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会意”造字方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2017-10-31张可

设计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会意视觉传达设计汉字

张可

摘要:汉字被称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设计,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是传情达意的符号。汉字造字方法的研究与运用,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论述了汉字“六书”中“会意”造字方法及其“意象性”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我们将汉字造字方法的精神内涵注入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将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汉字 会意 视觉传达设计 运用

引言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是传情达意的符号。汉字里面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它关联着文学、美学、历史和艺术等的发展,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魅力。汉字及其造字方法“六书”是我们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不可缺少的灵感源泉和文化基础。“六书”不仅创造了汉字,它所包含的创造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

一、汉字造字方法“六书”

“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的构造和使用目的归纳的六种条例,是汉字在逐步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造字方法。

六书这一词最先出现于《周礼》,而后西汉刘歆《七略》是对六书最早的解释,但与后来的“六书”不尽相同。中国东汉许慎根据刘歆归纳的基础,整理编成《说文解字》,出现了新的“六书”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日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日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日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日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日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不僅创造了汉字,同时包含的创造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尤其“六书”中“会意”造字方法在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中是极其具有创造力的方法。

二、“会意”造字方法及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此造字法叫会意,此法创造的字就是会意字。会意表现了汉字思维的创造性和设计方法的灵活性。它从意义合成到意义转换,实现了多种可能的造型方法。以下就从会意的表现方式及其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运用来考察象意手法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启发。

(一)会意造字方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会意造字方法,是一种主客体同构的意象,一种意象对于人心理描述,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象形方法。从一方面来看,是意象的显现,有摄取和存储信息的能力;从另—方面来看,使受传者通过视觉进一步加工图像,获取意象,再形成一定的观念,指导社会活动。与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意义i其次,它造字功能强。会意方法之所以“高产”,是因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组合方式很多样化。拿“人”和“木”说:“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众”等,“人”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成“保、仁”等。会意主要有两种方式:

(1)首先是同体会意。

重复构成是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式之一。“重复”是指相同或相近的形态有规律、有秩序地反复出现。重复构成将把视觉形象进行秩序化的排列,和谐统一,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体会意”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样的象形字而组成的象意字。比如,双“木”可以组成“林”,三“木”可以组成“森”;那三“人”又构成“众”。此汉字造字方法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原理不谋而合,它用一个独体的象形文字按一定的规律、秩序重复排列,组成一个新字体,并表达了新的含义,从而产生意义理解。

又如,“三元及第”是大家熟悉的中国传统图形,将三个元宝叠加的方式寓意名列前茅。“双喜”,也是以重复的方式,传达出“喜上加喜”的意味。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很多标志的设计也都采用了元素叠加的方式。例如“靳刘高设计公司标志”标识,就是借用“方胜”传统吉祥图案为框架,用两个正方形重复相叠,象征公司与客户亲密无间;八个圆点的重复排列,寓意设计项目的广泛,同时诚招八方天下客(图1)。又如,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就是利用“重复就是力量”的视觉心理对原型进行复制,如对玛丽莲.梦露的照片进行多次重复,对两百个砍别尔罐头的重复排列等,并以此作为他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这些方法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造字方法不谋而合。

(2)其次是异体会意

“异体会意”是由两个以上不同象形字组成的象意字。如“闻”,门内有耳,表示听;一个^有了女人和孩子生活的不错,称为“好”;“福”字在甲骨文中是“两手捧酒浇于祭台之上”的会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形象写照。“福”最原始含义就是“向上天祈求”。而来“福”又成为特指祭祀用的酒肉。我们现在对福的诠释就是幸福、福气。“福”字右边,“一”代表房屋的梁“口”代表人丁兴旺;“田”代表土地,整体来说就是一个人有房住有田种且人丁兴旺就是福。被誉为“天下第一福”的康熙大帝所写的“福”字,可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图2)。

