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美术教学在大班幼儿活动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7-10-25马佳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毛毛虫作画小朋友

马佳平

大班小朋友眼里的世界应该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笔下的作品也应该是多姿多彩、内容丰富、富有创意的。然而,在平时的绘画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班上部分小朋友完成的作品总是太阳爬上树梢,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远处飞来一群小鸟;地上整齐地长着一排小草、几朵小花;女小朋友喜欢画穿着花裙子的小姑娘,男小朋友总爱画汽车。小朋友们的作品千篇一律,缺少新意。个别小朋友甚至不喜欢绘画,缺少自信,不感兴趣,拿起画笔就皱眉,不肯下笔。其实,小朋友们经过小班、中班两年绘画活动的训练,已基本掌握了简单的绘画技巧。为什么画出来的作品缺少创意,甚至不喜欢绘画呢?通过对小朋友们绘画过程及作品的分析,我发现小朋友们也试图想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但却无法表现出来,因此呈现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比较空洞的。怎样让小朋友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怎样让小朋友们乐此不疲地爱上绘画,体验到作画的快乐?

一、挖掘源于生活的绘画内容是产生趣味的根本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小朋友们只能理解和表现他们所认识的事物,这就要求老师在选择美术活动的内容时,要考虑到小朋友们的认知发展特点,及时捕捉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如有一天,几个小朋友趴在墙角边看得入神,他们在干什么呢?原来他们都围在那里看蚂蚁。静怡问:“蚂蚁要上哪里去呀?”磊磊问:“蚂蚁为什么排了这么长的队伍?”孩子们的问题很多很多,他们对蚂蚁充满了好奇。介于此,我决定开展以蚂蚁为主题的活动。于是,产生了《热闹的蚂蚁王国》这节美术活动。又如一次雨后,幼儿园的走廊里爬出几条毛毛虫,几个小朋友蹲在地上看得津津有味。诚诚神秘地说:“你们知道吗?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呢!”思吉问:“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他们对毛毛虫的好奇促使我决定开展《毛毛虫的梦》这节活动。只有小朋友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才会乐于去探索、去表现,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出来。

二、收集丰富的绘画材料是产生趣味的源泉

怎样让小朋友们对绘画更感兴趣,材料作为美术活动中的物质准备部分,是小朋友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而单一的白纸绘画已经满足不了小朋友日益膨胀的创作欲望。为了让小朋友们感受到绘画所带来的无穷乐趣,我从互联网上、身边、多渠道、多途径搜集各种绘画材料,一些特殊的材料会使孩子们好奇、跃跃欲试,从而产生浓烈的创作兴趣。

1.废旧材料的再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幼儿的生活。”根据小朋友们已有的经验,选择相关生活化的材料,组织小朋友们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如纸盒、纸箱、旧报纸、饮料瓶、塑料袋、落叶等,这些废旧材料常常被我们所忽视。其实这些都是很好的作画材料,既经济又能激发小朋友的作画兴趣。如:塑料袋的一物多用,小朋友们既可以把塑料袋装饰成风筝,也可以把塑料袋装扮成漂亮的服装,还可以折叠成美丽的蝴蝶。又如废旧饮料瓶的再利用,将饮料瓶上糊上纸,小朋友们可以在上面作画。也可以用橡皮泥沿瓶壁进行瓶贴;还可以在饮料瓶上涂上胶水,沾上沙子,引导小朋友进行沙画。对废旧物品的利用、创造,不仅可充分发挥小朋友们的求异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而且在美术活动中开发利用废旧材料,既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使他们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

2.本土化材料的开发。

除了身边的废旧材料,还可以挖掘本土化材料。我们的家乡绍兴,物产丰富。作为纺织之乡,全区遍布了大大小小的纺织企业,纺线的纸管也成了小朋友们的绘画材料,在纸管上装饰各种花纹,再组合成凳子、花瓶、区域隔断栏杆等。

创新运用美术材料,小朋友们在与材料的有效互动中自主地发展,创作出富有童趣,充满想象,新颖、独特的作品,充分享受创作过程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三、拓展多样的绘画形式是产生趣味的基础。

