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研究

2017-10-26骆宾城谢琴张锴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0期
关键词:文化管理模式高职院校

骆宾城+谢琴+张锴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仍较大程度地停留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中,这与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新要求、新变化已不相适应,寻求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已变得日益紧迫。笔者通过现有学生管理模式的分析,指出学生文化管理模式的特征,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0-0019-02

目前高职院校已从规模发展转向到内涵质量发展。着力内涵建设,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已是当务之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离不开对学生科学、高效的管理。但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实际来看,仍存有明显弊端,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与压力,也越来越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积极变革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式,寻求新的管理路径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紧迫又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分析

1.管理模式的梳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基本上没有系统理论支撑,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凭经验”、“凭感觉”的传统做法,随意性很大,是很明显的经验管理模式;在学生管理中的工作者,如辅导员、班主任或宿舍管理人员都过度依靠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以学生“不出事”为评价学生管理工作的标准。譬如:班级建设、公寓宿舍、学风考风班风等管理实施的推进都是依靠建立在制定一系列的制度、规章、公约、规范、条例等基础之上,这就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比较常见的制度管理模式。

2.管理模式的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是在现有学生的制度管理基础上,以文化为根本手段的新的学生管理方式,在学生管理中能充分发扬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优势,激发其潜能,开发其智力,通过以人为本、自我激励和参与性等原则特性来与高职学生的特性、结构和学校使命等方面高度契合,为大力提升学生管理成效,降低在学生管理方面的成本提供范本,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的特征

1.文化与文化管理。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而文化管理则是指以文化为根本手段,通过凝练和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行为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在自觉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进而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一种管理方式。把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等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内核,在建立一定的制度基础上,以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文化作为主要管理手段,通过管理主体与组织成员之间所形成的文化力的自觉互动来实现组织目标。它一方面重视以制度化、理性化为基础;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文化价值等人文因素的作用,以共同价值观、和谐人际关系、卓越团队精神、高超管理艺术及自我激励等方式,统摄整个组织经营管理活动。

2.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的特征。(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是以管理人的信念和价值观等思想为重点,加强情感、信念、价值观的培育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强调从行为管理转向思想管理,使学生积极参与,用沟通、共享、发展的方式渗透到管理的全过程。(2)着力“文化元素”的手段。高职学生的文化管理应以文化元素为根本手段,特别是其职业特性需指向管理应与学生的专业文化相结合,乃至以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内涵为建设内容的职业文化相结合,把优秀的企业职业文化吸收到大学校园学生的管理建设中来,形成高职学生在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影响下的班级建设、宿舍管理、网络管理及社团活动等建构为一体的管理文化。(3)力求“人人参与”的过程。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学生管理工作者都要贯彻文化管理理念,树立全员共建意识,推出文化管理举措,对所管理的学生要求做到人人参与、自觉参与,为营造“文化育人”的校园文化管理氛围提供良好“土壤”。(4)源于“自我激励”的情感。文化管理的方式由指挥型向育才型转变,控制方式由外部控制为主向自我控制为主转变,所以管理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民主的態度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其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和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其能力,发挥其特长。

三、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研究

1.探索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的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所以目前高职院校传统意义上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新要求、新变化,必须探索新的学生管理模式与之匹配。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文化管理与高职院校大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高度契合,它充分尊重、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智力开发、全面发展。文化管理把传统的强压式管理转化为服务式管理,提升了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与能力,大大减少了由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等硬性约束管理带来学生冲突与内心的反叛情绪,增强了高职院校服务学生的能力,大大提升了管理成效。文化管理是对管理实践的新发展,是管理学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其学生管理实践更应充分体现文化管理的基本精神。

2.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研究。(1)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其理想信念教育为内核。高职院校应通过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来引领其理想信念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学生管理与文化建设中,是引领高职学生培养高尚理想信念的必经渠道。在当前多元化文化背景下,高职生受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碰撞,产生负面的和消极影响在所难免。重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基的理想信念教育迫在眉睫,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其理想信念教育为内核。(2)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以一定制度约束为基础。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是在制度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能进一步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学生的变化等前提之下,为了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其使命,同时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诉求,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实效性而必然要在制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去寻求新的学生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以有制度的对学生日常行为具有约束力为前提条件,但这一约束力更强调了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与管理诉求,最大化地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大大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成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3)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以学生“五元一体”文化管理为路径选择。从高职院校较为宏观的管理视角看,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师生行为文化等融合为一体的校园文化,但从较微观层面的学生管理来看,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管理模式更适宜以学生“五元一体”文化管理为路径选择。在高职院校学生“五元一体”文化管理路径的选择上,我们可以从学生所学专业、所在班级、生活宿舍、伴随成长的虚拟网络及参与校内外各实践活动的社团等五个方面形成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的文化元素去强化学生的管理。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以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和行业文化为导向和主线,围绕学生学习生活的班级文化,如班风建设、学风建设,以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促进学生的考风考纪;打造干净、整洁、舒适、温馨的学生宿舍文化,以专业文化带动宿舍文化的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学生网络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搭建良好的网络文化学习平台。加强网络管理,建立学生宿舍、图书馆等网络监督机制,遏制网络上不良的东西对自制力较差的高职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让学生在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教师等相互交流自己内心的声音。以学校各个社团的活动及其文化去充分锻造每一位学子,以此作为学生在校参与各项实践活动的载体与平台,提升广大学生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五元一体”文化管理路径必然会使广大学生更充分地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王振洪.高职院校管理文化的独特性及其成因[J].中国高教研究,2012,(03).

[2]白静.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理性思考与实践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管理模式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制度之维
浅析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与高职学生文化管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