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苗绣技艺的数字化表现探析

2017-10-30潘甜

设计 2017年7期
关键词:技巧数字化

潘甜

摘要:湘西苗绣技艺具有极为独特的艺术魅力,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韵与传统文化,文章结合数码绣花工艺,从湘西苗绣技艺的刺绣针法、刺绣纹样等方面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数字化表现方式进行研究,并且总结出较为合理的方式与方法。—方面以新的技术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另—方面也为湘西苗绣技艺数码绣花市场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湘西苗绣 数字化 技巧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4-0088-03

引言

在保持传统艺术特征的前提下,合理融入现代技术,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量,从而在现代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是当前环境下,保存和发展传统艺术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湘西苗族刺绣技艺要得以很好的发展保存,就不能只停留在绣娘们的一针一线之下,它需要与现代数码绣花技术结合,进行合适、合理的数字化处理,创作出能够占据市场的作品,在保存民族特色的同时创造出经济效益。因此,对湘西苗族刺绣技艺进行数字化表现,使其能够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是当前环境下的大势所趋。

一、湘西苗绣工艺特点及技艺数字化的可能性

苗族刺绣在我国刺绣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苗绣藏身于大山深处,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既是美化苗族人们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苗族文化的缩影。由于与外界缺少联系,苗绣技艺有着强烈的地域性:不仅与其他传统刺绣如苏绣、蜀绣、粤绣等有着显著区别,并且苗绣本身在不同的方言区也有着不同的地域特征,相同的服饰刺绣、头饰是同一方言区苗族人们获得认同感的重要依据。湘西地区苗族刺绣是苗绣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史学家、苗学家们根据苗族分布及语言状况,将其分为湘西、黔东南、川滇黔三大方言區和若干次方言区。不同方言区的苗族成员,有着不同服饰刺绣、语言、习俗,刺绣纹样造型也有着不同的地域性特征。在这大环境下,苗族刺绣经常被分为湘西苗族刺绣、贵州苗族刺绣等风格流派,两大流派互相渗透也各不相同。熟悉苗族的人能够根据纹样的艺术特征将二者分辨开来。

在苗族地区,色彩鲜艳明亮的数码绣花苗绣服装、日用品非常受欢迎,但是在苗族刺绣数字化表现大潮中,常见的是贵州苗绣,贵州苗绣风格的服饰、衍生品很多,而湘西苗绣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少。像凤凰、德夯、永顺老司城遗址这样的典型湘西地区旅游景点的旅游工艺品市场上,里面售卖的苗绣工艺品基本上都是贵州苗绣,几乎没有本地的湘西苗绣。为什么湘西苗绣在湘西本地旅游工艺品市场会缺席?进一步调查和研究我们就会发现,这是因为同为苗族刺绣,在目前现有数码绣花技术之下,湘西苗绣比贵州苗绣数字化难度更大、耗时更多、成本更高。

苗族刺绣一般以青布或黑绸作底,图案周边常绣一道浅色轮廓,色彩艳丽,纹样质朴,形成特殊的民族风格。湘西型苗绣主要分布在花垣、保靖、凤凰、古丈、泸溪等县境内,这一风格的苗绣稚拙古朴,动物身体粗笨,眼神却精灵可爱;花草恣意生长,大朵大片自由烂漫。这些图案连贯性非常强,需要用到多种色彩的地方,里面的针脚或粗犷或细致,能够营造出一种特别的立体感。这种“立体感”正是湘西苗绣技艺数字化的难点之一。

苗绣技艺数字化表现,是利用数码绣花软件进行电脑制版,最终在电脑绣花机上绣制出来的一个过程。数字化的过程要考虑到电脑绣花机的诸多局限性:绣幅的大小是在出厂时就确定下来的,超过了就需要复杂的接版技术,需要去避免;平包针的最佳宽度在0.8厘米左右,超过1.2厘米的距离会让机器绣的过程中特别费力,一般也会避免。在这些局限性下,贵州苗绣不受限制,如鱼得水,因为贵州苗绣的造型单元基本上都是“带”状的,各造型单元间都保持有距离,并且宽度刚好在机器能够绣制的最佳宽度内;但是湘西苗绣的造型单元基本上都是“面”状的,造型单元间有色彩渐变、掺针插针等特殊技法,个别造型单根绣线跨幅达到74~5厘米,并且有着特殊的立体感,这都给数字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数字化过程中需要在保持湘西苗绣本色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小有成效。