美术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有了材料上的充分准备,它的表现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老师在美术活动中,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去挖掘多样的表现形式。 我们先后开展了水粉画、喷画、拓印画、彩点画、水墨画、撕贴画等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如用广告纸撕贴狮子头发;用棉花表的现天上的云朵,用彩点装饰美丽的小鱼,在纸糊的灯笼、花瓶上用线描装饰……有时,同一个活动内容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如:《热闹的蚂蚁王国》活动,既可以用线描表现;也可以用油水分离的方法表现;还可以撕贴小蚂蚁的身体,用撕贴画的形式表现。

感受到不同表现形式所显现出来的不一样的美感,从而激发小朋友的创作欲望和灵感,体验不同表现形式带来的乐趣。

四、采用游戏的绘画方法是产生趣味的关键。

以往我们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常常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强调对自然的模仿,于是造成了小朋友们的作品模式化倾向非常严重,致使他们对枯燥的绘画活动不感兴趣。一次,在画《格子布》的活动中,天天小朋友突然哭起来,我忙问原因,原来天天画格子布时,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涂色,早已没有耐心,他埋怨总是画不完,累死了。而乐乐小朋友拿到画笔就开始哭,对于绘画技巧掌握得不太好的她很不自信,总把绘画当成苦差事。《纲要》中指出: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怎样才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我尝试将绘画活动与游戏相结合。

1.游戏导入活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活动作为绘画活动的起始环节,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小朋友参与绘画活动兴趣,从而吸引小朋友为绘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恰当的导入形式,更能使小朋友的想象插上放飞的翅膀,使他们的天性得到自然的体现。导入活动形式也很多,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以游戏形式导入活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手指树》的活动导入环节,我让孩子们一起玩手指游戏: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手指头呀……孩子们玩得很兴奋,同时,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了解手指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为下一环节用手纸造型变出手指树的树干打下基础,同时也调动了小朋友们的情绪,对绘画环节产生兴趣。又如《美丽的陀螺》导入活动中,用猜谜的形式导入活动,再用“魔术变变变”的形式,出示各种形状、各种花纹的陀螺,激发小朋友的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制作陀螺”做了很好的铺垫。

2.游戏中作画

游戏不仅在导入活动中运用,还可以边游戏边作画。如:在《跳舞的绳子》活动中,孩子们边听音乐边将一端蘸了颜料的绳子放在纸上随意拖画,就好像带着绳子跳舞。孩子们在作画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是作画,而是在玩游戏,在开心的游戏中就完成了作品。又如《漂亮的披萨饼》活动中,孩子们一起来做小厨师,把各种形状的图形拼贴成几层馅料,做成披萨饼。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沉浸在做小厨师的情境中,享受着制作披萨饼带来的快乐。

3.游戏化评价

游戏化的绘画活动更需要游戏化的评价过程,我在评价幼儿作品时,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有趣的手臂彩绘》活动中,引导孩子们自评、互评,猜猜自己彩绘的是哪种小动物。然后拉上帷幕,让孩子们在帷幕上伸出手臂,表演《动物秀》结束活动。运用这种有趣的游戏评价形式后,每一次的作品讲评都在不经意间,孩子们都充满着期待。游戏化的评价避免了单纯的评价作品时,武断地说出好与不好,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技能,从而让幼儿始终对绘画活动充满着向往和迷恋。

4.游戏贯穿始终

游戏是小朋友的天性,在绘画活动中,我们还可以把整节活动设计成一个游戏,以游戏贯穿始终。如:在《毛毛虫的梦》活动中,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带上“觸角”头饰,变成了毛毛虫,边听老师讲故事,边在草地上爬来爬去。接下来“毛毛虫”们选择材料装饰蝴蝶翅膀,把自己打扮成美丽的蝴蝶。最后以音乐游戏的形式让美丽的“小蝴蝶”翩翩起舞,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这种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方法整合起来,使小朋友们体验了美术活动的乐趣和美感,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内容应源于生活,提供给小朋友们的绘画材料是丰富的,创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方法是游戏化的。怎样挖掘更多创意的材料、形式、方法,值得我们不断去思考、研究。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和积累,并抓住小朋友们的兴趣点来设计每一节美术活动,—定能激发起小朋友们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创作欲望,从而使小朋友们享受绘画过程带来的愉悦情绪。

猜你喜欢

毛毛虫作画小朋友
毛毛虫,动起来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好饿的毛毛虫
折段麦秆来作画
墨水作画
毛毛虫和蚕
可爱的毛毛虫
指纹来作画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