,重新思考如何真正面向用户,持续深入地研究国家政策和用户需求,聚焦供给侧改革,在各领域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核心产品,加速卫星应用产业化。这将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王海涛: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推进供给侧改革,要求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变化,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围绕供给侧改革的主线,国家及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制造2025”,以及“天地一体化网络信息工程”、“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智慧海洋”重大科技专项论证,明确了“海洋、空间以及深地极地”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领域,要求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鼓励军工技术向国民经济领域转化,为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们的上级领导单位,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也对卫星应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聚焦重点业务,推进卫星应用等高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来说,落实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学习苹果、华为,以及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快速反应和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抢抓市场机遇,深挖用户需求,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打造“专、精、特、优”的核心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推动公司卫星应用产业快速发展。

未来,我们将围绕产业政策和用户需求,提前布局,实现由单纯的任务承接模式向超前论证、提前投入、牵引重大项目的应用模式转变。我们将与国家部委和行业主管部门系统对接,深入研究并参与智慧海洋工程等有关政策制定,确保卫星应用核心业务和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支持。我们将依托公司新组合设立的战略发展创新中心、测绘、气象、海洋三大行业中心及区域分部平台资源,紧密跟踪、积极影响国家部委、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将“系统+芯片”和IT两大产业链的业务发展纳入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范围,谋划重大项目,引领公司产业发展,夯实公司产业布局。国际化发展方面,我们还将加强与海外机构和企业合作,发挥“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的创新引领作用,通过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联合实验室平台,开展在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芯片、激光通信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联合研发;通过与泰雷兹-阿莱尼亚航天公司(TAS)等海外优质企业合作,参与海外市场布局与运营,加快卫星通信系统及终端产品的产业化推广。

记者:航天恒星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打造国际一流的卫星应用及综合信息系统的集成商和运营商”目标;目前各领域已经明确了3年业务发展规划,各领域将通过“一号任务”,突破多项核心技术,形成1~2款优势产品,快速进行市场推广,取得行业应用的新突破。围绕这一目标,公司目前有哪些重要措施及进展?

王海涛:最近几年,公司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带一路”、天基资源支持联合作战等国家和军队重大战略部署,分析市场趋势、研究技术发展方向,将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核心业务作为“一号任务”,加快自主投入,实施了甚小口径终端(VSAT)加密卫星通信网等10余个项目,形成了信息安全、无人机等多个具有竞争优势的新方向和新产品。后续,面对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我们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来加速“一号任务”和产品研制,实现抢占市场的目标。比如在卫星通信领域,结合全链路仿真平台建设,正在开展波束自动切换、频谱感知等关键技术攻关,支撑VSAT产品升级换代;在云计算与信息安全领域,将重点突破数据流动监控及安全授信访问等技术,支撑基础软件产品规模化应用推广;集成电路领域,持续开展硅基高频毫米波芯片等技术攻关,支撑公司“系统+芯片”战略;在无人机领域,围绕小型无人机火控、智能飞控等核心技术持续开展攻关,支撑无人机应用系列化产品开发。

记者: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将如何深入研究军、民、行业、国际市场,提升市场需求分析能力,建立产销模式,提升市场营销能力,以“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交钥匙”精品工程赢得用户,实现从“单纯卖产品”向“引导需求,提供服务”转型?

王海涛:国家装备采购政策调整与商业航天的发展,既对公司产品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又提出新挑战。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为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大展身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着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资本介入卫星应用产业的兴趣越来越高,使得我们有更大的可能利用外部资源实施产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行业竞争对手实力越来越强,对我们的市场开拓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最近几年,公司整合军、民、研发、国际市场资源,提升协同拓展市场能力。配备了具有技术支持能力的各区域市场营销队伍,以市场为牵引联动事业部的开拓模式不断加强,通过全方位提供服务,总体能力及专业技术得到用户认可,初步实现与用户业务深度绑定。面向客户需求自主投入的产品销售也初见成效,无人机系统产品首次实现在国家-省-市-县四级业务体系的全面覆盖。

在新的转型发展战略下,我们将深入研究军、民、行业、国际市场,提升市场需求分析能力,加强市场职能的牵引与管理。建立事业部二级市场规范,加大事业部市场开拓考核力度,提升事业部自主开拓能力;实施差异化市场营销策略,建立有针对性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营销激励政策。充分发挥系统集成能力,发展测绘、海洋、气象、军事用天各领域的应用项目。围绕产业需求,加大自主投入,确保智慧农业、智慧化工业园区、无人机应用等重大项目落地,实现重点行业新签合同额的突破。围绕公司通信、软件两条核心产品线,强化市场调研和分析,确定目标客户及市场推广方向,以“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交钥匙”精品工程赢得用户,实现从“单纯卖产品”向“引导需求,提供服务”转型。

我们还将大力实施具有航天恒星特色的品牌战略,明确品牌定位,制定品牌规划,提升公司品牌的影响力。

记者:航天恒星已经建成十大军工集团首个科技部天地一体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后续公司将如何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体,谋划重大系统创新,全面提升技术创新引领能力,抢占技术制高点?