这种意象组合方法,具有联想、暗示、隐喻的功能,富有极大的趣味性,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是基于文化共识所达成的意义约定,所以生活经验是体会其意的依据。这种方式在广告设计中运用广泛,如一则百事可乐的低能量饮料的广告(图3)。广告将猫和饮料两种看似毫无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说明猫喝了低能量饮料之后,变得非常苗条,能钻进老鼠洞里。这种图形的意象连接,使受众在会心一笑之余记住该品牌及其特点。这些方法与我们的“会意”造字的组合方法异曲同工。又如一则洗衣机的广告,用衣服和簸箕,衣服和扫帚两者结合起来,表达了“衣服再脏也不怕”的主题。这些方法与我们的“会意”造字的组合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会意的意象性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从汉字六种构造方法来看,其核心就在于汉字的象意结合关系。汉字在创造中的思维模式,汉字在使用、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意象,都会凝集成一种精神无意识,在民族思想的潜流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汉字单体的意象结构促使设计以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观念、思想,而不仅仅考虑使用功能。

比如“间”,就是以会意的造字手法构造的字,由象形字“门”演化而来。古时候的门,从中可以看出门的最初形态,即门框里和两扇门扉组成。“间”在许慎《说文解字》中“从门月”。门有间隙月光照进来,用月光把两扇门扉之间的间隙突出出来。会意的造字方法,让“间”字充满意境(图4)。“美”字甲骨文写作“”,是由“羊”和“大”组合而成的,古人认为羊大为美,表示肥美的意思。人们在造字中,在“形”上加入了“意”的成分,即“意象”。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创意可以从汉字造型的“意象”得到一定的启发。以靳先生的《美的回响》为例,一只蜻蜓欲落未落在饱蘸红色的毛笔上,引出了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意象联想。同时运用小荷与红笔的错位,突出了净土理想和环保主题(图5)。又如漢字海报《云、水、山、风》作品,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用汉字来传情达意,同时大量的空白空间会给观赏者有足够的心理回旋余地,空白和实体之间“虚实相生”。水墨篆字的形态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意蕴之美,是对东方神韵的完美诠释,为现代海报设计开拓了全新的艺术形式。李少波先生《迎澳门回归》招贴:以龙盘来诠释主题,龙盘传达了汉字中团圆的意象,中华民族有“尚圆”、“尚圆满”的审美意识。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回归“盘中”寓意中华民族渴望大团圆的美好意愿。龙的符号来代表了中华民族,圆形的龙盘比兴“华夏的大团圆”,寓意深刻,虽无文字,但能通过画面领会其意念,这正是汉字意象的表现。又如,陈绍华先生所设计的北京申奥标志,运用中国书法艺术中笔意的特征,将一个习武、健身、打太极拳的诸多形象融会到了一起,而笔画表现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草书特征,笔画线条流畅而圆融。同时把中国传统中富有吉祥寓意的“中国结”与奥运五环的形态相融合,可以说是神态传神而寓意巧妙。余秉楠先生的《家》,运用不同的书法字体“家”字的大小变化来创作。字体的右下一笔演变为中国台湾的地形轮廓表达了大陆和台湾一个家的概念。由汉字的意象性生成深刻内涵,解读了中国传统“家”字的概念。日本白木彰“霎”字的设计通过“霎”创出一个由汉字“雨”与图形的“云”融合的一个新的视觉符号。其创意就象《西游记》中孙悟空腾云驾雾一样,雨在云的承载下平步青云。

结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可以说是这个体系最有代表性的组成部分。我们学习了解汉字和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就是为了解读我们民族的这种文化基因,这种基因就是—直在我们情感和思想深处的一种设计的智慧与力量。它从汉字开始至现在,通过汉字及其汉字的其他形式,对我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六书”中的造字方法是一个系统方法,它在很多时候是综合的运用,很多汉字很难说清究竟用的是“六书”的哪种方法构造,就如同我们的设计方法,也常常是综合运用的。

作为视觉传达设计师,在吸纳外来优秀设计文化的同时,应该更多地立足传统文化。而汉字恰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时刻可供补汲营养的生命之源。汉字文化会不断传承并发展延续,而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也会从中吸取文化养料,创造更符合时代特色的设计作品。

猜你喜欢

会意视觉传达设计汉字
“会意”读书法
汉字这样记
意象阅读:读出文本的真与美
汉字这样记
数字化境遇中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探索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会意”与“欣然”
为啥我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