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7-10-25江丽黄金金陈彦锋程杰西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翻转课堂实验教学

江丽+黄金金+陈彦锋+程杰西

摘 要:为了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结合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特点,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对教师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实验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并与传统教学模式效果进行比较。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人体解剖学 实验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结构及位置关系的一门形态科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的优劣对于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专业课程都有重要的影响[1]。而人体解剖学实验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学习及掌握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多为教师讲解,之后学生自己观察,最后教师总结提问。这种教学模式缺乏新意,并且因为实验课学时有限,内容又比较多,同时实验室高浓度甲醛的影响,导致人体解剖学实验课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概念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实际上就是把教师授课内容在短时间内用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具有主旨突出,良好互动,短小精悍等特点,往往是某一个知识点的阐述,是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深度融合所产生的的一种新的教学资源[2]。这种教学资源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提高。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堂上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打破传统教学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而微课这种新兴教学资源运用到翻转课堂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

1.实验教学资源的制作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传统的实验课授课模式为:教师带领学生结合人体标本、模型或者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结构以及辨明毗邻关系。之后学生自己观察。前者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而且有的标本体积较小,位置较深,所以有时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可是微课的出现,弥补了人体解剖学实验课中的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验课的授课内容提前准备实验课上所需要的微课资源,教师可以在制作人体标本的时候进行视频的录制,比如前臂的肌群,可以分层展示,教师配以旁白,并用解剖镊明确指认各肌的名称,视频上用明显箭头并配以文字予以确认。同时微课的趣味性要求教师在制作视频资源的时候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选取生活和临床中相关内容丰富视频,以更好的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这样制作而成的微视频资源对于肌肉章节的学习肯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2.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

制作好的微课可以上传到班级QQ群,课前布置学生课余时间下载观看学习。通过下载次数可以大致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同时可以在群里设置对本节实验课的重难点进行群投票,以此可以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在实验课上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3.课堂上知识内化吸收

在课前对微视频学习之后,课上,教师可以明确学习任务,然后进行分组。每组同学布置一个任务,之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最后每组选取一名同学代表回答他们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和提升,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分组回答完成之后,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点评,总结,对于学生回答不完整或者不够准确的内容进行补充和纠正。

4.课后知识总结

针对学生讨论的问题,教师结合实验重难点以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实验课授课手册上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除此之外,教师梳理知识点后上传QQ群,供学生学习,同时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指导其拓宽知识的外延。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评价

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6级临床一班为实验组(40人),采用基于微课的反转课堂教学模式;二班为对照组(40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课结束后,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两组学生成绩相当,实验课内容一致,授课教师为同一人。

1.对实验课授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同学在实验课出勤率、课堂参与度、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同学。

2.对实验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同学在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对人体解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自主学习,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团队合作方面有70%非常认可,23%认为一般,7%不清楚。说明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

3.实验考核结果

实验课结束后对两组同学进行实验考核,考核内容相同,总分100分。实验组85~100分学生占21%,对照组占16.1%。表明实验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人体解剖学实验课要在人体标本上寻认结构,辨明位置关系,可是目前尸源紧张,无法满足学习的需要。一些结构在人体上位置较深,形态较小,借助模型或图片难以认知辨认,模型只能显示大致外形轮廓,内部结构无法显示清楚,如内耳。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透,掌握不牢,导致实验课教学效果不夠理想,而微课可以把一些三维立体动画资源通过编排、剪辑,把课上难以观察到的内容以视频形式在课前、课上以及课后反复播放,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另外,人体解剖学实验课与其他课程实验课不同之处还有实验室的环境,课上用来观察的人体标本都是经过福尔马林固定的,导致实验室有高浓度的甲醛环境。因甲醛对口、鼻黏膜、眼睛的刺激让很多学生无法顺利开展学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效果,微课也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不足。我们目前培养的医学生将来都要走向临床一线工作,而临床工作讲究团队协作。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成安.基于人体解剖学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6,4(18):321~324.

[2]臧晋,关子辰,王正东,等.网络教学技术在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6,6(2):44~46.

[3]王沛珍,赵林静,陈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00~101.

作者简介

江丽(1986.06--),女,河南驻马店人,本科,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人体解剖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体解剖学翻转课堂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探讨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人体的吸收功能》说课设计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