王海涛: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为公司业务从传统的卫星应用产业向空间安全、海洋应用等新领域拓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因此,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主动谋划、提前布局,坚持创新引领,突破瓶颈关键,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当前,军民深度融合加速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民营企业正快速进入军事装备研制领域,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及部分卫星研制单位的业务正全面向卫星应用领域延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我们加快转变观念、夯实技术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主动适应国家军民科技体制改革这一新常态,在新的市场环境中赢得主动。

我们将坚持创新引领,面向长远,加强战略谋划,深化重大专项论证,确保1项以上系统级项目立项;面向竞争,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体,围绕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加强系统攻关,抢占军事航天信息系统总体地位;面向发展,加快核心技术突破,2~3项核心技术主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是发挥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引作用。我们要面向我国未来空间基础设施天地一体化运行服务的新手段、新途径、新模式和新装备,开展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重点研究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与仿真、天基信息高精度处理、空间信息融合等影响天基信息系统应用效能提升的瓶颈问题,致力于培养相关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成为在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领域有重要国际影响,为国家航天产业和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是深化专项论证,布局战略前沿。我们全力做好“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中的地面支持系统实施方案论证工作,带动测控、导航、通信等专业技术发展;全面参与“智慧海洋工程”实施方案论证,支撑公司海洋业务发展。

三是加强系统攻关,抢占先发优势。我们要开展以VSAT系统和无线自组网产品为核心的演示验证系统攻关,通过网络化攻防作战演示向各军兵种推广应用;闭环气象有效载荷天地一体化仿真能力,支撑公司气象业务发展。

四是完善创新体系,筑牢发展平台。我们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体,围绕战略谋划、新系统设计、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联合国内外科学、技术大家,支撑上级机关和用户,共同谋划推动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前沿领域的重大创新;与国防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优势高校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逐步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打造引领光通信与光网络、新体制探测感知、空间信息融合应用系统创新的新高地;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速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联合实验室为基础,建设海外实体研发中心,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影响力;以集团公司密码中心组建为契机,全面策划,建章立制,确保“北京市天地一体化信息安全工程中心”等省部级创新平台高效运行,充分发挥在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方面的技术力量,开展跨领域、融合创新的研究,谋划具有重大跨越、原创性的新概念技术;对标国家高层次人才遴选标准,从团队配备、成果培育等方面制定培养方案,启动高端人才培养工程。到2019年力争培养出2~3名以杰出青年为代表的高端人才,到2021年至少1人具备院士提名资格。通过设立院士工作室、聘任兼职教授等多种方式引进2~3名高水平领军人才。结合军委装备发展部、战略支援部队航天系统部专家组换届以及军委科技委专家组增选,加大力度推荐4~5名优秀中青年人才进入各类专家组、专业组,形成专家梯队,提升公司在相应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记者:航天恒星作为航天系统军工研究所向公司化转型的先行者,已经取得发展红利。当前,随着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资本介入卫星应用产业的兴趣越来越高,未来公司将如何进一步加快体制创新,加快产融结合,充分利用资本力量推动产业发展?

王海涛:产融结合正成为军工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航天恒星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应用业务板块的建设主体,也确定了推进产融结合工作的发展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好上市公司平台,加速推动院内业务与上市公司联动,带动相关业务快速发展;围绕主业方向积极推进对外并购,快速提升产业链核心能力,扩大产业规模。

作为航天系统最早开始由军工研究所向公司化改革的单位,我们将加快产融结合,充分利用资本力量推动产业发展。联合地方政府、行业用户和社会资本,采用增资扩股、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下属子公司增资扩股,加速各板块的产业化发展。面向地方资本和产业基金,通过联合地方政府投资机构、行业用户、国华军民融合基金、高分基金等,推动在资源整合、产业延伸、员工激励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如在政策、市场环境较好的区域,谋划“系统+芯片”领域(如数据采集卫星系统)、无人机、智慧城市等产业项目落地,迅速做大公司规模。

记者:航天恒星已经基本形成全国一体化的两级经营管控体系,未来,公司将如何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增强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

