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探讨

2017-10-25李君荣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教育措施教育问题

李君荣

摘 要:在我国中等教育学校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与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明确各方面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机制,利用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创新中等职业教育形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保证各方面工作效果,使其可以向著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中国中等教育学校 教育问题 教育措施

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科学设置相关课程体系,完善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根据社会人才要求等,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人才,利用合理的工作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以此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容入社会市场经济需求,设置专业课程

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例如专业设置与职位不衔接、课程设置陈旧、教学设备落后等,这些原因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找工作时,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不能胜任工作任务。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在专业和课程上下功夫。一方面要遵循市场规律,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国家、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变化,掌握人才市场用人需求,使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般来讲用人单位招聘比较青睐有实践经验的求职者,并且在同等条件下作为优先考虑招聘的因素。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渠道,使社会实践日常化。比如,学校可以建立“模拟生产现场”基地,也可以建立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中等职业教育偏重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能忽略一些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等学。通过这些学科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为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奠定基础[2]。

三、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要求教师是“双师型”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精通特定专业工艺原理,并具备专业实践能力,胜任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学习者任务的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者。当前,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质量已经不能满足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需要。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首先,可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来加入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其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院校或企业进行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促进其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最后,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聘请相关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另外,相关部门要把好双师型教师质量关,只有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上去了,才能给学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3]。

在建设教师人才队伍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阶段性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利用科学的方式培养现代化教师人才队伍,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首先,应当聘用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人才,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保证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其次,应当做好阶段性的培训工作,不仅要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还要根据当前教学需求,引导教师更好的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式,建立专门的教育计划方案,逐渐提高其工作水平,遵循现代化教学原则,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逐渐优化自身教学机制。最后,应当阶段性对教师进行考核[4]。

四、鼓励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特色化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特色化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首先要实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职业教育法》第21条规定:“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这明确了我国中等职业多元化的社会参与。实现多元化的主体办学可以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办学的优势和特色,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向办学形式多样化发展,大力鼓励校企合作办学、校际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个人出资办学等不同办学形式。另外,中等职业学校还要体现自身特色,比如专业特色、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总之,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式下,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只有秉持“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加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规范化、法制化,鼓励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特色化,才能使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培养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中等教育学校应当制定完善的教育机制,创新工作形式,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创建专门的管理机制,制定针对性的办学形式,在多元化与特色化的管理机制下,逐渐培养现代化综合素养的人才,逐渐提高其工作效率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其发展体系,满足各方面的工作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陈宗胜.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2(7):54-57.

[2]孙秀英.浅析中等农业职业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z1):132-132.

[3]蒋姝蕾.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和管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4]吴维煊.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尊重教育规律,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功能最大化[J].中国教师,2012(2):17-2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措施教育问题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班主任的对策分析
民族器乐合奏课与综合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浅谈中职学生的现状及教育措施
大学生宗教文化认知调查分析
城市安置小区的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