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2017-10-27夏芊西

传奇故事(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世事儿女杜甫

夏芊西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乾元二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略晚了些。

当然,这可能只是杜甫的错觉。毕竟于他而言,去年冬天因上疏救房琯而被贬的阴霾尚未散去,便是裹了层层春衫,依然挡不住清冷之意如骨附蛆般袭来。更何况,他那一身在颠沛流离中被磨损的瘦骨,也越来越不听使唤了。

阳春三月,暖意不是融融绵绵地扑面而来,倒像掩帘轻笑的女子,羞答答的,不甚爽快。春日万物复苏,可他还没有走出冬日的阴霾。他甚至觉得,自己此刻的形象比张旭的狂书更潦草。

九节度之师溃于邺城,杜甫自洛阳经潼关回华州,回转时经过奉先县。那里住着他少年时代的伙伴—卫八。

到底想要去见见他的,若此时不见,谁知会不会是永别。流离久了,有时觉得这铺天盖地的动荡只是他们一家人的动荡,国破之后碎裂的山河只是让他一个人触目惊心,春山空啼的惊鸟也只是惊了他的故梦。别人呢?那些曾经熟悉的人已很久没见了。活着或者死去,总没个消息。

去吧,就让农夫为他引路,去重温他们共同的少年时光。

杜甫自认见多了世事动荡、物是人非,深觉自己早已心如止水。可不知为何,一路上近乡情怯的感觉悄悄萦绕。他坐在哐当哐当的牛车上,甚至希望那畜生的蹄子更慢一些,让他整一整野草般参差的鬓发,也整一整汹涌流窜的心情。

还不及整理妥当,牛车便在一处简陋房舍前停下。他看着半掩的木门,呆了许久,才拄杖前去叩门。一声轻,一声重,就像当年欢聚宴饮时肆无忌惮的杯盏碰撞声。

他还在回想着,门开了。

记忆中的少年以中年男子的形态忽然出现在眼前,杜甫甚至不敢相信自己浑浊的双眼。略显生疏的寒暄后,他们久久凝望对方,终于在一滴老泪落下前,抓住了彼此的肩膀,半天说不出话来。

有多少年没见了?杜甫掰着指头,像跟自己较劲儿一般,孩子气地数着。五年,十年,二十年……二十多年?他只觉内心仿佛有什么东西碾压而过。

二十多年遥迢动荡的岁月,无情得像一把触感冷硬的篦子,缓缓抚过少年曾经舒展而光滑的眉目,勾勒出深浅的丘壑。丘壑之上并无泼墨般流丽的山水,只有触目惊心的沧桑。

二十多年,足以让洛阳城里年方十五的莫愁女,从折花戏蝶、采桑斗草的懵懂女子,长成富态臃肿、扯着嗓门跟邻里搭腔的婆娘。甚至,她的女儿也无知无觉地越过做梦的年龄,如她一般开始操持一家老小的生计。

也足以让长安城里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的少年郎,佝偻了曾经挺拔的腰身,束不起疏落如枯草般的半白头发,连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豪情都被稀释,只余心照不宣的寒暄,然后老脸对老脸,昏黄的目光拼命辨认着物是人非的从前。

就像此刻的杜甫与卫八。

不知是因为天色已晚,还是在风里微弱摇晃的灯光太过淘气,他记忆里少年卫八的影子在昏暗的光线里躲躲藏藏,渐行渐远,那紧致的眉目被回忆拉扯着变换了模样,与如今风尘满脸的中年男子渐渐重合。

今夕何夕?不见少年。

到底有几年旧交铺垫,便是多年未见,仍有一点即燃的熟络,噼噼啪啪地响在彼此有些急迫的询问间。问着答着,一个忍不住失声惊呼,只叹世事无常;一个更是声音哽咽,话到嘴边又生生憋了回去。

有些事,道不得,道不得啊。

安史之乱已持续了三年,不知何日才能重拾太平盛景。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那些久别的面孔,如今都在哪里呢?