王海涛:公司近年来各项业务迅速拓展,对经营管理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我们必须对标国际先进企业,全面推进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和标准建设,有效防范资金、税务等经营风险,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公司在未来3年内,将形成公司总部抓战略谋划和重大项目牵引,事业部、子公司和区域分部实施专业和产品支撑的两级发展模式;以“日清”目标为导向、以财经数据流为主线,构建从经营目标、运行机制、评价体系、调控手段到考核反馈全流程可控的经营管控体系,实现事业部从市场开拓、经营策划、分析考核到风险预警全流程的自主经营;实现全国各区域统一标准和流程,建立统一财经管理信息平台。加大对利润和人均效能的考核力度,提升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

记者: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高科技“走出去”政策为航天国际化拓展提供了重要的宏观环境和基础保障,国际竞争迎来“弯道超车”新机遇。航天恒星在国际化发展方面有哪些发展思路?

王海涛:航天恒星国际化发展迅速,国际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形成了以地面站建设和综合应用系统集成为核心的覆盖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及综合应用四大领域的多种系统级解决方案。目前公司业务覆盖欧洲、亚洲、南美洲及非洲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已成功为委内瑞拉、老挝、白俄罗斯等国家交付卫星通信、遥感地面应用系统,有效提升其航天技术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与此同时,依托卫星应用总体地位和技术产品优势,承担多个支撑国家产业发展及战略外交项目。我们将以国家“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为抓手,加强与国内具有成熟国际市场渠道的单位深度合作,积极推进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合作,在高通量卫星通信等技术领域和全球监测等应用服务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系统级示范项目海外落地,推动国际业务从单一系统集成向系统工程项目、产品销售和卫星信息服务三种模式并举转型。

记者:我国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催生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公司在这个广阔的市场中,能为社会和用户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王海涛:2013年,公司立足自身专业优势,敏锐地捕捉到智慧城市这一巨大的市场需求,迅速开拓了这一新兴领域。经过4年多的拼搏耕耘,2016年,公司的“智慧+”业务产值已经突破4亿元;哈尔滨的智慧管线等项目获得了国家测绘工程的白金奖;智慧城市及产品在南昌、嘉兴、哈尔滨等多地开花;作为国内六家发起人单位之一,与清华大学、中国联通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库”的战略合作,形成了集售前总体规划、产品设计研发、系统集成、测试运维、售后运营于一体的约400余人的队伍。

航天恒星充分发挥通信、导航、遥感天基信息融合技术优势,辅助以安全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产品以及一系列行业准入资质,能够针对国土资源普查、精准农业、智慧管廊(线)、智慧园区/城管等不同的行业应用,提供具有一体化特色的技术解决方案,正逐步成为国内智慧行业的重要供应商。

面对市场的竞争,我们将通过标准化复制、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创新商业模式。标准化复制,就是不摊大饼,把我们做的智慧化工业园区系统、智慧城管系统、智慧管网系统标准化后进行全面推广应用。通过复制推广,获得用户直接数据后,深入挖掘用户需求,结合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出用户数据的间接价值,解决用户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的落地,拉高我们与竞争对手间的门槛。

最后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和运营服务,发挥出用户数据的商业价值,让企业、政府、行业监管部门、普通民众均能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实际好处,实现多方共赢。

记者:伴随大数据、无线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发展引领的用户需求,公司在信息安全领域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王海涛:公司进入并拓展信息安全领域以来,研制了首个通过国家保密局评测的虚拟化操作系统产品、双因子身份认证产品、打印审计产品、密级标识产品等。在技术方面,突破以天地一体化网络信息防御、云安全计算/边缘安全计算、量子密码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形成国际行业性标准及知识产权,为确保我国在天地一体化的战略应用场景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做出应有贡献。

在产业化发展上,我们将形成国产自主的系列安全芯片组、安全智能终端/设备、安全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应用集成平台、安全大数据平台、安全跨境电子政务、安全电子跨境交易支付、跨平台多目标网络信息跟踪以及安全防御仿真工具集等一体的军民融合全生态链条的产品组;同时利用自身的技术与产品优势,建立具有国家及行业影响力的综合性系统及产品测评中心;针对国家网络互联安全的战略规划,筹建国家级行业协会,聚集全国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信息安全产业。未来3年,公司将针对十大军工单位和自主国产化两条主线,进行重点突破,在丰富公司的密码及信息安全产品线的同时,加大市场化营销的力度,使公司在未来的安全市场成为主力军。

猜你喜欢

航天卫星发展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miniSAR遥感卫星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静止卫星派
逐梦航天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