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立场构建“绿色课堂”的策略

2017-10-27佘念利

中国教师 2017年18期
关键词:绿色课堂体验式素养

佘念利

“绿色课堂”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用均衡的课程培养学生,用健康的活动引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激励学生,用发展的视角评价学生。唐山一中在“森林式”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着力打造“绿色课堂”,在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将课堂演绎成为妙趣横生、激情飞扬、智慧灵动的乐园。

一、注重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指学生在实践、参与、阅读、研究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体验式学习区别于学术性学习,学习过程具有多元渗透性,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体验式学习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在体验式学习中,除了在大脑皮层中留下语义编码以外,还会留下情节和情绪编码,这些编码可以帮助学生在需要的时候更加准确迅速地提取相关信息。你读过《红楼梦》的原著,其中的情节必然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的情绪也必然在“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中跌宕起伏,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即使是大牌的红学专家进行讲解,也不可能得到这样的效果。

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战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饱读兵书,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指挥长平之战,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只知道生搬硬套,不会随机应变,结果被秦军大败,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谈。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现实情境、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首先,要明确这是一个什么问题,这就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住主要矛盾,建立恰当的模型。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历情境感知、反思梳理、形成理论、检验反馈的过程,能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为了促进改革落地,新高考必然是针对“核心素养”的高考。为了考查学生的能力素养,必须借助具体的、仿真的情境,设置学科活动任务,观察者依据考生在这些活动任务中展现出来的、可观测、可度量的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被试者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这是未来高考命题的趋势。未来生活面对的是真实情境,高考也要在真实情境中去考查,这就要求我们的日常教学也要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感受真实情境,获得生活体验,掌握建模技巧。

唐山一中十分重视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语文学科提倡整本阅读,并在每个寒暑假为学生开列阅读书单;数学学科编辑整理情景题分类汇编,引导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通过实景视频、现场参观、动手实验展示真实情境;steam课程也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知识、获取经验的重要途径,学校组织学生完成的“智力小车”“会自动分类的垃圾桶”“编辑红楼年表”“为唐山世园会建言献策”等课题都是很好的尝试。

二、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怀海德曾说:“把学校所学全部都忘掉以后,剩下的部分就是教育。”这个剩下的东西就是科学思维和态度责任,它具有跨学科性和跨时空性,是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在林崇德团队建立的核心素养体系中,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探究三个二级指标指向思维方法,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勤于反思、问题解决五个三级指标也指向思维方法。

高中16门课程各有特点,均涉及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概括起来包括演绎归纳、分类对比、极限放缩、整体隔离、模拟假设、概括抽象等。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回顾科学史,在追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可以在经典文章的赏析中学习表现手法;可以在文史哲材料的分析中训练归纳整理的方法;可以在理化生习题教学中培养综合分析演绎推理的方法。

科学思维形成的过程实际就是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第一,在实践中归纳总结,使默会知识变成外显知识,明确规律规则;第二,把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进行大量的训练;第三,熟练掌握方法达到应用自动化。这三步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高考成绩的法宝。

三、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创造或改进原来不存在的元素、事物、方法、程序的过程就是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中,物理、化学、生物、语文和艺术五个学科都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课堂入手。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转变观念,在合理使用“接受式学习”的同时,突出“发现式学习”,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感受探究過程,学会探究方法,形成探究意识。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电场强度的矢量性往往是直接给出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观察通草球在点电荷电场中不同位置的受力方向,体会电场强度的方向。然后,通过力的矢量性和电场强度的定义,推导出电场强度的矢量性,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此课获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这个环节是其中的大亮点。

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唐山一中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所谓自主实验就是学生根据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己设计实验,申请预约,获批后自行到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开放实验室、开展学生自主实验是我们鼓励探究的有益尝试。

四、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关键词,其一就是“社会参与”,又细分为两个二级指标“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在这里,笔者主要想讨论的是“交流与表达能力”,它是与人交往,社会参与的基础。

交流表达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例如,语文、英语、地理、历史及政治学科均安排课前五分钟演讲,学生自选话题,提前准备,当堂展示,每个学生每两周到一个月有一次上台的机会。晚自习前半小时,我们组织小先生讲堂,请有学科专长的同学当老师,为全班同学讲解疑难问题。此外,我们还组织辩论赛、青春讲堂、课本剧展演等活动,请学生开设选修课,请学生做学生会、家长会主持人,抓住各种机会,使更多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注重多元评价的运用

“绿色课堂”关键词是和谐。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除了语言智能和数理智能以外,还有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观察智能等。学生不可能样样突出,而是各有所长。教育除了培养学生发展的必备素养之外,还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发现各自的特长,这样才能培养人格健全、个性鲜明、全面发展的人。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注意低起点、小台阶,同时采用滞后评价、学生互评等手段,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成功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成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兴趣小组,依托奥林匹克竞赛,助推学有专长的学生深挖先修,开设学科拓展、文化社会、科技创新、语言文学、艺术素养和体育健康六大类50多门选修课,帮助学生发展兴趣培养特长。在评价方面,我们更加注重定性评价和过程评价,为每个学生设置成长记录袋,记录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开展特色班评比,除了学习优胜以外,在勤奋刻苦、尊敬师长、讲究卫生、文体突出等方面表现突出的班级均可得到肯定和表扬。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关键词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即将落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势在必行。在这一背景下,唐山一中勇于探索、不断提升,“倡导‘森林式教育,打造‘绿色课堂”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迎接新课程改革的底气。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色课堂体验式素养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构建绿色语文课堂,发展学生自主思维
小学音乐绿色课堂的构建
激发学生潜能 打造绿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