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017-10-25豆建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校本研修信息技术教师

豆建平

摘 要:教育信息化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中小学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把校本研修做为教师专业发展重要途径,有效的把研修和培训结合,倡导个性化教学设计,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利用网络整合校本研修,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校本研修 信息技术 教师 信息能力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指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同时又指出: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帮助教师解决實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这表明校本研修做为教师专业发展重要途径,对提高信息技术应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在校本研修中有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面向实际的课题。首先应明白当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是如何开展的,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才能建立校本研修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方法和途径。[1]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

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的内涵

(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是指运用新课程理念.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研究,加强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开展深入的教研活动.最终实现教师知识管理的一种新型的教研形式。

(2)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其特点是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同步与异步、集中与异地互动,体现民主、对话、协作。其内部环境是针对教师的个体要求,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更好地学习、反思;其外部环境是针对教师的群体要求。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更好地相互交流、评价等;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对校本研修的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2.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平台

(1)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教育信息化的条件、以整合的方法、开展数字化学习,积极构建新型教学结构为主旨思想。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设计、主题讨论、反思评价及案例研究和协作学习等方式途径。通过信息技术支持,实践并逐步实现教学方法的变革,最有效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方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不光是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更加重要的是学会设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过程,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渗透,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教学媒体的应用等。让他们的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和学习活动,例如:相关专题信息的获取与加工,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索 知识的建构、展示与传播问题研讨与互动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CAI设计。[2]

(2)要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关键因素,处理好 “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的关系。即在校本研修中首先应当按照目标计划,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要求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标准从“如何教”的角度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规范的要求,其实施,将对我国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起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效果和深度。

二、在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师信息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1.加强校本培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水平

(1)笔者通过直接参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过多年实践证明,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从无到有,从初级到中级水平逐步形成,不仅使中小学教师初步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具备了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初步能力,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基础应用,而且促进了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任务主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

(2)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复合化的教学能力、能够适应和满足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需求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许多有条件的学校建立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室,和教学备课室,购置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80%的教师自己购买了计算机,包括平板电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会在教育信息化中主动学习,促进教学。在近两年来,许多教师通过参加“微课”竞赛活动,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和微软携手助学等培训项目,特别是通过网络培训,研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教育技术水平培训,积极参加与信息技术教学竞赛等活动,逐渐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潜化默移,达到融合。[4]

(3)校本培训以其低耗高效,面向实践教学需要,有利于灵活组织等特点,成为信息技术培训中最具活力的培训模式。培训从初期的计算机应用到以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应用能力为核心信息技术方法的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付诸实施。这方面,教师进修学校的校本培训就是一个好例子,现在所有教师都教学和管理都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本工具,提高了学习和教学水平。主要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辅助与自我学习、讨论交流结合,把学习的知识应用在课件制作和日常工作中去,以任务驱动、小组交流,团队协作等形式开展,包括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和全体教师参与分阶段、分层次,定目标,定任务。达到在校本研修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提高。[5]

2.倡导个性化教学设计,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

(1)鼓励教师发挥个人创造性。要围绕教学中心,强调针对性,服务大局,突出应用效益,特别是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放在突出教学困难上见功夫,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一定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育资源应用,如: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根据教学内容-选定媒体素材-设计整合的教学设计,做好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备课,再按教学设计进行教育实施,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运用信息方法和手段,倡导信息化教学和管理。endprint

(2)把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对初级、中级、高级分类要求,严格标准,教学则会更加强调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准备资源与工具、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信息技术应用能不能实现目标,有没有特色成果,在校本培训和研修中的方法和学习资源的问题、解决手段单一问题,都应当在一定时间内制订相关专门計划,试验并实践利用信息技术方法实现。

3.通过网络培训开展培训与研修的有效整合,在整合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的最理想的形式,在实践上:重要是要把整合重点放在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上。为了让学习、研讨更加顺畅的开展,可设定相应的研修活动主题如:技术支持的“实践分享课”,可通阶段的学习完成多项作业包括:一份个人研修计划,一份突出信息技术应用主题的教学设计,一份信息技术支持分享课成果包,一次围绕“教与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的主题研讨,一份记录个人研修成长轨迹的研修总结等,以详细的环节和任务驱动为特点,达到有效整合。

三、抓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核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中,必须抓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个核心,围绕核心,开展系列研修和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教育信息化中处中心地位,其硬件是基础,主要是软件建设,就是要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来构建新型教学结构;关键是教师信息素质的提高,对整合的方法和原则及模式进行实践,突破思想观念、理论和技术的瓶颈,要有创新意识,在实践中不断体验和研究,切实逐步实现整合,逐步应用于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推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2.强化教师主导地位,提高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如: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下:媒体的选择与收集与处理、信息化资源集成与开发、教学设计成果的实施与评价,校本资源建设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学校每学期都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级别和内容的培训,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加强对如:采集信息的常用工具和使用方法,资源的收集、下载与资源整合培训,各种运用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培训等,提高教师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要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就要适应时代发展,学习新技术新应用,对大数字、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教育新模式进行研究学习,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质的不断提升,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做为教师进修学校应当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抓住机遇,走在前面,在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新成绩。

参考文献

[1]魏晋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吉林教育》2016 第45期

[2]《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育部网站

[3]余胜泉《对话余胜泉:信息技术带来教育变革》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7.3

[4]何克抗 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1

[5]冯璐《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新途径》百度学术 《中小学电教》 2013.4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研修信息技术教师
最美教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