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农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思考

2017-10-25孟平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农村

孟平军

摘 要: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农村初中教育也随之而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逐步渗透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对农村初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简要介绍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农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农村 核心素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表示,应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1],因此,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将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同时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贴合农村学生生活实际情况,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注重学生的字词积累

在语言学习中,字词的积累是学习基础,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字词积累情况,在农村的生产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农业生产的成语和谚语,学生家长对此有一定的了解,这些鲜活、生动的农耕谚语和俗语,是学生身边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农业生产谚语,诸如,“小麦种迟没有头,油菜种迟没有油”、“田地耕得深,瘦土出黄金”、“灯里无油灯不亮,田里缺肥苗不长”、“天旱播种宜深,逢雨播种宜浅”等等[2],教师对学生收集来的谚语和俗语进行汇总,同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通过对学生身边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字词积累。

农村的传统文化环境保存相对完整,尤其是民俗方面的文化,逢过年和婚嫁,农村都会贴上对联,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能够训练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收集身边的对联,诸如,“元勋漫舞轻歌辞旧岁,旦日欢天喜地迎新年”、“勤为致富之源年年发、俭是聚财之本月月红”、“招财进宝勤劳是根本、发家致富科技做靠山”等等。教师还可以每个星期出一个上联,要求学生通过一个星期的思考,对出下联,从而锻炼学生的字词组织能力,对字词的平仄变化也有了一定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语文学习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对口语的训练较少,致使学生交际能力较低,与城市的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3]。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每个星期开展一次口语交流课程,要求学生在课程中进行即兴演讲,教师规定每一节演讲的主题,学生在15分钟内准备好自己的演讲内容,演讲的主题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可以是当地田园风光、风土人情、家庭琐事、家乡情况、民间典故等等。由于演讲主题都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话可讲”,通过这种即兴演讲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进而提升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地区的普通话环境较差[4],因此学生的普通话掌握能力较低,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普通话加以规范,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一定要用使用规范的普通话来进行交流。初中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需要背诵的课文,教师可以开展晨读活动,带领学生到自然环境中,大声的用普通话进行朗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并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口语交流能力。

三、加强课外阅读训练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应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阅读中也能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目前农村初级中学中,图书馆的建设程度不足,藏书量较少,图书更新较慢,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室建立小型图书角,要求学生们带一些自己喜欢的图书,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图书,充实班级图书角。另外,学校可以订几份适合学生的杂志,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学生在阅读完毕之后将图书传递给下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出图书的效果。

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养成高效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将阅读到的优美词句记录下来,形成摘抄的习惯,并在空闲时间进行复习和朗诵,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文章中作者的修辞手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在学生图书的选择方面,除了文学性高的图书,教师还应为学生选择一些科普类的图书,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情况不同,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尤其是当前很多农村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学生缺乏应有的关爱,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我国目前的初中语文教材虽然版本众多,但是仍然缺乏地域性,尤其针对广大农村地区,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脱离[5],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修改,可以添加一些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例如现代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能够反应农村生活,类似的作家还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散文家汪曾祺先生等等,教师可以在乡土文学作品中截取合适的片段,作为教材的补充阅读材料,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学生有着其独特的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发教学资源,对原有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注重学生的字词积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嵇康.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农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外语文(上),2017(1):151,179.

[2]陈长莲.农村语文课堂: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可或缺[J].师道·教研,2014(2):173.

[3]余江慧.浅谈农村学校初中语文教学中新型学习方式的缺失与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7):12-12,13.

[4]蔡毅.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路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7(15):31-32.

[5]陈阳勇.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农村学生閱读素养[J].未来英才,2015(6):20-20.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