因此,对比贵州苗绣,湘西苗绣技艺数字化的过程要更复杂,难度要更大,成品目前占据的市场份额更小。在数字化表现过程中,需要使用更多的技巧,让数字化表现、绣制出来的详细苗绣数字化作品更加生动、自然,接近手绣效果,并且表现出湘西苗族刺绣本身的艺术魅力。但也从侧面说明其发展空间的巨大,湘西苗绣古朴稚拙在刺绣艺术里是非常特别的存在,有着其他刺绣艺术不具备的典型特征。在对其进行数字化过程中,融入现代构图、配色理念,一方面传承传统工艺品,另—方面也可以开拓新的市场,湘西苗绣技艺数字化前景颇佳。

二、湘西苗绣技艺数字化表现要点

对湘西苗绣技艺进行数字化表现主要是为了达到几个目的:第一,以数字化的方式保存和传承古老的图案、纹饰;第二,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湘西苗绣技艺进行新的配色、构图处理,让其获得新的生命力;第三,结合数码绣花技术,创作具有湘西苗绣特色的工艺品,占据旅游工艺品市场,使本来贫困的湘西大地,能够从内迸发出新的生产能力,获得经济效益。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数字化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对构图、针法、图案这几方面进行有技巧、有方法的处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一)不同刺绣针法数字化表现技巧

数码绣花软件能够提供的就是平包针、平针,数字化表现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两种针迹效果,表现出湘西苗族刺绣的几十种针法。苗族刺绣非常讲究根据所绣物象以及艺术效果来考虑选用不同的针法,湘西地区苗绣针法以平绣、插绣、织绣、洒绣、串绣、挑绣居多,不同的针法有不同的表现技巧,可以分为三类情况。

第一类,可以用平包针直接进行数字化表现。如平绣、插绣等。首先,平绣是沿图案两边轮廓线起针落针,当落针跨度小没有超过1厘米时,就直接用平包针表现;当落针跨度大超过1.2厘米时,就要采用平包针前后叠加的方式来表现,两层平包针叠加处栏边距离要控制在0.2-0.5厘米内,栏边距离越小,越显精致,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次,插绣即在需要绣线色彩渐变过渡的地方,以两层或多层不同色线相互穿插刺绣而成。要达到插绣的效果,笔者认为软件中自带的锯齿形针迹并不能表达出湘西苗绣的美感,而需要采取一种比较复杂的方式:将第一种颜色用平包针制版完成,并且适当地多做一层,然后再做第二种颜色,第一层覆盖在上面,将针迹密度指数调整至0.8毫米,然后正常覆盖第二层。多层叠加,用以表达丰富的层次以及苗绣特别的“立体感”。这里特别指出,湘西苗绣要得到很好表现,针迹密度指数一般都是0.45毫米为佳。endprint

第二类,利用平针和平包针模拟效果。如织绣、洒绣、串绣等。因为机器和软件本身的特征,将这些刺绣针法完全呈现是受限制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技法,来模拟出效果。在手工刺绣中,织绣是以直线在底布上牵出预定的几何纹样,再以特殊手法编织纬线而绣成,在对织绣针法进行数字化表现时,机器是无法进行编织的,因此我们把织绣的每一个单元格分割开来,用平包针的层叠来表现,织绣针法是苗绣针法中数字化难度较大的。洒绣的特点是具有立体效果,可以用“返回针迹”的方式,将成品加厚,用来表现立体感。这几种针法,我们可以完整呈现形状,但是对于立体效果、绣线交织出的色彩变化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第三类,要特别提出的是挑绣。挑绣又称挑花或数纱绣,即在经纬线上数纱挑十字,故又称作“十字挑花”。挑绣这一特殊工艺可以采用数码绣花软件的附件“十字绣”来进行数字化表现。严格按照“经三纬四”、“经四纬五”等传统要求缝制的挑绣作品,数字化表现只要依据原图就能完成;对于不按照常规的特别作品,只挑两根、三根纱线,并且连贯成轮廓或者图案,可以把软件中的分格线当成布料的经纬线,最后根据所需效果统一缩小,当然,这个缩小不能超过50%,不然下针距离过短,会对电脑绣花机器的磨损过大。

(二)不同刺绣纹样数字化表现方式

湘西苗族刺图形和纹饰变化多端,不拘一格,大致可分为如传统纹样、自然纹样、文字纹样和象征符号。其中数字化表现过程中,难度较大是以“块面”为主要造型单元的图案,常见的有以花卉为主的植物图案,以鸟类为代表的动物图案等,这些不同的图案,数字化表现需要用到不同方法。

