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2017-10-25何莉姝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何莉姝

摘 要: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体现。创新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必须 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数学 创新思维

在数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为社会培养每一个合格的人才。

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有创新精神

教师自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分不开的,教师自身具有的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创新,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解题的积极性。有效的鼓舞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生来说,现阶段正是他们对世界万物都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对事物的求知欲也特别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小生的学习要求了,因此对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加强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充满活力地对待每个学生,态度要求和蔼可亲,以此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另外,我还注意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敢问、敢说,甚至敢指出教师的错误;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能力是指从一个基点出发,多方位、多层面地展开思维,如同一个车轮,从一个轴心出发,向周边引出许多辐条一样。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更全面、更完整地把握事物的性质、状态及规律,推知事物的本来面目,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灵活、巧妙、敏捷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1]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录音机、录像、电视、计算机、语言、实物、幻灯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一个个精神饱满,情趣盎然,全神贯注,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开发。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思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法、触类旁通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二、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拓宽创新空间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对每堂课精心设计,努力进行课堂结构的改革,让学生体验到“创新”。 营造宽松氛围,开发创新潜能。

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课堂教学容量大,严肃有余,亲切不足,学生不敢质疑问难,被动地接受知識。就算学生本身具有创新的潜能也会被无情的扼杀。学生的创新潜得不到充分挖掘。要改变目前状况,教师必须营造宽松、积极、愉快、融恰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鼓励学生善于发表独特的见解积极发言。突破传统模式.拓宽创新空间。 小学数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法,也不应该有固定教学模式。以往课前准备教案依据的只是一种预定的假设状态下的教学模式,学生课堂的活动必须服从于这种模式。而我们应提倡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运用现代手段,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动发展,渗透研究性学习,积极创新的教学模式。课堂结构的改革主要体现在:首先数学课堂情境导入要“创新”。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先设置一个疑问,让学生产生悬念,促使学生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从而增强学生求知欲望。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其次要使学生参与探究的全过程。课堂结构的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尝试、出差错,然后自行解决错误。教师在课堂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形成良好数学认知结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得更自由、更充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只要掌握了解题方法问题很容易解决。学生学得情趣盎然,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点燃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

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发现问题,积极的给与指导。鼓励学生创新,唤起创新的欲望,激发创新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解题的积极性。探索能力强的学生,能迅速地轻易地从一种想象转到另一种想象,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在对思维活动的定向、调节和控制上,有较强的监控能力,对思维过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大胆猜想。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设情景时,就应该选取那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作为题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对学习的需要。促使外在动机能转化为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就是由于学生本人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以及发现的诱惑力等而转化来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体验发现与创造,同时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维发散训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相互讨论的时空;精心设计作业;重视实践活动,才能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名声.创新与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