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那曲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

2017-10-27杨小龙郝少奇

中国教师 2017年18期
关键词:那曲高级中学异地

杨小龙+郝少奇

习近平主席指出:“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陈宝生部长强调:“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基础的基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教师是根本的根本。”

西藏那曲是全国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气候最恶劣的地区之一,位于西藏北大门和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腹地,故称“藏北地区”和“羌塘草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西部两县(尼玛、双湖)海拔高达5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0.9℃至3.3℃,境域面积45万平方千米,下辖11个县,总人口50余万。因地广人稀、高寒缺氧、交通不便,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和“人体极限考验场”导致人才“下不去、留不住 ”成为常态。教师专业发展更成为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拉萨那曲高级中学、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拉萨那曲教师继续教育学校相继建成,高考上线率提高。2014年,西藏阿里地区借鉴那曲高中异地办学成功经验,建成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为破解高海拔艰苦地区教育发展瓶颈开辟了新路径、积累了新经验。

那曲地区借助区域内高中异地办学优势,围绕教师成长,不断创新思路,多措并举,为稳定师资队伍、提升专业水平、促进教师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成长

环境。

一、从“缺氧”到“富氧”

那曲区域内高中异地办学是将那曲地区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中学校搬迁到拉萨附近海拔低于3700米的地方,通过降低海拔高度,改善工作条件,教师健康状况明显好转,实现了“环境留人”,稳定壮大了师资队伍。据调查,95%以上的教师体检结果均符合医学指标。拉萨那曲两所学校教师从原有119人发展成如今的375人;原有的4名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发展成如今的23名;副高教师从原有的4名发展到如今的31名;汉族教师原有的33名发展到如今的107名。

二、从“单一”到“多元”

立足区域内异地办学教研实践,那曲地区加强本土与异地教学教研的有机结合与深度融合。

1.拜师结对,实现“两个融合”

增强教师专业技能的传承性。通过本地新老教师之间、本地教师与援藏教师之间拜师结对,开展 “同课异构”“青蓝工程”等活动,实现“本土教师队伍融合、本土教师与援藏教师融合”, 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得到有效传承,提升了教师教学技能。

2.交流互动,实现“两个提升”

增强教师专业素养的互补性,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开展校际间系列交流学习活动,更新教学理念,提升综合能力,达到校内、校外专业素养“双提升”。实行开门搞教研,邀请高校教师、区内外教学能手、知名专家学者,开展教研、教改培训,提升教研教学的业务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教材分析、课堂管理、德育教育、教学技能、教研能力等专业素养。

3.因地制宜,实现“两个促进”

增强教师专业层次的递进性。通过本土资源与教学实际结合,本土教学与教学大纲结合,开发应用校本教材,促进民族教育融合发展、促进优秀文化有效延续。根据异地办学育人目标和教学需求,研读课程标准,了解学情教情,梳理知识体系,挖掘本土资源,先后编制了《西藏地理》《西藏数学》《西藏政治》等校本教材,增强了教师学术研究能力,教师专业层次逐步提高。

三、从“本土”到“异地”

1.利用区域内“异地办学”资源优势,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理论

水平

以拉萨那曲教师继续教育学校为依托,发挥近距离辐射的培训优势,借助“组团式”教育援藏优势,开办“青年教师研训班”,开展国培、区培、地培、县培、校培“五位一体”的全员、全科、全层次业务培训,注重培养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理论自信和教学自信;借助拉萨兄弟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校际间教师交流互访学习和学科联考,学科赛课;借助拉萨便利的交通条件,选派教师赴内地挂职跟岗培训;借助拉萨地理环境优势,吸引和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业务强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借助拉萨网络资源优势,开展数字化教研、录播教学、空中同步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教研,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积极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

队伍。

2.立足区域内“异地办学”教学实际,强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师专业实践

能力

立足区域内异地办学实际,围绕教学、聚焦改革。建立班主任导师制和“阳光心理驿站”,援藏教师和本地教师共同管理班级事务,活跃班级文化生活,让教师成为班级成长的指引者。拉萨那曲高级中学推进“阳光自主式”课堂改革,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建立“教学质量跟踪监测系统”、探索“721”教学法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习惯养成,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实现“教学相长”。

3.发挥区域内“异地办学”育人功能,强化立德树人,增强教师专业核心

素养

注重班主任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学生心理疏导,形成“老中青”梯队化德育队伍。学校同拉萨武警部队、乃琼镇派出所、拉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部门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培养出一大批德育骨干教师,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教师专业核心素养逐步提高,复合型教师队伍初步

形成。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同志从项目规划、筹建到实施始终给予大力支持,做了大量工作,为那曲地区高中异地办学顺利推进做出了巨大贡献,起到了关键作用。国家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区地主要领导多次莅临拉萨那曲高级中学、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拉萨那曲教师继续教育学校指导教师发展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区域内高中异地办学背景下教师培训培养开启了思路、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和職能部门高度关心支持、加大硬件、软件投入,修建教师公寓、职工之家,校舍、宿舍环境优越,教学设备设施先进一流,教师免费体检定期举行,“引、育、留、用”的“拴心留人”工作深入人心、细致入微;教师“五级”培训和专业成长提升工程、校本教材研发应用和“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程落地生根、见到实效,为高海拔地区教师成长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围绕高海拔地区区域内高中异地办学难题,紧紧抓住教师成长发展这一关键因素,聚焦问题、精准施策,激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13年来,1950人次获得各级各类教学赛课奖项。在《西藏教育》《考试周刊》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97余篇,在《那曲教育》等地区级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自治区高中教学大赛13人获奖;地区高中教学大赛59人获奖。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家长和社会满意度高。区域内异地办学促进教师成长发展是基于本民族地域文化环境,有利于提升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有效延续本民族优秀文化命脉和教育教学特质。

风雨兼程开拓路,砥砺奋进创辉煌。那曲区域内高中异地办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探索,为高海拔艰苦地区教师成长发展提供了高贵经验和成功范例,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作者单位:1.西藏那曲地区第二中学;2.拉萨那曲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那曲高级中学异地
那曲“雪热巴”舞蹈的本体特性及艺术价值研究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2016年7月西藏那曲持续性降雨天气过程分析
异地恋——闭上眼睛,你就在我身边
黑皮精灵异地
那曲河边
论提高那曲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如何才能做到回归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