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写作:培养儿童“文章怎么写”的阅读思维

2017-10-31钱东英

关键词:阅读教学

钱东英

摘要: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指向写作,从儿童学习起点出发,有意识地寻找教材中指向写作的点;从儿童需求出发,有选择地教指向写作的点;从儿童心理出发,有策略地教指向写作的点。从而培育学生另一种阅读思维——文章怎么写的阅读思维。

关键词:指向写作;阅读教学;儿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9-090-1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传统的阅读教学,教什么?教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中心?即使抓了重点词句,也是为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服务。其实,语文课堂里学语文的学生,他们的阅读和一般的阅读有着根本的区别,不同于日常的闲散性阅读,不同于工作中的信息化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消遣性阅读,语文课上的阅读是专业性的阅读,是专门来学习语文的,学习专业的阅读。

因此,特级教师管老师认为: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旨在培育学生另一种阅读思维,即文章怎么写的阅读思维,也就是在学生原有的只关注文章写什么的阅读思维里,注入文章怎么写的专业的阅读思维。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重在写作意识的培育,写作知识、技巧的渗透,如篇的意识,段的意识等,也就是说教学的重点、难点,由原来的写什么,转向了怎么写。

在管建刚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室的我们,开始探索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一、有意识地寻找指向写作的“点”:从儿童起点出发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教一篇文章,其实教两个侧面,第一是他写什么,第二是他怎么写。四年级开始,我就请学生预习课文。五六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预习时基本能完成,有些预习能力强的孩子,能够自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准确率还不错。但关于文章是怎么写的?学生很少也不会去关注。这样一来,教师就不需要花大力气放在课文写什么上,有足够的时间教指向写作。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从儿童的学习起点出发,研读教材时,在原有关注教材的内容、主题思想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寻找教材中指向写作的“点”,并进行梳理归纳,为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准备。

如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的《莫高窟》,有哪些指向写作的“点”呢?

关于篇章结构。总——分——总的结构,第二、三自然段,又是总——分——总的结构。但细细比较,又有不同。彩塑:两千多尊——三种——一尊;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四类——一种。

关于四字词语。在课文的第2、3自然段,出现了大量的四字词语。

关于句子的对称。文中出现了许多对称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

关于语言的简洁。大量四字词语的运用,整篇文章语言显得特别简洁。为什么要简洁?描述性的语言行吗?两千多尊的彩塑,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六万多件珍贵文物,五百来字,只有使用大量的四字词语。

……

这些指向写作的“点”,正是大部分学生在预习时所忽视,无法发现的。所以,教师从儿童的学习起点出发,在研读教材时,有意识地去寻找这些指向写作的“点”。

二、有选择地教指向写作的“点”:从儿童需求出发

一篇教材,仔細研读,往往会发现许多指向写作的“点”。如《莫高窟》,那么多指向写作的“点”,不可能在一堂课上一股脑儿地全都教给学生。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多了,只能是蜻蜓点水,贴个标签,就像到此一游,无法深入学生的心灵;难的,讲了也不会,白讲。因此,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指向写作的点不宜多。多了,展不开。要有选择地教。

如何选择指向写作的点?从儿童的写作需求出发。

自己的班级和学生,写作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是学生写作用得上的,刚好教材中有这样的指向写作的“点”,教师就可以有选择地教,重点教。如学生作文不知道提示语位置变化的妙用,教《变色龙》时,教师就可以选择提示语位置变化这一指向写作的“点”展开。

《莫高窟》第二课时的教学,基于儿童的习作需求,我选择了这些指向写作的“点”:关于四字词语,对称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四字词语,语言特别简洁。

为什么篇章结构不教?为什么第2、3段的总分结构不教?关于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大部分学生在预习时有所发现,可以放在第一课时学;第2、3段的总分,又比较难,不适宜现在学。关于飞天姿态的意境优美,也难理解,课堂上只是点到为止。

因此,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教哪些写作点?要从儿童的写作需求出发,有选择地教。

三、有策略地教指向写作的“点”:从儿童心理出发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指向写作的“点”,不是简单地直接呈现,也不是由老师一味地讲,机械地练,而是从儿童心理出发,寻找更多好玩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经历思考、推理、碰撞、冲突,或在老师的点拨后发现,从而获得那种发现的喜悦。

如《莫高窟》中指向写作的“点”:语言的简洁,怎样教?

比较:老师先出示一段描述性的语言,描写课文中飞天的姿态。请学生对比,课文上的好,还是老师的好?为什么?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认识到:不能简单地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判断。结合课文《莫高窟》来看,显然课文上的好,四字词语连用,简洁,前后的行文风格一致。其他时候,可能是老师的描写更好。

试错:飞天的姿态各不相同,欣赏了飞天的图片之后,请学生试着仿写。很多学生会觉得难。是的,很难,四字词语积累不够。那为什么还要让学生仿写?让学生在试错中发现,课文中连用五组四字词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使放低要求,写出了一组、两组或三组,但也比不上课文中四字词语所体现的优美意境。

诵读:如此简洁又优美的句子,该把它们记住。以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再次感受这部分语言的简洁与优美。

总之,要想抓好指向写作阅读教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从学生的习作需求出发,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文章怎么写,从而形成一种新的阅读思维——专业的阅读思维。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说阅读教学——以《祝福》教学为例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