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对于中学生健康情商的重要作用

2017-10-25张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中学生美的情感

中学生階段,是人一生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好的教育和引导会使学生受益终生。而音乐是一门独具特性的科学艺术,在学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音乐的认识,审美和教育等功能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审美教育是中学音乐教育的核心部分,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对培养学生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有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今天,中学生学习压力加大,由此带来了大量的情绪问题,焦虑、紧张、压抑、烦躁等已成为许多中学生的通病,这使的人们不能不关心情绪的健康问题和调节手法的运用。由于音乐所具有的,为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功用,对于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于健康情商的形成有独到之处,因此,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1]

一、音乐有助于中学生的情绪调节

情感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证实,音乐能通过物理和心理的两条途径对人发生影响。音乐能以旋律、音调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来改变、调节人的情绪。

音乐的物理作用是通过音响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音乐包括振动频率、节奏、音强和音色四大要素,并通过人的听觉神经传入人脑,配合体内的生理节律,引起机体的某些组织结构发生共鸣作用和强烈反应,既有外部刺激快速传导深入至人的身体内部。经过音乐的刺激,皮肤会有反应,温度会发生改变,心率、脾脏和肌肉的紧张度也会变化,而且反应相当之快。由于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可以直接通过人的大脑,无需语言中枢的转接,一旦美妙的音乐被学生吸收,学生的人体能量就很容易被激发起来,静态则变为动态。[2]

优美的旋律能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解除疲劳,平缓血压、稳定心律,多听这些音乐,从而使学生心情轻松、愉快。另外,由于每首乐曲的节奏、速度、音调等都不尽相同,从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调控效果。通常,节奏明快的音乐具有兴奋的作用,使人心跳加快,肌肉紧绷,情感振奋;而节奏缓慢,音调幽雅的音乐具有安宁情绪作用,因此旋律优美、清新的音乐则使学生产生欢乐、恬静的情感,音乐对于消除阴郁、急躁情绪,自卑沮丧、精神萎靡的各种心理障碍均有独到的作用,这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二、音乐活动有益于良好共感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是一个自我认识和认识他人的情感过程。

在中学生各种音乐活动中,无论是学习和欣赏,只要被好的音乐带入情感当中,学生就会自我陶醉和陶冶,对情绪情感尽情表现、宣泄和升华。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非说教,良好的艺术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美育的过程,是美的欣赏和熏陶的过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使美育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中学生对于音乐的喜好还在于音乐所具有的共感性。由于音乐不存在语言、文字、种族和国界的障碍,因而,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与距离拉近最为直接。他们通过乐音流动之瞬间,伴随音乐旋律、节奏、调性和音强等诸多特性要素的表达去感受、认知音乐作品的背景及内涵,并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进行形象思维,再现或复制作者的情感意识和音乐形象,引发自己与同学的共感共鸣和心灵的沟通。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中学生人格的完整和完美

古希腊教育是以人的身心的美的协调发展为目的。音乐与体育同样受到重视,谓之体育造就人的外形,音乐养成人的内心,最终形成一种完美、协调的人格。亚里斯多德认为:音乐应作为影响人的道德性格的一种手段,音乐教育的应是:教育、净化、知识性和休憩。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关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教育主张,都足于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音乐对人的精神的强烈感化力。

因此音乐教育不仅给中学生带来愉悦,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音乐的审美愉悦功能,能有效地激发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以特定的方式作用于人的意识和情感,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尤其是那些具有崇高理想道德观的优秀歌曲,甚是有益于学习者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音乐是时间、听觉艺术,以流动的形态进行,而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是联想和听觉最丰富阶段,是情绪最不稳定时期,也是情感最敏感时期,这时期他们在接受音乐洗礼时,首先运用的是敏锐的直觉,通过想象和联想等心理活动来复原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使声音的艺术形象由感觉的有限性通向想象的无限空间。这种音乐活动,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过程,极富幻想,而美妙的音乐却能使之超然物外,迅速调剂客观与主观的矛盾,恢复人的心理平衡,使之在音乐中融入浩渺的宇宙中去,与大自然浑然一体,让中学生产生的烦恼,忧虑中解脱出来,融入美好社会,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美好的音乐对中学生情感的培养

音乐作为一门学科,不仅具有音乐音响的外在形式,还有人类社会生活、思想感情的丰富内涵。在中学音乐活动中,音乐感知、感情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知四种心理因素始终结合得非常紧密,彼此互相影响,从而较好地发挥心理能动作用,使全部心理活动处于高度积极状态。特别是音乐在空间的扩散力和穿透力,能对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其它艺术方式无可比拟的刺激,使音乐对于中学生的情感激发和感染,更为直接和强烈。这种感情的激发和冲动,正是人类智能火花的迸发,使人的想象插上翅膀,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激发出巨大的创新思维和潜能,“情能育思”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感情淡漠的人是很难有所建树的,一些优秀的科学家,其创作的灵感常源于音乐。

总而言之,健康情商在中学生发展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是全面素质教育构建和发展的基础。成功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健康的身心素质,而音乐教育与活动有益于健康情商的形成,具有其他学科门类所难以替代的功用,无疑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关注,这也正是本文所想阐述的关键之所在。音乐是美的艺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美)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美)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5

[2]曹理著,何瑞碁整理 《曹理音乐教育文集》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8

作者简介

张深(1971.10.01—),男,汉族,籍贯:陕西省铜川市,职称中教一级,学历:大学本科,单位:成都市通锦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生美的情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