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名历史的“破冰者”

2017-10-24罗焰

文教资料 2017年20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罗焰

摘 要: 人教版选修一中有一节探究活动课,此课题长期未受教师和同学们的重视,在今天改革浪潮下,理解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正确认识改革的实质已经成为历史教学中的热点,也成为历史教师的责任。作者撰写相关教学设计,以引领同学思考改革,探讨改革的成败,理解改革者的艰辛。

关键词: 历史改革 探究活动课 教学设计

改革天然地蕴含了探索,人们探索禁区,从而突破禁区,便是改革。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呼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甚至饱含期待地将这种破局的勇气回溯到古代历史中改革的伟大创举。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改革时代,历史上的改革给予我们智慧,体味改革者的成败与艰辛是当下学生所需要的。这让笔者想起教材的几次改革,人教版教材选修一中有一节探究活动课,就是探究改革的价值,体会改革者的艰辛。如今,我们一直强调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以改革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敢于挑战的精神,在未来的改革浪潮中不断前行是历史教师的责任,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开设了古代改革的探究活动课,并写下此设计。

一、总体设想

本课以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著名的改即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为代表和依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改革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1.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图文资料,加强阅读,扩大知识面。

2.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分享合作学习的成果和乐趣。

3.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把握几次改革、变法的必然性和产生的影响,认识到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改革、不畏风险,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学生变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有所提升,以家国情怀素养为导向,学会以史为鉴,通过汲取历史上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坚定以改革促发展的信念,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1]。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素来有改革的传统,其制度、文化、习俗总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其实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无论改革是成是败,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历史总在给我们以智慧,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改革,去体味改革的成败,感受改革者们的苦与乐、智慧与果敢、勇气与坚持。

(二)正课

师:今天的课老师将从三个环节展开,分别是:探源改革、品味改革和漫谈改革。首先我们从改革源头开始说起,你知道改革一词的来历吗?

1.探源改革

改革,真的就是改“革”,改成皮革的衣服,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向少数民族学习,剪短了头发,穿一身皮革紧衣,跨上马背,简单几个动作就让赵国在十几年间成为强国,灭了林胡、中山,夺回被秦占领的领土,实力大增,改变了战国的局势[2]。

材料:赵武灵王:“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师问:但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改革,也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你如何理解赵武灵王的话?

生:看到了那坚定的改革信念。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赋诗称赞赵武灵王: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赵武灵王开改革之风气,他是改革的开创者。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一代的改革者,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2.品味改革

接下来下面我们就结合几个学过的改革,品味改革之难,体会改革家不屈的精神,探究改革的真谛。

(1)商鞅变法

师:看视频,思考问题:在商君变法过程中,秦孝公安排了一场商鞅与旧大臣的辩论,让我们一同看一段视频,并思考几个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秦孝公为什么要安排这场辩论?为什么在朝堂上那么多人反对商鞅?这反映了什么?你从辩论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商鞅”?

师:司马迁这样评价商鞅:“商君,性刻薄人也”,“严刑而少恩”。但是你从商鞅的辩论中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商君”?

生:睿智、勇敢,不惧权势……

师:商鞅改革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他的睿智?

生:商鞅入秦时用学识征服秦孝公;改革前南门徙木,取信于民,赏罚分明。

(2)孝文帝改革

师:请同学介绍孝文帝废太子的故事,并且设想当孝文帝废太子时假如你是太子,大臣和孝文帝分別是怎样的表现?

生:以太子、大臣和孝文帝三个角色想象历史,走进历史人物。

师:孝文帝说:“卿所谢者私也,我所议者国也。古人有言,大义灭亲。”改革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孝文帝惩戒自己的太子,与一父亲来说是不近人情、是痛苦的。但作为改革者,则是树立了威望,保证了改革的推行。

(3)改革的作用

师:每一场改革是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归宿的,改革是历史的“推动器”,请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谈谈你对商鞅、孝文帝、王安石改革作用的认识。(最好以一个改革为例,用一句话总结)

生:商鞅:为秦开帝业。

孝文帝:孝文卓尔不群,比夫武灵胡服,不亦优乎!

王安石:荆公之时,国家全盛,开国百年,以来所未有者。

师总结:改革是历史的魔法师:改革是人类智慧所能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把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3]。一个伟大的民族是在改革中前行的,要对改革者抱有理解并同情之心!

师:但是,改革者自身的遭遇却命运多舛,商鞅身首异处;王安石,罢官去职。但是,他们以自我牺牲的精神面对非议,推动改革,到底是为了什么?

南京与改革者也有密切的关系,与北宋著名改革家王安石有着不解之缘。他在南京度过青春时代,在南京三次任知府、两度守孝、两度辞相后居住,在南京先后生活了近二十个年头,逝世后又葬在南京钟山脚下,他的父母兄弟死后也葬在南京,他在南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事迹和壮丽的诗篇。其中一首《桂枝香·金陵怀古》广为传唱,结合这首诗谈谈你对改革者的理解。endprint

《桂枝香·金陵怀古》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生:体现了王安石强烈的家国意识,忧国忧民。虽然自己多次遭罢免,但为了改革,不断坚持,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家国情怀。

3.漫谈改革

看视频(两会前,中央电视台采访普通民众对改革的呼声),回答问题:

师:今天,我们也处在改革的重要时期,今天老百姓最期待改革是什么?从这些朴素的期盼中你如何认识改革?

生:改革是挑战,需要强大的勇气。

改革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人民的期盼。

改革者不仅要有智慧、懂策略,更要有艰定的决心和勇气。

……

师:改革越是向前推进,越会遇见阻力、碰到困难,越是压力重重、挑战不断,这无疑对改革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者只有秉持公義顶得住压力、才能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走出不进则退的境地,开拓出改革新天地、发展新境界。我们再一起回顾几句古代改革家的话,改革者的精神永存!

生(齐读):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孝文帝:大义灭亲,古人贵之。

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拿出破釜沉舟、舍我其谁的改革勇气、意志和决心,向顽瘴痼疾开刀,向障碍藩篱宣战,改革就一定能顶住压力、冲破阻力、不断向前推进。古往今来,时代呼唤伟大的改革者,古有赵武灵王豪情壮志、商鞅变法不屈不挠、孝文帝改革大义灭亲、王安石变法不惧天变,近代以后更有人为改革而甘愿牺牲。他说——齐声朗读谭嗣同《绝命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

三、结语

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改革的伟大时代,改革是勇者的舞台,自古因改革而丢官去爵者有之;遭人痛恨者有之;牺牲性命者更有之。但是这些阻挡不了一颗赤诚之心,伟大的改革者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敢于面对惨淡的现实,打碎一块块坚冰,走一条崎岖之路,奏出人生的最强音,为后人所敬仰。

参考文献:

[1]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一·探究活动课一[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2):59.

[2]彭赟乐.赵武灵王与革政胡服[J].艺术理论,2008(09):66.

[3]柏杨.中国人史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