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境丰满,思想丰富

2017-10-25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山色词人

【赏析】

扬州西北的平山堂,是欧阳修在这里任知州时建造的。登堂遥眺,江南金、焦、北固诸山尽在眼前,视与堂平,故取名“平山堂”。一个世纪后,方岳身处平山堂,俯仰江山,缅怀先贤,不禁诗思如潮,就以苏东坡《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词的韵脚,写下了这首《平山堂用东坡韵》。

词从写景入手。“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写雨后平山堂远望所见的景色。这时雨过天晴,长江对岸诸山愈加显得青翠可爱。这两句通过倒装,将雨后的山形象地勾画了出来。词人写“山色”之“碧”,而以“秋雨”和“晴空”作烘托,使之更加鲜明。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意思是说平生行遍江南江北,积累起来的许多愁思,都付之一醉,暂时忘却吧。借酒消愁本来是人之常情,尤以文人为甚。但词人哪里来这么多“愁思”,它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一是自伤漂泊无定,二是慨叹中原未复。

“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写词人长年漂泊在外,不能回乡。“芦叶”句展示“蓬舟”(盖有顶棚的小舟)在长满芦叶的岸边行驶之状。“千重”极言行程之长,漂泊地域之广阔。“菰菜莼羹”用的是张翰的典故:相传张翰在外做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命驾而归。“菰菜莼羹”后面加上“一梦”二字,就否定了此事的现实性。因而只好“无语寄归鸿”,默默无言地目送征鸿南归。方岳是南宋后期著名的江湖派诗人之一,他少年飘荡江湖,中年以后,虽中了进士而宦游各地,还不免有“游宦成羁旅”之感。思归而不得,发为愁思,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意思是醉酒后的词人双眼朦胧,河洛一带渺不可及,而遗恨于夕阳之中,这不是其字面意思,实质上它抒发的是词人为中原沦落,未能收复而遗恨。

下片又从眼前景物写起。“蘋洲外,山欲暝,敛眉峰”,写远山在黄昏中的姿态。“蘋洲”是长满蘋草的洲渚;蘋洲之外,远山在暮色中敛下了它的眉峰,这是将愁苦的感情移入于物,写的是带情之景。这种写法,一方面增加了状物的形象性,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人间俯仰陈迹”至“磨灭几英雄”,转入怀古。词人遥想当年与平山堂有密切关系的欧阳修和苏东坡两位“仙翁”已经逝去,黯然神伤,扼腕叹息。

“杨柳”和“烟雨”是欧阳修和苏东坡词中描写的平山堂景色,词人巧妙地引用这两个词,除了表示对欧苏二公无限景仰外,还寄托了沧桑之感。“杨柳”已非,“烟雨”依旧,而几许英雄,已磨灭于此变化之中。这几乎是文人登临怀古的一个永恒主题,骨子里是感到人生虚幻,蒙上了一层虚无的感伤色彩,这是失意流落者常有的感情。

最后两句,从怀古议论回到现实,写自己又将匹马登程,在西风凄烈的天地之间,怅然孤啸。其情其景,是足够令人感伤的。这一结尾,又回到了漂泊的愁思,与上片遥相呼应。

此詞从登平山堂所见景物写起,词人通过对山色、身世的描写,融抒情、议论为一体,除了怀念欧苏两位“文章太守”以外,又抒发了国土未被收复的愁思,思想内容是丰富的。词的上片从山色写到身世、家国之悲,从横的方向驰骋思想,转头又回到山色,使描写对象与上片开头复合;然后再从纵的方向驰骋思想,怀念欧苏二公,其笔法大开大合,纵横自如。最后以匹马西风作结,留下了词人踽踽独行的形象,久久绕人脑际。

猜你喜欢

山色词人
黄州紫云英旅游文化节口占
夏日雨后
秋行
南沟朝阳坡早春
孤馆寒窗夜无寐
敬步崇谛法师原韵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
《天净沙.秋思》的审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