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诺族砍刀布在服饰中的应用研究

2017-10-30李欣慰贺阳

设计 2017年7期
关键词:服饰设计

李欣慰 贺阳

摘要:基诺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其服装款式简洁,特色织物“砍刀布”亦有着符合现代审美的特征。本文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基诺族服饰藏品为依托,研究砍刀布在基诺族传统服饰中的应用,并试将砍刀布这一传统织物运用在现代休闲背包的设计中。

关键词:基諾族 砍刀布 服饰 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4-0010-04

前言

基诺族服饰有着男子“麻布短衣裤,以红黑藤篾缠腰及足”,女子“麻布短衣筒裙”的习俗,其特色织物砍刀布的织造也保留着古朴的文化风貌,色彩搭配简洁淡雅,因其特殊的视觉效果成为基诺族的显著标识,是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他们将生活习俗、文化与宗教观念融入到了砍刀布及传统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特殊审美与精神内涵。

一、基诺族的历史与文化

基诺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及四邻的山区(图1),是当地的古老民族,基诺乡过去称为基诺山。“基诺”是他们的自称,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引申意为“尊崇舅舅的民族”。基诺族无本民族文字,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从事农业,其经济作物是茶。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基诺族人口有22124人。

基诺族宗拜太阳,从生活的许多方面都能体现他们的信仰,例如上衣的背后、帽子和挎包上常绣有太阳的图案,太阳鼓则是民俗活动中重要的法器。基诺族认为万物皆有魂,就算是谷子也有谷魂。所以吃饭时饭要留一些在甑子里,就算是没有吃饱也不能将饭盛尽,因为一旦甑子空了,谷魂就会飞走,人也就没有食物了。这与苗族服饰中常用的“留白”手法存在着相似的生活哲学,在苗族服饰中常常会发现没有完成的蜡染或刺绣,一说是为了自己来世可以认得刺绣针法;二说是为了表达一种延续不断的意愿,可见西南少数民族的古老思想体系中有着相通之处。

二、基诺族砍刀布的来源与工艺

(一)基诺族服饰及砍刀布的来源

基诺族人口较少,基诺山各个自然村之间的服饰有着细微的区别,但都有运用砍刀布来制作服饰的习俗(图2)。砍刀布是基诺族制作传统纺织品的基本布料,用腰机手工纺织而成,因织造时用砍刀式的木板将纬线推紧而得名。通过查阅基诺族文化研究方面的文章,例如杜玉亭、杨德鋆、邓启耀、郑晓云等的著作和论述,关于基诺族服饰与砍刀布的起源有以下比较典型的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女神“阿莫小白”的传说。基诺族将创世者阿莫小白奉为女神,人们模仿她的装束用砍刀布缝制了白色的三角尖帽和衣裙,成为了基诺族的代表性服饰;第二种说法是来源于“巴里”(恋人)的传说。基诺族小伙子在拯救心上人的过程中双方服装上留下了痕迹(例如红色条纹的血迹、黑色条纹的木炭痕迹),后世男女为了纪念他们将这些痕迹装饰在服饰中,这也是砍刀布的色彩来源;第三种说法是来源于图腾崇拜的相关传说。衣身所镶各色布条分别代表不同的祖先之灵:镶九条是纪念男性祖先,镶七条是纪念女性祖先。此外布条的镶嵌也起着耐磨、加固的作用,保护砍刀布的边缘减少磨损。早期基诺族的服饰中装饰纹样较少,以素色条纹砍刀布为主,随着和周围少数民族的沟通与交流,砍刀布上也渐渐增加了刺绣作为装饰。

(二)砍刀布的工艺

1.织造:基诺族妇女善于纺织,农闲时常常席地而坐织造砍刀布。织布时她们将经线的一端绑在自己的腰上,另一端绑在对面的两根木棒上,纬线绕在竹木梭上。她们用双手持梭在经线间穿行,每次穿梭都用砍刀式的木板推紧纬线,砍刀布也因此得名。砍刀布的底布为手捻粗白线,纱线经过米汤上浆变得挺括,虽不润滑,但却厚实耐用。砍刀布最初以素白色为佳,后来渐渐加上了粗细不一的直纹条饰。