湘西苗绣中的植物取材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常见的有牡丹、桃花、兰草等,对于植物的树叶数字化,分两种情况:狭长型的可以直接制版,叶宽超过1.2厘米的,就要分成左右两部分制版,两边可以分别用多层覆盖以达到最佳效果,对于过宽且数量较多的同种叶片,可以进行颜色渐变,一般是外深内浅,靠近叶子轮廓的栏边形状要跟着轮廓进行变化。对于牡丹、桃花等复杂的花卉,花瓣颜色应该外浅内深,中间适当地进行插针,花瓣主题完成再进行花蕊的点缀。花卉和叶片制版顺序应该是由外而内。

动物图案中,以最常见的鸟类为例,苗族刺绣的鸟在造型和构图上,与写实的鸟类均有不同,有着特别的活力,它们色彩艳丽,翅膀、尾羽、身体都由不同的色彩渐变而成,在数字化过程中,考虑到布料的张力,需要先绣的部位在原有范围内多绣出来0.3*0.5厘米,以便于后绣部位将其覆盖,从而能够自然地衔接,一般鸟类的数字化表现,要求先尾羽、再翅膀、最后身体的顺序。值得一提是这些动物的眼睛,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湘西苗绣中的鸟类虽然看起来比较稚拙,但是眼睛里都透着一股灵气,在数字化表现中,一般用椭圆环来表现动物眼睛,但这个椭圆环的宽度不能够是一致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一组对角中,将针迹长度略微、对称地拉长0.5毫米左右,这样数字化表现出来的鸟类才可能是充满灵动的小生命。

总之,不论采用何种针法针迹,无论用何种技巧,我们都是为了湘西苗绣技艺的完整呈现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在选题和构图时,一幅作品里应该是同一苗族支系特征的元素,不应该混用不同支系的元素,这要求我们对湘西苗族刺绣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弄懂出现在数字化表现的图形纹样的符号意义、象征意义、文化背景,也是成功、优秀的数字化作品的重要前提。

三、湘西苗绣技艺数字化表现优势和前景

随着数码绣花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为湘西苗绣技艺的数字化表现提供了丰富的条件和更广阔的空间。而湘西本地苗族人民本身的需要和旅游工艺品市场的发展,也推动着湘西苗绣技艺的数字化进程。这些进步和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一技术的优势和前景。

第一,对湘西苗绣进行数字化表现,形成湘西苗绣技艺的数据库,各类典型图案都得以数字化形式保存,以一种新的形式对湘西苗绣技艺进行传承。当数据库达到一定的规模,可以利用图形分析法,对湘西苗绣的图案特征、审美价值进行更深的科学研究,还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成果,更好地向全世界展示湘西苗绣之美。

第二,湘西本地居民利用苗绣技艺数字化技术,进行湘西苗绣技艺数字化成果的生产,可以是杯垫、抱枕、钱包这样的工艺品,也可以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进而取得经济效益,有助于湘西这一全国困难地区的脱贫致富。

值得注意的是,数码绣花技术初步掌握容易,但是要精通还是有难度的。在数字化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时时刻刻考验着技术人员的艺术眼界、学识修养等各方面的能力。在湘西本地,从事数码绣花的技术人员在苗族环境下长大,对苗族服饰、纹样有着天生的敏锐和感情,但从业者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造型、设计能力训练,并且各从业者直接的技术相对封闭,严重缺乏交流,这也是湘西苗绣技艺数字化之路的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吸引投资,加大行业间的沟通交流,吸引人才,促进产业的现代发展之外,对从业人员还可以有组织地进行培训,如基础的素描、色彩、线描课程,真正提高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才是湘西苗绣技艺数字化表现路上的最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对湘西苗绣技艺进行数字化,并不是利用数码绣花技术进行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是要让设计和工艺真正地更好结合,使其体现出湘西苗绣技艺本身的魅力和审美情趣。本文中提及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基础性问题,還需要一线人员的大量研究、探索和付出。湘西苗绣技艺数字化表现成果占据市场虽少,但发展前景确实很可观。在民间,现代数码绣花技术已成为主流,传统手工刺绣已开始式微,但是手工刺绣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仍然充满活力,仍然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这正是这一技艺进行数字化表现的基石。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湘西苗绣技艺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不张扬,不外显,等待着我们的挖掘和发现,等待着我们对其进行完美的数字化表现和诠释,让其在历史的大潮中,获得新的生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巧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因式分解常用变换技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数字化对行业影响难言“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