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教学的有效性

2017-10-25饶学章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

饶学章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课堂操作教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课堂操作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简要阐述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操作教学 有效性

课堂操作是小学教学最基本、最关键的组织形式,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操作教学对学生的培养,提高数学课堂操作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创新更为有效的课堂操作教学方法,优化数学教学结构,使学生更轻松的学习数学,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性思维。

一、开展小学数学合作探究性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广,我国教育行业日益发展,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数学教师教学资源多以教材为主,在课堂操作教学中,对教材进行讲解和阐述,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后进行数学习题的演练。此种教学方式受教材的局限,学生在学习后往往只能掌握教材中的数学基础知识,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开发[1]。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彻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分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操作教学,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产生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提升[2]。

例如,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第6节,《有余数的除法》,由于学生刚刚学会除法,直接引入余数概念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的时候容易将余数、商和被除数弄混,因此应转变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教师先根据学生的数学掌握情况和认知能力来进行分组,每组大约6-8人,给每一组25根数学计数小棒,并要求学生摆出三角形、正方形和五邊形,看看每种都能摆几个,然后给学生15分钟的探究时间,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在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时候,会多出几个小棒,而摆五边形时则正好可以摆五个。小组探究性学习结束后,教师此时可以引出余数概念,并指出,那些余出来的小棒就是余数,此时学生就能更好的掌握余数的概念,并且能够在计算中实际应用,此种方式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为间接经验,小学生对间接经验的理解能力低,容易忘记,而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探究得来的知识为直接经验[3],能够更好的被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记忆比较牢固。因此,教师应将学生的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在课堂操作教学中,引入自主探究模式,帮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直接经验。

例如,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7节,《折线统计图》,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情况较差,容易和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混淆,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会出现X、Y轴的数据没有呈现等差特点,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可以选择用自主探究模式来开展教学。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了条形统计图,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教师先讲解折线图与条形图的差别,随即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当地过去一星期每天的最高气温,然后让学生自己绘制条形和折现统计图,学生绘制完毕之后,教师再给出当地过去一星期每天的最低气温,要求学生在最高气温折线图的基础之上,添加最低气温的折线,形成复合折线统计图,然后让学生与条形图进行对比,发现折线图的特点。学生在经过自我探究性学习之后,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直线图的特点,同时扎实掌握折线图与条形图的区别,从而提高学生统计图表的学习水平。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

由于数学知识具备逻辑性和抽象性[4],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尚不成熟,因此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数学不容易理解,久而久之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在课堂操作教学中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以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的形式[5],直观的将数学知识展现出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第6节,《多边形面积》,这一节需要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三者的公式都涉及底和高,导致一些学生对三个公式有所混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帮助学生记忆,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展示平行四边形如何转化为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h,之后同样展示三角形和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视频,得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为S=ah÷2和S=(a+b)h÷2,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多边形公式的推到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当学生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分别展示二者的点、面、棱,以及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展开图形,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为学生未来的立体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教学有效性具有极高的实际意义,能够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课堂操作教学,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发掘更多优秀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小学数学合作探究性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等方式来打造高校课堂,逐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曾桂长.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提高[J].文理导航(下旬),2016(10):55.

[2]冯美霞.浅议联系生活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J].未来英才,2015(24):249.

[3]徐金龙,刘艳敏.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J].情感读本,2017(8):119.

[4]常艳红.多媒体教学技术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5(12):227.

[5]邱丹华.浅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对策[J].教师,2017(8):79-80.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