2.染色:砍刀布织锦线的染色工艺有其独特之处,均为植物染色。例如染黑(青)线采板蓝根鲜叶泡化去渣,加入石灰水制成蓝靛染液,线的颜色深浅随浸泡次数和时间而定;染黄线采鼠鞠草与线同煮;染绿线采一种藤“阿纽克帕”和一种树“资夺帕”的鲜叶与线同煮,加石灰水少许;染红线用“阿纳切”树根、“朴腊突”树皮和红高粱壳,加石灰水与线同煮。所有的颜色都取自当地的植物,与当地环境息息相关,这也是形成砍刀布独特色彩的重要原因。

3.构成:砍刀布色彩构成有着稳定、和谐的美感,其色调质朴、形式简洁,有强烈的辨识度和浓郁的民族特色。砍刀布上的条纹有宽窄之分,宽纹以强烈的对比色配置,常为等距的黑、红、蓝进行排列,具有明快的风格(图3),常用来制作女子上衣;窄纹砍刀布则与相关同类色形成了典雅、协调的格调,常以未经漂白的白色棉线作为主色,色彩偏向象牙白和米色,这种纯净的底色可将不同的色彩统一其中,产生和谐明快的效果,其色彩运用充满着现代设计的原理(图4、5、6),常用来制作女子三角帽、男子服装和挎包。砍刀布的条纹分布排列有序,遵循着简单的重复,间距的变化产生了节奏和韵律的形式美。

三、基诺族砍刀布在服饰中的运用

砍刀布一般用来制作基诺族的日常服装、帽子、挎包还有葬礼用的“孝布”。由于砍刀布是使用腰机织造,布幅会有宽度的限制,一般宽约20-30厘米。在对砍刀布服饰长期穿着的体验中,基诺族妇女掌握了砍刀布图案分布在服装上的视觉规律,因此在织布时就对条纹和色彩作了巧妙的安排。凡是可织出来的图案均在织布时织在布上,按照设计好的使用部位来安排织物幅宽、色彩和条纹分布,因此布料有上衣布和裙子布之分,一般不可混用。

(一)砍刀布在基诺族女装中的运用

基诺族女装分为上衣、胸兜、筒裙、帽子和绑腿。上衣叫“柯突”、胸兜叫“撒拍”、帽子叫“乌妞”。其女装和三角尖头帕的传说是模仿创世女神“阿莫小白”的服饰,用民族服饰来记录历史的符号功能,在许多西南少数民族中都极为普遍。柯突为无领对襟的开衫,上半部分用黑布、蓝布或白布,开衫下部拼接砍刀布或各色条状拼布,称这部分为“色特”;肘、臂、袖口是对称的彩条;上衣背部缝一块约3寸见方的白布,上面绣有圆形太阳花式图案或是红白两色的长方形拼布。(图7)为基诺族砍刀布镶彩条女上衣,藏于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编号为MFB002548)。衣身上部分为黑色棉布,下部分拼接彩色宽条砍刀布,其布幅宽28.8厘米。整件上衣的款式结构简单,但色彩丰富,衣身肩部及两袖装饰彩条,拼缝针脚细密整齐,与砍刀布上的彩条相互呼应,五色斑斓(图8)。endprint

基诺族妇女下身穿筒裙,长过膝,下半截用汉族织的黑布做成,腰部是格子织纹的砍刀布,布幅宽度为22厘米,整条裙子是用两种布拼缀而成,单层无衬里(图9)。下摆和单侧裙边镶拼多色彩条,与上衣装饰相呼应,装饰细密的倒三针对。围合穿着时两端交叠于腹前,镶有彩条的一侧在外,使前中部条纹装饰更加鲜明。上世纪50年代前基诺族妇女均穿筒裙而不穿裤子,她们在小腿上裹上黑色的绑腿布。

