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指导策略

2017-10-31王文国

关键词:有效预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王文国

摘要:预习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有一定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展开有效预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9-072-1

预习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学习水平有限,许多预习变成了浮光掠影式的读教材,没有对学习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研究有效的预习指导策略,引领学生展开有效预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确定适宜的预习内容

有效预习的前提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从而选择和确定适合预习的学习内容。不能为了预习而预习,有些教学内容并不适合预习。比如,“小数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教学内容就不一定适合学生预习。因为,如果学生提前知晓了内容和结论,课堂教学对儿童就失去了新鲜感,难以激发儿童的学习探究热情。对于这些需要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内容,如果不进行预习,反而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儿童心理特点出发,确定确有必要预习的学习内容。

二、布置有效的预习任务

在设计预习作业时,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知识储备等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再去结合教材设计布置有效的预习任务。

比如在“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教学时,我出示了一道巩固练习题:学校需要新建一个金鱼池,金鱼池的地基需要挖1.2米深,请问一共需要挖多少立方米的土?本以为是一道简单的题目,可是练习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做错题目的学生比较多,经过调查分析了解,问题的症结在于很多学生对于“平面图”和“地基”的概念了解甚少。针对这一学情,我设计了一道预习任务,鼓励孩子们通过询问、查阅等学习方式,了解“地基”等相关概念,同时找一些平面图来感知和探究。实践证明,经历这个预习过程之后,解题就没有任何障碍了。有时,我们站在教师的角度看一些常识,以为很简单,学生应该能明白,其实有些不尽然,还形成了学习的障碍。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基础和学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布置有针对性的有效预习任务,为学习新知打下坚实基础。

三、设计精当的预习作业

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之前,必须认真钻研数学教材,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度,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再设计精当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有效开展前置性学习。

比如在“容积单位”一课的教学时,我在研读教材时,发现学生对容积单位“升、毫升”不太熟悉。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对“升”和“毫升”的直观感性认识,我精心设计了如下预习作业:1.从家中找一些瓶瓶罐罐,把它们的容量记下来;2.比较自己记录的容量数据,感知容积单位的大小。3.预习教材,分析比较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和升、毫升之间的联系。有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预习作业的铺垫,新课学习时,学生纷纷汇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交流了许多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东西(如水杯、茶瓶、药瓶子、可口可乐瓶子、酒瓶、电饭煲等)的容量。学习交流的氛围异常活跃,在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了“升”和“毫升”的容量大小。

四、融进鲜活的预习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习探讨数学知识及其本质,还要创设真实的数学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知数学、运用数学。所以,如果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必须布置鲜活的预习作业,可操作,易于感知。

比如,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说,缺乏人民币使用的生活经验,对于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教学内容有较大的难度,特别是关于等价交换人民币的理解和认知,这是由一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儿童要学有用的数学,再加上人民币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因此,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鲜活的预习作业:一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中认识不同的人民币,仔细观察人民币的形状、大小以及上面的图案,看谁认识的人民币多;二是自己和妈妈一起到超市买一次东西,在妈妈的帮助下,记录购物数量和购买金额。在鲜活的生活预习作业引导下,孩子初步积累了关于人民币的的感性经验,为学习认知带来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课堂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汇报自己眼中的人民币,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换算打下坚实基础。因为有了前置的“购物”体验作业,孩子们在课上非常愉快地理解并掌握了人民币的等价交换等教学难点。教学实践表明,设计这种基于生活实际的鲜活的预习作业,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感性经验,为学习认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學生在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师不仅要设计好预习作业,还要做好预习的检查。有布置就要有检查,这样,设计的精当的预习作业才会落到实处,才能为有效的学习打好基础。检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集中汇报,可以小组展示,也可以提问检查,还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提前让学生把预习的成果在微信群、班级QQ群展示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预习作业是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最终指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要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重视预习,研究预习,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预习的作用,让数学学习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毛月华.有效的预习,灵动的课堂[J].中小学电教(下),2011(07).

[2]任蕾.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预习指导[J].数学教学通讯,2013(25).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预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策略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