那些曾经一起游遍芳丛的伙伴,那些高楼放歌、掷筷叩栏的故友,那些浅草没马蹄、意气为君饮的疏狂岁月,终究如日夜不息的东逝水,再也寻不到踪迹。

他们或许长眠在一抔黄土中,被世人遗忘;或许在烽烟肆虐的沙场上,任尸骨被兽鸟叼啄;还有可能如他们一般,惶惶不可终日,在一架破败的马车上、在一叶游荡的木舟中、在逃难的人群中奔波流离,像一条条丧家之犬。今天或许还可闻到春城飞花的香味,明天可能就是脖颈染血的死期。

至少他们还是幸运的,能在相隔二十多年后,坐在同一片屋檐下,拉拉家常,叙叙闲话,说说是非,聊聊桑麻。

“还记不记得你当时说的话?我大好男儿,岂能沉湎儿女情长?卫八立世,必先金榜题名,做出一番大事业,方不负此生。”

“怎能不記得?年少轻狂,年少轻狂啊。”

那时他们都是鬓边簪花、胯乘骏马的少年,不到二十岁的年纪,满腔豪情恨不得连天都要捅出个窟窿来。有的是书生意气,仿佛似锦前程只等袖手来拿,甚至不无骄矜地宣布不立业就不成家。可是现在,连儿女都站成排了。

“来来来,快叫杜伯伯。乡野小儿,不识礼数,倒叫杜兄见笑了。”

话未说完,卫家儿女们便呼啦啦地围在杜甫面前,看着这个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叽叽喳喳地问开了。有的学着大人,像模像样地斟酒,然后恭恭敬敬地执杯劝饮,没有乡间未见世面的扭捏样,倒有长安大家子弟的风范;有的还是天真烂漫模样,歪着脑袋、噙着手指傻乎乎地问,杜伯伯是从哪里来的啊?

杜甫来不及回答,面前的杯盏已斟得满满当当,更有滚热的菜蔬一一摆放在桌上,香味四溢,让人食欲大增。

“这是自家种的韭菜,几场春雨下来,一畦畦长势喜人。今天拙荆亲手采摘烹制,多尝尝。这黄粱也是自家种的,寒地僻壤,没什么好东西招待。”

卫八极尽地主之谊地劝客,只是家常便饭,杜甫却觉得清香可口,只叹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饭菜了。说到底,酒是重逢酒,饭是离合饭,能跟故友同桌畅饮,已是离乱年代最奢侈的事,这是多少珍盘玉馐也换不来的。

那晚无月,一室灯光如豆。时有微风穿过敞开的窗户轻轻吹拂,带着乡间泥土青涩的气息,沁人心脾。屋里对坐的两人喝到尽兴处,脸颊泛起红晕,干脆解了外衫,拿起筷子放肆地敲击桌面,说天子旧事,说安史离乱,说军阀割据,就是不说行云流水的传世诗篇。

一杯,两杯,三四杯……酒逢知己千杯少,再饮十杯仍觉不够滋味。谁知下一杯酒还有没有机会开怀痛饮?谁知再见时是生是死?

这世上不可估量的事太多,譬如生死,譬如离合,自有命运翻云弄雨,容不得凡人置喙。但至少此刻,可以一醉方休。

吟着旧时诗篇,叹着如水流年,杜甫只觉这些年郁结的悲酸愁苦悉数被翻腾的酒意发酵,让他不吐不快。他拾起一双筷子,蘸着泼洒在桌上的酒痕,一笔一画地写着,写到手上青筋暴起,用力得像要把木质桌子都戳出一个洞来。

写到“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卫八还只是喃喃念着,并无多余表情;写到“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时,卫八已忍不住抚着半白的鬓发,苦笑出声,眼角有氤氲的湿意;写到“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时,那群活泼烂漫的小儿女们,已忍不住困意早早睡去;写到“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卫八干脆披衣起身踱至院内,望着远处迷蒙暗黑的夜色,陷入漫长而枯寂的沉思中。

院外蛰伏在草丛里的虫子窸窸窣窣地鸣叫着,远处间或传来一两声犬吠,衬得寂静的夜更加空旷。

二十年沧桑巨变,这一夕相会、一豆灯光、一角席次、一盏薄酒让人如此贪恋。那些乱世枭雄的杀伐争夺,那些金碧辉煌的高楼玉阙,那些气壮山河的金戈铁马,忽然都远去了。眼前如世外桃源般安宁平和的生活,有融融的烛光、喷香的春韭、清苦的酒味、冒着热气的黄粱饭,原来这些才是心底最妥帖的归宿。

只是,许多人到死都不明白,也有许多人明白了却为时已晚。就像唐明皇于马嵬坡缢死杨贵妃时,才发现海棠春睡是再也无法重现的美好。

人心不歇,则战乱不止。兵荒马乱的年头终究有个尽头,只是他不一定等得到了。出走半生,归来的到底不是少年,而是一身沧桑。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世事两茫茫啊!

猜你喜欢

世事儿女杜甫
天山儿女
无 题(1)
杜甫改诗
何冀平 世事本是大戏一场
江湖儿女
杜甫与五柳鱼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