(二)砍刀布在基诺族男装中的运用

基诺族的男子服装分为上衣、裤子和包头,上衣叫“柯突”、裤子叫“勒作”、包头叫“乌托”,整体采用白色砍刀布制成。柯突为无领对襟砍刀布小褂,单层无里。(图11)为基诺族砍刀布男子上衣,藏于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编号为MFB004968。此件砍刀布上衣通袖长140厘米,衣长53厘米,分为上下两部分面料拼接,前襟自然敞开,领子用黑色棉布包领边。衣背中央缝缀一块方形黑布,上面用彩色绣着一朵圆形图案的花,周围有放射状线条,似太阳光芒四射圆形图案由中心往外展开。基诺族称这块绣花黑布为“波罗阿波”,汉语意为太阳花或月亮花,也称“孔明印”,是基诺族男子成年的标志,具有村寨族徽的功能,也只有穿上这种衣饰,才有谈情说爱的权利,参加男女青年的组织和活动(图12、13)。

男子裤子称为“勒作”,是一种由红黑色细条纹砍刀布制成的宽腰裤,裤筒与裤子的上部分相连,缝成满档裤。(图14)的馆藏编号为MFB004969,裤长86厘米,左侧开口结带系于腰间。裤子前后都垂有兜裆布,按照预先设计的宽度织造,前长后短,保持着早期男子着装的遗俗,是服装形制过渡的体现,反映出男下衣由兜裆布向裤演变的过程。此裤看似形式简单,但前后裤片均捏有腰褶,中间加档使得结构合理。裤腿分成上下两段,面料的织向不同。

(三)砍刀布在基诺族配饰中的运用

基诺族砍刀布用在配饰中主要制作挎包(图15)、三角帽(图16)。图为基诺族男子单肩挎包,馆藏编号为MFB004969,是由砍刀布和各色棉布彩条拼缀而成,款式简单,没有图案装饰,结实耐用。男式包突出线条的运用,在白色的粗布上运用横、竖条纹作为装饰;女包上则会有刺绣和花纹装饰。

砍刀布的布幅宽度影响了基诺族服装的结构,上衣和裤子面料有着固定的拼接方式,造就了基诺族特殊的服装款式,从而形成本民族的着装风格。例如女子上衣的衣身通常由砍刀布和深色棉布两部分拼接而成,这也是基诺族女子常穿着的固定款式。在制作如挎包的背带、裤子的兜裆布等较窄的布料时,则可直接织成适当的宽度,无需剪裁。这样不仅能最好地实现设计意图,而且避免了浪费。

(四)砍刀布的创新设计

1.砍刀布的实用性:砍刀布目前仅作为制作基诺族传统服饰的面料,在现代服饰品中鲜有出现,但从审美及材料属性方面,砍刀布都有着很大的优势可以融入到符合现代生活的新产品的设计中。砍刀布独特的色彩搭配具有现代美感,其色彩构成运用大面积的浅色、小面积深色与低饱和高明度的色块进行搭配,由于色块间有着明显的边缘,因此產生了平衡、安静的视觉效果。砍刀布的纱线经过米汤上浆,布料挺括并且厚实耐用,可作为休闲背包的面料使用,其简洁的条纹分布和配色使得箱包可以在日常休闲的场合中易于搭配。砍刀布由天然纤维织造,有着透气排湿的属性,采用植物染色,亲肤无害,亦贴合健康生活的理念,可制作适合现代生活穿着的服装。

2.砍刀布双肩包的设计:笔者试将砍刀布运用在现代双肩背包的设计实践中,主要运用到了砍刀布以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是砍刀布中的色彩搭配;二是直接将砍刀布作为背包的面料。以下是以砍刀布作为来源进行的背包设计:背包的肩带、包口、提手和包底等部位运用了砍刀布的中的裸粉及深青色。背包的大面则直接采用了砍刀布作为面料。背包整体采用同类色的搭配,色彩更加和谐,保留了砍刀布的显著特征(图17、18、19、20)。

结语

砍刀布深植于基诺族人民的生活之中,直接为生活服务。在多元的现代社会中,基诺族的服饰面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砍刀布也因制作过程复杂而渐渐在生活中疏远,但基诺族在运用砍刀布时的“节用”原则与织造时对造物整体的规划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其独特的色彩搭配也能够运用到符合现代生活的产品设计中,例如服装和休闲背包的设计。如果能从设计的角度将砍刀布运用在符合新的生活环境的服饰品中,给予传统工艺以新的希望,或许是创新设计的意义所在。endprint

猜你喜欢

服饰设计
去海边吧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BUBA台灯设计
猜朝代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Wearing History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