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2017-10-25何晓承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体育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

何晓承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还具备健全的人格。本文主要探讨培养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学科 核心素养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

素养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学习,是由训练和实践获得的一种能力。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核心”二字,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支撑个体适应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新概念,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指学生通过学科课程的学习所形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品格。综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体育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运动技能与方法,以达到增强体质、培养体育精神,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合作与交往能力的目的,最终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简而言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自主健身,包括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1]

二、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健身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锻炼习惯的养成,并始终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状态,同时也是体育本质功能的回归。其次,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与核心,更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学中学生必须达到的能力素养。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核心素养是个体立足社会、终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是不仅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认知能力,同时还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健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包含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力量之一。[2]

三、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与策略

俗话说:“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核心素养就是支撑个体适应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源头和根本。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健身的意识和能力,将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之中,既关注学生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也关注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实践,以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更关乎着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就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体育专业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心理素养等多个方面。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其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能力才能得以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更加关注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教育中的重点。德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源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自主健身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需要德育的参与和指导。这三种能力学习得过程中所需要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坚持不懈等无一不与“德”有关。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有助于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3.加强学生运动认知能力的培养

运动认知能力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包括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和运动方法三个方面。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绝对不能忽视学生运动认知能力的培养,要将运动认知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既可以是教师传授知识要领,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实现。比如,进行背越式跳杆的助跑起跳时,为了让学生获悉要领,教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讲解和示范,再让学生自主探究最适合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不过杆练习到直线、斜线的起跳再到助跑线路的约束、固定脚的起跳,这样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运动认知能力的培养。

4.重视学生健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健身实践能力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是指学生为完胜体育锻炼任务而采取的有意练习等健身实践。掌握了运动认知能力的学生,在健身实践过程中就会逐步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这种乐趣又会促进学生自发的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健身实践的机会,将室内讲授和课外练习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健身实践机会,并告知学生正确的运动习惯和运动的频率和强度。其次,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符合学生兴趣的实践任务,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了自控能力,对体育活动也充满了兴趣,因此,中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健身实践任务也会更乐于去完成。最后,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健身的意识。

5.关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社会适应能力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学生在健身实践过程中,人际关系会得以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就参与了社会交往,心理调节能力也会得以增强。班级既是一个集体,也是一个微型社会,生活于班级中的个体必须学会团结合作和人际交往。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学习的過程中,体育学习有多种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竞争比赛等等,这都给学生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和空间,也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机会。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利用多种体育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会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强体质、适应社会。

结语

自主健身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它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相辅相成、层层递进的。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也要以此为依据,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陆秀云.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J]. 体育师友, 2016, 39(5)

[2] 赵俊峰. 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新课程, 2016(33)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七彩生活从这里开始
大陆赴台体育家群体及其历史贡献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