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10-31王仕云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解决对策

王仕云

摘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准备活动虽然不是课内的主要部分,但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課的质量、安全和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在激烈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本文从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谈起,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9-011-1

一、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

1.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价值并没有被高度重视,对其实施中的相关问题也没有得以深入地研究,从而就形成了跑跑步、做做操的单一模式,也就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参与准备活动的现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的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的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

2.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在调查中有的学生认为准备活动不是很重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准备活动公式化的情况,一套操,一个游戏,一年级用,二年级用,六年级还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六年学生的特点,造成了学生对一成不变的活动产生厌倦心理。

3.忽视对准备活动的生理效果评价。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的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其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任务的完成。

目前效果评价没有比较精确、科学的数据指标。很多文献资料中提出准备活动的心率应达到120次/分左右,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时间持续为5~7分钟等等。这些参照数据对于现今的小学生而言是否适用,是否适用于所有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是否对于田径、球类、技巧类等都能适用,相关的研究和报告较少,平时仅能靠经验观察,靠目测,看学生身体是否微微出汗、脸色稍红、情绪饱满、反应灵敏等现象来评测。

二、提高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效率的对策

1.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活动。小学体育教学共分三个水平段,处于不同学段的学生,身心差异也很大。水平一学生和水平三的学生已经存在较大的差异,包括身高、体型、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等。因此,针对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我们在进行准备活动教学时,应该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贴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比较低,注意力不持久,学习能力不强,爱好游戏,喜好竞争性活动等特点,尽量安排一些内容简单、形式活泼的趣味性准备活动。如游戏类:采用高人矮人、快快集合、反口令动作等用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帮助学生建立好的常规习惯;采用分组的各种图形跑、换领头人领跑、慢跑中听信号各种动作模仿、抢占阵地等活动用来初步热身;采用一些简单的拍手操、动物模仿操、广播体操、短绳操等用来活动学生的身体各部位肌肉和关节。

而高年级学生尤其六年级学生身心发育处于青春期初期,对流行时尚的运动项目比较期待,同时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自学自练能力。对于他们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教学,教师需要带给他们更多的新鲜运动,如:搏击操、健身操、各种器械操等等。当然,每一种练习内容都要经过慎重地选择和教材化改造,经过反复的实验,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和实际的练习效果,再确定是否实施大范围的常规教学。

2.内容要有针对性,形式要活泼多样。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的身体机能调整到最佳状态,更好地学习基本内容,以及预防运动创伤。一般情况下,小学的每节课只有40分钟,而准备活动也就6~10分钟,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准备活动的组织应以快捷、简约、省时、严谨、实效为原则,尽量不要出现过于复杂的队伍调动。鉴于此,我们应根据每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有针对性地安排准备活动。例如“原地高抬腿跑”,其主要运动部位是下肢,我们应通过压腿、摆腿、踢腿、蹬腿等方法把下肢的多关节、肌肉、韧带活动充分,以更好地学习原地高抬腿跑,预防运动损伤。又如教学内容是“抛实心球”,则我们应安排以上肢和腰腹部为主的准备活动以提高投掷能力。对于危险性相对较大的项目,除了针对主要运动部位做好准备活动以外,还应针对易受伤的部位做好准备活动。例如“前滚翻”颈部虽不是其主要运动部位,但十分容易受伤。因此,颈部的准备活动也应做充分,做到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

3.关注学生的心理准备。从心理角度讲,高效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的氛围,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积极参与的目的。教师在进行准备活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心理兴奋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过于兴奋和紧张,会让学生对学习不能沉着冷静地对待或产生畏惧;而兴奋度过低,又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兴趣不足。因此,在心理方面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问题。

总之,准备活动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准备活动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体育知识,熟练掌握体育技能的愿望,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迅速进入运动状态。为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从而有效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解决对策
高中生体能发展模块化实施研究
我的体育课堂站位表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小学务实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探讨与实践措施分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小学体育课中的游戏创新
基于学情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