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再思考

2017-10-25刘海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

刘海霞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合作学习,就能提高中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笔者结合自身经历来思考一下中小學语文课堂小组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组合作 思考背景 思考策略

一、中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思考

笔者在听课时,经常会看到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由懒散,使得许多讨论都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与其他同学分享,缺乏合作意识。同时在合作中缺乏竞争,合作的有效性不强。另外,教师在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时不能很好的把握时机,忽略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设置。虽然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但其缺乏普遍性,因而也就很难激发起学生讨论的热情。而且我还发现,许多学生和小组在进行讨论之后并不能够对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这严重造成了教学质量的滑坡。这与语文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背道而驰,变得低效甚至多余。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1.学生缺乏合作意识

大多数学生自我中心比较强烈,缺乏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不懂得如何去合作交流,从而使合作学习在中小学语文课堂进展缓慢。

2.教师教学策略欠缺

教师期待完善教学策略,但是在课堂中还不能有效的组织和引导,这就造成了学生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成果低效或无效。[1]

二、中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思考

策略是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思考、总结、提炼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中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素养。[2]

1.培养学生意识,提高小组有效合作

合作学习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而且能更好地激发他们集体的荣誉感。对此,我与教师们一起研究解决了学生缺乏合作意识的问题。在教学中采用科学的小组合作机制,根据学情分成固定6人组,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两人为评价员,两人为记录员,余下两人分别为小组长、汇报员,由组内成员各自承担负责,共同讨论,互相监督。且各小组都由组员命名自己组的称号、口号及目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在组内设立评价机制,根据不同程度下发的不同任务以“一号一分,二号二分......六号六分”的形式,评出组内优秀组员。其中。一号学生学习能力较好,二号学生能力稍差一点,以此类推。由学生能力好的带动学习能力差的,目的是让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最后根据小组成员的成长速读更换角色分配,保证人人都能参与,保证人人都能学号语文,让他们都能找到存在感、成就感,从而达到逐步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质量越来越高。

2.利用竞争方式,增强合作的有效性

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好的竞争能激发学生们的内在潜能,提高小组内部的团结和协作能力。由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后小组共同进步。

例如,读完《海燕》后,体会作者对海燕的赞美之情时,可以采取竞争方式:“今天,我们要评出读书的优胜小组。看哪些小组读书的水平高,能当‘播音员,就推荐到学校当‘校园播音员。小组推荐一个人赛读,这一个人获胜,那么这组的学生都可当‘播音员。”于是激烈的读书声开始了。小组内,一人读,其他人指点字、纠正音、体会情、示范读……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教师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这种形式,能充分的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3.合理设置问题,提高学生讨论热情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千古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但中小学生在合作学习所交流的答案几乎照本喧科,千篇一律。因此,教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设置,可以说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的热情更多是由所要讨论问题来决定的。在符合学生们认知的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此才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才能增强其实际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鸟的天堂》时,不能直接问“鸟的天堂”是什么,而是应当首先提问“天堂”常常用来比喻什么,然后分配小组讨论对“天堂”的理解,顺势可以播放腾格尔的《天堂》第一段,让学生们感知天堂的优美,最后小组同学通过阅读课文,找出分析文中体现鸟的天堂的句子,总结交流。教师以这种循序渐进的设置和安排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还能够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中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时刻关注学生们思想和具体讨论情况的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这样帮助学生们尽快解决问题,还能够督促学生们全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

4.完善合作机制,做好讨论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得以扩展和提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和小组在进行讨论之后并不能够对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讨论过程当中,就需要教师完善小组合作的机制,这样不仅能够规范合作学习,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合作效果。如,教学短文《给予的故事》时,可以先举一个例子:“想象一下你们各自置身在缺少食物的年代,手中有一个珍贵的馒头,但是此时此刻的你们都非常饥饿。就在这个时候你看到一个乞讨者,他已经饿的奄奄一息了,但是他知道一个藏有许多食物的地方。如果你把馒头给了乞讨者就会面临着被饿死的可能,但也有可能会得到许多食物,这个时候你们会如何选择?”小组讨论后,展示交流后的成果,谈一谈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接着,通过展示交流后,再引出文章内容思考一下短文的人会怎么做。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用以贴合学生生活的案例以及美好的悬念激起了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并激发他们不断地大胆创新,从而使成果的展示更全面、更透彻。

结语

综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不难看出合作学习是新时期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可有效提升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目前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的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实践,去反思,去提升,积极寻找相关的解决方式,这样就一定能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有实效。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的探讨 [期刊论文]《才智》,2017年 付秀珍

[2]初中《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学位论文]钱俊,2011年 上海师范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浅谈小组合作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