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与土地规模经营的几点思考

2017-10-31牛映龙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31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村

牛映龙

摘要:随着农村土地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巨大。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应用使得我国土地规模经营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然而由于农村土地流转过程存在众多问题,而这无疑会给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深入研究土地流转制度下的土地规模经营,基于土地流转问题设计针对性的策略,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为土地规模经营夯实基础已成“当务之急”。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土地规模经营

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想要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创新农业经营、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无一可脱离土地规模经营。毋庸置疑的是,土地流转制度的引入在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发展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然而,获得成绩的同时不可以忽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如此才能够促使土地流转在规模经营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改变,青壮年劳动力对土地的依赖性不断削减,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谋求发展,闲置土地面积不断扩大,而这无疑为现代化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农村土地承包、农村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的科技化发展不断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更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保证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开展,我国政府部门不断加大了政策补贴力度,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农村土地流转事业不断完善,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已成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

(一)土地流转意识较差

首先,很多农民未能正确认识土地流转。对农民而言,土地是生存的保障,是经济来源的最主要渠道。很多农民怕失去土地,担心土地流转过后自身的经济来源、生活來源都没有依靠。因此,很多人宁愿选择土地的粗放经营模式,也不愿意将土地放入流转格局之中。其次,土地流转是一个相对而言较为复杂的过程,因为很多农民没有土地流转意识,更不会去主动了解与之相关的政策信息,因而,即便进入土地流转市场,也还存在很多问题,而这无疑会对土地流转的质量、效果甚至是正常进行产生不利影响。

(二)缺乏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

为了加快土地流转工作的推广,政府部门制定了与之相关的机制,然而很多政策服务机制在落实的过程中频频遭遇阻碍。例如,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很多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土地流转管理机构,与之相关的监督、管理、指导工作难以及时有效落实。其次,利益保障机制存在漏洞。在落实土地流转工作之前,未能对流转户的流转能力以及经营能力进行有效测评,因而在流转工作结束之后极容易出现经营问题或是财务问题,进而影响流转土地农民的经济利益。最后,流转程序不规范,很多地区的土地流转协议不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没有相关的部门审核,亦没有与之相关的流转档案。一旦发生土地流转纠纷,很难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三)承包经营权的界限不明确

农民拥有对土地承包、经营的权利,因而应该对土地具备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权利。然而,现阶段很多农村土地存在产权归属不清、土地面积、土地产权结构不完整、土地所有权争议等问题。土地经营权的流转难度增加,土地流转过程中侵害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风险被扩大,土地流转因而可能会遭遇抵制,进而影响流转效果。

(四)新型的经营模式存在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并未经历漫长时间,基于土地流转产生的新型的土地经营模式也还并不完善。农业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等经营机构并没有完善的土地经营策略,以土地经营主体进行土地经营还处于尝试探索阶段。由于规模较小、基础条件较差、资金较为短缺,新型的经营模式在土地流转方面所能够发挥出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此外,与其他产业生产相比,农业产业的收益相对较慢,对自然因素的依赖性较强,风险较高,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的匮乏会影响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而这无疑也会对土地流转的发展速度产生不利影响。

三、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策略

(一)加大土地流转宣传教育的力度

首先,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民缺乏土地流转意识问题,政府部门应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与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土地流转工作。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大培训领导干部的力度,要确保领导干部能够拥有强的政策、法律意识,能够有意识地向群众科普与土地流转相关的政策,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流转的支持度,进而为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减少阻碍。

(二)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首先,积极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构建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确保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所支撑。其次,完善土地流转市场的服务体系,以拓宽土地流转市场为途径帮助市场主体消化土地,提高土地需求、最优化利用现有土地。最后,完善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制度,对土地流转行为进行约束,以降低不合规土地流转发生率为途径降低土地流转纠纷,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积极落实土地确权工作

立足于《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多部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界定,大力推广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加速土地资源与资产转换的速度,为土地流转顺利、有序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此外,土地作为不动产,在落实完产权确认以后,应该被纳入统一的不动产信息管理平台,不仅有利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还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土地信息的利用率。

(四)拓宽资金引入渠道

首先,政府部门应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土地流转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其次,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银行、信贷担保公司等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以不断拓宽农村土地流转资金渠道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撑。当然,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也应从经营模式角度探索,积极吸纳投资企业,努力构造多方共赢格局。

(五)针对性的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想要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必须保证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以农业发展为终身职业,以农村经济发展为毕生目标的经营主体。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须是农户经营、农业企业经营混合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只有如此,农户经营以及农业企业经营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市场运作等方面的优势才能够被有效地发挥。因此,政府部门应该不断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给予他们更为直接的政策扶持,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带动广大农民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使得我国农业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必须依赖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发展多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农村土地流转能够释放土地活力,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优化各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最大程度地促进农业发展。然而,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各种问题,为了保证农村土地流转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作用,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宣传、必须对土地流转行为进行规范,既要保证经营者的权益,更要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只有努力构建“多赢格局”,土地流转才能够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铮.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视角[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

[2]韦富裕,吴漫远,熊明军,孙其林,袁建国.荆门市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4(12).

[3]赵小星.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泰兴市分界镇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J].经营管理者,2014(36).

[4]赵鲲,刘磊.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16(04).

[5]聂亚珍,陈冬梅. 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及土地流转问题研究——基于湖北省部分村庄的调查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作者单位:云南省陆良县小百户镇农村经济服务组)endprint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