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探索

2017-10-31宋银玉

关键词:教学实效初中思想品德引导

宋银玉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思想政治课既枯燥无味,又晦涩难懂,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采用多种引导形式,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本文阐述了引导式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引导;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9-041-1

所谓引导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精神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是唯物辩证法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

当下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已认识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逐渐从“说教”模式不断地创新与发展,转向了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掌握了学习要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自信心。

一、通过引导,加强学生主体的参与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分钟针对最近发生的新闻或学生身边的事,和学生聊聊,或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课前的“热身”活动,使学生及时地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课堂上。例如:在九年级《弘扬民族精神》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就跟同学们聊聊暑期看了哪些电影?哪部电影最令你印象深刻?哪部电影在今年暑假最燃?你们觉得是电影中的什么因素引起了人们的追捧?在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我们自然而然的谈到了《战狼2》,进而从这部电影的火爆聊到了爱国主义,导入了今天的课题——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生活性引导,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通过引导,提高问题设计的真实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教师还要改变原先教学的方式,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加以创新,使其朝着真实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要提问的问题,不能一成不变的照书朗读,需要注入新的血液,使问题变得更加巧妙,善于抓住学生眼球,才能使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

比如,笔者在讲授八年级上册《有话好好说》一课时,在对课堂问题的设计时,从学生实际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真实化设计问题。因为现在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家长难免有矛盾。于是,笔者可以询问学生:大家有和自己父母吵架的經历吗?最近一次吵架的导火索是什么呢?你觉得发生吵架的主要责任在于谁?吵完架以后往往是如何收场的?你会不会主动向父母道歉呢?畅谈一下你和父母交往中的小秘诀。在问题的设计上,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就不会对问题产生反感。学生在这样人性化的设问中,看到了民主平等的一种朋友关系,而不是权威的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会认真地思考问题,并将老师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说出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理共鸣。

三、通过引导,增加教学实践活动的丰富性

“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可能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能学会”,思想品德课教学,既需要课堂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支撑,更需要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延伸,因此,要想取得有效、长效的教学效果就一定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保护环境》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周边或者生活社区中受到污染的地方,如河流污染、土质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空气污染等,并请同学们说说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危害,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认识到污染带给我们的伤害,并能主动化身“环保小卫士”,同身边破坏环境、资源浪费的行为作斗争:如加强对环保重要性的宣传,看见身边有焚烧秸秆的现象能及时制止或举报反应,自觉将垃圾分类处理,杜绝浪费,节约资源等,从而加强对家园的保护。这正是实践活动的迷人之处,它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亲眼所见的,感受到我们的地球现在面临的情况,从而加深印象,这是理论知识无法做到的。这样学生也能发自内心的保护大自然,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四、通过引导,强调学生合作的重要性

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中,需要提高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之间通过沟通加强对学习的重视,还能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比如,在对《培养情趣》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按照之前分好的小组进行有关情绪话题的讨论,总结课本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再让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感想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不仅有自己的观点,还结合了其他学生的意见,避免了一些同学跑题问题的发生,提高了学生的作业效率。小组合作使彼此的观点发生了碰撞,使集体的思想得到了共享,提高了学生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便能很好的完成课后作业,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也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个体学习于集体学习,化单打独斗为抱团合作。

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在经验的不断积累中,教师会逐渐发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的成绩有很大帮助。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先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个性化计划的定制,再对学生进行“私人订制”地引导。从而使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得到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戴丽丽,李群.互惠教学模式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三大原则[J].教学与管理,2015(05).

[2]孙友,孙广智.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9(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初中思想品德引导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